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2016-10-12路美
路美
摘要:儒学为主的意识形态在传统社会里发挥着重大作用,当社会内部结构发生混乱时,儒学意识形态能够快速地实现社会整合,起到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作用,以此维护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传统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能够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对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指导作用。
关键词: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社会整合;历史借鉴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9-0060-02
一、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特点
传统意识形态建设留给我们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我国一直存在有这样一种观念:国家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信仰之上的,而且必须要有强势的个人在顶端进行领导,同时还需要有全国性的政府官僚机构,这样才能实现强大的社会整合。传统的儒学是一种建立在对人性、宇宙观、礼仪规范和人际关系统一基础上,阐述的一种基本理念。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适应不同的信奉者政治需求的变化,儒学自身也实现了不断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作为传统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主体,儒学有着鲜明的特征。
第一,行为举止必须合乎礼仪。传统儒学强调行止有礼,言行有度,这是传统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形成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人行为的合礼程度取决于他对主流官方意识形态认可的程度,而儒学传统正好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由此成为人们遵循基本礼仪的标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儒家的思想准则,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伦理秩序,传统社会才能够稳定发展。
第二,崇尚政治社会领域的尊卑次序。中国传统社会极为重视尊卑、长幼有序,以家庭为重,强调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传统儒学思想对人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它强调的个人责任意识非常具体,并且这种个人责任意识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家国同构是传统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家族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家长在家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族人员尊卑有序,共同维护着整个家族的发展。
第三,维持秩序,固守稳定。在传统儒学看来一切有效的社会治理,往往与统治者正确的政策和适当的道德引导密切相关,儒家秩序为社会各等级、职业的流动提供思想指导,赋予统治阶层声望和权威,为统治阶级社会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儒家的伦理思想和传统尊卑有序的等级体制相契合,以家族统治为统治社会的基础,有利于统治者高效的统治社会。我们现在来审视传统儒学思想,其思想的高度统一性、稳固性和强控性,无疑是传统社会得以几千年稳定发展的根基。
二、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整合性
纵观传统社会发展,一种旧意识形态向新意识形态演变需经历这样一系列的过程,旧意识形态的稳定性日益被破坏,且新意识形态在旧社会结构没有解体前,逐渐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新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演变和整合则可以看作是具有外在适应性和内在和谐性。意识形态整合的外在适应性表现在:一方面它反映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人们对社会思想的认知变化。而意识形态整合的内在和谐性可表现为社会思想的整合机制,即意识形态具有着整体性。
(一)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内在和谐性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意识形态具有着超强的内在和谐性,它能够在社会出现统治危机的时候,比较快速地实现社会整合。在执行区域之间联系上来看,中国传统社会利用儒家意识形态来组织国家官僚机构,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儒家意识形态对社会政治结构和思想结构的耦合,具有着超强的组织能力。
在传统“家国同构”思想的指导下,社会思想统一,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递进,按统一的国家学说、中央指令来处理许多平常的事务,社会治理自动地就实现了对各地的控制与调节,统一的国家学说协调了各地区之间的平衡,传统意识形态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了巨大的社会整合效力。
(二)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外在适应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从未被破坏过,成为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内部堡垒和战斗阵地。但随着“传统超稳定系统”(注:金观涛假设的传统社会结构)对外开放,传统意识形态的认同破坏致使传统社会面临严重的整合危机。
意识形态整合是改造社会的巨大动员力量,儒家意识形态在追求自身完备性的同时,也会受到变化发展的严峻挑战,但是儒家思想总能丰富其内涵,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改变和丰富自己。造就了传统意识形态千年不衰的历史事实,传统意识形态结构在数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大动荡,又回到原有的结构,离不开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互补,意识形态结构仍然能够保持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三、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建设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儒家思想不仅是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纲常伦理,传统儒家思想对维护传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重要历史借鉴价值,同时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党的社会协调能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牢牢地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加强对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是国家进行社会统治的重要工具,当前社会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大量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效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固阵地和战斗堡垒。
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环境,进一步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人民的思想,使其无时不在,内化与心,外化与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与精神支柱。同时要把党的意志转化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当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二)实现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
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借鉴传统儒学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联系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融合,从而实现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内在和谐性和外在适应性,实现两者的统一。挖掘传统儒学文化的政治价值,实现其思想理论的新发展。“小康”与“和谐”本出自先秦儒家思想,从“小康社会”的提出,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些思想的提出发展都体现出了我们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肯定。这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吸收传统儒学思想的社会协调能力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对维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起到无比巨大的作用,其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思想协调能力及其社会控制性,都是值得我们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儒学意识形态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现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吻合,兼容并蓄地吸收各地方的文化特色,实现其巨大的社会整合能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因此,当今中国共产党在治理社会中,要着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结合,吸收儒家传统的精华部分,丰富开拓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党的社会治理提供思想指导动力。
当前我们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新环境,这是在根本上统一社会思想,为社会主义发展凝聚思想动力。同时在新时期、新阶段,还面临着重大的社会转型,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社会主义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统筹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秩序才能更加公正合理,人民生活才能更加繁荣幸福。
参考文献:
[1]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 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唐秀玲.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 建设的根本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11,(10).
[4]刘桂英.如何将党的建设与社会风险治理相结合[J]. 人民论坛,2015.
[5]葛彦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 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