APP下载

捧起一段美好时光,“剪出”万千动人气象
———记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

2016-10-12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建强

天津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北区进修学校教研员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建强

捧起一段美好时光,“剪出”万千动人气象
———记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李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建强

“记忆的窗,总被月光剪成古朴模样。两鬓微霜,是剪刀与纸张定格了古道热肠。”

他是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李强。他的本职工作是研究美术教学以及指导基层教师讲好美术课程。剪纸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用小小的剪刀剪出了一段辉煌,更剪出了一份对教师职业的执著和一曲义薄云天的传奇。

结缘剪纸艺术,一“剪”倾心

李强对剪纸的痴迷起源于1989年刚工作时参加的一场继续教育剪纸讲座。在那场讲座中,主讲人天津市第八十一中学的王大奇老师告诉大家剪纸并不难,可以试着创作一下,于是,他饶有兴致地初试牛刀,处女作竟登上报纸。这意外之喜滋养了李强对剪纸的兴趣,使他捧起红纸的手再也没有放下。经过数年的剪纸技法探索,他的剪纸作品层出不穷,并独创了一种新的技法——长绒碎剪。传统剪纸的锯齿纹也就两三分长,但在他的剪刀之下,可以增长几倍,变成剪纸味更浓厚的长绒毛,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灵感,他的剪纸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在全国各级艺术大赛中获奖。

在艺术的道路上,李强从未停下脚步。作为地道的天津人,对家乡的热爱在他的剪刀下化为一张张宏伟的天津特色剪纸作品:1998年,他倾心创作四个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制作百米长卷《悠悠沽水情》,问鼎世界吉尼斯纪录,他的剪纸系列作品《津沽风情》,成为国际达沃斯论坛的官方赠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他创作的《琴棋书画》《红楼十二钗》等剪纸作品被美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收藏。作为剪纸文化的传播者,每年春节他都会随文化部、中国文联出访亚、非、欧、美几十个国家,与世界各地的华人共度中国传统佳节。至今,他坚持每年剪出一套《生肖百趣》,为当年的生肖设计一百种不同的剪纸形象。在接受《Hello天津》节目专访时,他说:“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喜欢剪纸,是我的使命。”

随着参加剪纸大赛次数的增多,李强逐渐被全国的剪纸艺术家所熟知,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剪纸艺委会副主席、天津市剪纸艺委会会长、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文联志愿者协会理事;曾获得天津市“十佳”群艺之星、文艺新星,“感动河北人物”等荣誉称号。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民间美术家”称号,被中国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

做好本职工作,不辱使命

作为一名美术教研员,李强将剪纸的严谨与细致带入本职工作中,不仅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还带动全区基层美术教师将学科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当他还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时,就多次在全市做课,1996年获得天津市优质课、“双优课”评比一等奖,成为天津市美术学科带头人。2001年,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他被调入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为一名美术教研员。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下校听课以及开展好教研活动。在下校听课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河北区天泰小学是一所偏远学校,农民工子弟占学生总数的70%左右,为了能够给这些孩子的生活增加艺术趣味,他和校领导商量,希望把剪纸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在2006年,李强第一次把剪纸带到了天泰小学。从为教师做剪纸培训,到带领教师开展剪纸课程研发,建立了享誉全市的剪纸校本课程体系,再到将剪纸变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他与学校的三任校长密切配合,为天泰小学赢得教育部授予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校”称号。2015年,河北区将发展剪纸课程写进教育局报告,使剪纸成为该区教学特色。

2014年5月7日,天泰小学举办了“千人共剪中国梦”的千人剪纸活动。师生齐聚操场,用剪刀描绘着自己心中的未来,剪纸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此次活动有《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除了日常下校听课,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是李强的工作重点。他鼓励基层美术教师努力、踏实教学,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美术课上有所收获。他把剪纸时踏实、认真的态度融入美术教研活动中,使教研活动突出一个“实”字。

每次教研活动,李强都会提出明确的主题,力争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让每位基层美术教师都不枉此行。他还坚持教研与培训相结合,做到“研训一体”。他经常带领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尽量做到在说课之前,教师都要自己画一遍范画。他提醒团队的教师们,美术教师的三件事是上好课、带好组、画好画。每个学期,他要下校40余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问题、困惑,把问题再带回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们研讨、分析解决。

天津市“双优课”评比是检阅各区县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平台。2014年参赛的是河北区育婴里小学的美术教师辛婷。“磨课”的那几天,李强从早到晚都在育婴里小学,和教师一起定思路。辛婷抽到的题目是二年级“好吃的水果”一课,要求既要画出水果的特点,又要表现出吃水果时夸张的表情。几次试讲后,按照传统的起稿、勾线、涂色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40分钟的教学任务,李强老师大胆建议放弃打底稿,让学生直接用水粉作画。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打磨,最终,课堂效果超乎想象,辛婷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在李强担任教研员的十几年中,共经历了4届“双优课”评比,他带领教师们一共捧回了5个一等奖。他认为,作为教研员,必须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舍得付出,能把小事做好才能成大事。就像剪纸一样,无论多复杂的图案也要一下下地剪出来,而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后,自然会得到一幅满意的作品。

热心公益事业,爱传万家

在做好本职工作与提升剪纸水平的同时,李强老师还致力于用剪纸的形式做好公益。他常说:“别提钱!只要能传承民间艺术,我就高兴!”上至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下至城郊村镇、邻里社区,远至国外驻津办学机构,近至中小幼校园,无论哪个部门,有邀他做剪纸讲座的,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有求必应。

天津市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一个纯公益组织,基地接收的孩子大多是有一定青春期问题的“特殊孩子”,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和教育费用等完全由基地承担。当李强得知基地需要传统文化领域的教师后,马上表示愿意长期为孩子们免费授课。他说,谁都不是天生的坏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他相信剪纸等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两年里无论酷暑严寒,他都坚持每周到基地为孩子们进行剪纸课程的教授。对于这些正处在叛逆阶段的孩子,李强老师用无限的耐心与精湛的剪纸技艺感动着他们。

新开河街低保户李秀荣的女儿曾是他的学生,在了解她家的情况以后,李强主动向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帮助李秀荣开网店初期,第一批剪纸专用纸张、专用剪刀、剪纸成品等货源都是他免费提供的。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剪一些作品给李秀荣送去,连基本的成本费用都不要。如今,网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李秀荣一家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

“一段段寻常故事里,有挚爱飞扬;一幅幅人生剪影下,有真情感动万方!”他是李强,在本职工作中荣誉满载却虚怀若谷,在三尺讲台前描画未来却脚踏实地,在艺术的道路上扬帆远航却不忘初衷。

(责任编辑 张 嵘)

猜你喜欢

河北区进修学校教研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风采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河北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成因分析
书法状元校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创新,让进修学校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