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人富察敦崇生平事迹考①
2016-10-12王广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130033
⊙王广瑞 陈 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长春 130033]
晚清文人富察敦崇生平事迹考①
⊙王广瑞陈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长春130033]
富察敦崇,晚清文人,满洲镶黄旗,曾任兵部主事、奉天巡防营务处提调等职。1926年于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桥下投河自尽。个人年谱名《思恩太守年谱》,敦崇于此书中记录了众多与晚清历史有关的个人见闻。
沙济富察氏富察敦崇卒年后裔
记录北京民俗风物的文学资料中,有一本题为《燕京岁时记》的著作最为知名,此书出版不久即先后有英、日、法文等译本流传海外,可谓影响广泛,其作者是晚清文人富察敦崇。与此著作的高知名度不同,富察敦崇本人的生平事迹却一直鲜有记录,以至于有些资料连他确切的生卒年都无法明晰。本文拟结合相关资料,对富察敦崇生平轨迹做相应的考证。
一、富察敦崇生平履历
除了《燕京岁时记》,富察敦崇还著有《南行诗草》《画虎集文抄》《紫藤馆诗草》《思恩太守年谱》等书。①其中《思恩太守年谱》即富察敦崇的个人年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此书抄本,共六卷,系敦崇本人自定并手抄完成。所记内容起于咸丰五年(1855)七月敦崇出生,止于宣统三年(1911)九月“武昌事起”。据此年谱的记载,富察敦崇乃沙济富察氏十四世人,满洲镶黄旗。原名宗杰,字俊臣,一字伟人,又字默卿。生父承忠,字简堂,九岁时因出继堂伯父锡祜(字竹溪),更名敦崇,字礼臣,其后便一生用敦崇之名。
富察敦崇幼承家学,八岁始随叔父乌拉布(字绍云)读书识字,十二岁入国子监学习。后六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中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二年(1876)、光绪十一年(1885)乡试不第,光绪五年(1879)因丁母忧,光绪元年(1875)、光绪八年(1882)因回避监考从堂伯乌拉喜崇阿,均不许入场,故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光绪五年十月,循八旗通例报捐笔帖式纳官,加光寺暑正衔;十一月,由吏部分发兵部行走。光绪十二年九月,充车驾司委暑主事。十三年八月,借补兵部正白旗满洲笔帖试。十四年十月,由兵部保送会典馆校对官,并充则例馆纂修官;十一月,任满档房委暑主事。十七年十月,充武围乡试管箭官。十八年三月,调任神机营文案处效力委员;九月,任武殿试唱名官。二十一年十二月,赏换理事同知衔。二十六年二月,以同知通判用。二十七年正月,补兵部主事;四月,充满档房帮办上行走。二十八年正月,提升兵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正月,任满档房总办;三月,署车驾司掌印;十一月,补兵部马馆监督,兼摄茶库员外郎。三十二年六月,升兵部郎中;九月,兼署司务厅掌印。三十三年八月,任陆军部捷报处总办。宣统元年六月,派补广西思恩府知府,未及上任,八月即调东三省委用,任奉天巡防营务处提调。二年七月,调充昌图税捐局委员,协同防治昌图地方鼠疫。三年七月,一年差满后仍回奉天任职;八月因身体不适请假两个月回京疗养。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敦崇记为“武昌事起”,年谱内容也就此而止,时年五十七岁。②虽然年谱终于此时的1911年,但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敦崇此后在民国时期仍生活了很长一段时期,惜其年谱无只字记录。也正是受此影响,富察敦崇的确切卒年一直都存在争议。
二、富察敦崇卒年考
《燕京岁时记》问世后,民国时期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日本学者小野胜年曾先后将其翻译成英文版和日文版流传海外。在译本的出版序言中,两位作者都对富察敦崇的生平作了相关考证,但却都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据著名学者周作人先生撰文记述:
两译本有一共同的缺点,这便是关于著者生活之道听途说。英译本根据《紫藤馆诗草》卷首“铁狮道人传”的资料,说到著者之死,其文云:“传记言在宣统三年七月,他病了,回北京后不久死去,年五十七。”查周承荫著传记原文云:“宣统三年七月因病请假就医,甫至京遽遭国变,遂不复出,时或自言自语,时或拍案呼咤,惟遇隆裕皇太后大事,成服而出,缟素二十七日。”案隆裕太后之丧在民国二年癸丑,敦氏尚在,年五十九矣,然则不如译者所说死于辛亥也明甚,是年只是遂不出耳,非是遂不起也。
日译本绪言中所说则尤奇,其文云:“宣统三年七月因病辞官归北京,十月革命起,自此遂不复出门,宣统帝大婚毕,乃至通州八里桥投水自杀。遗老怀黍离麦秀之叹而死者,王国维之前,有斯人焉,此桥川时雄氏评彼之言也。时行年五十七。”案宣统大婚典礼在民国十一年壬戌,敦崇年六十八。又查《画虎集文钞》,卷末有碣石逋叟周毓之诗序,毓之即周承荫,序文末署甲子,自称七十老人,可知两年前未曾有跳河之事矣。此序文作于正月元日,又云病中,我们所能知道者止此,即截至尔时止,铁狮道人尚健在耳,若何时逝世,则因现在找不着资料,未能知悉也。③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抄本《思恩太守年谱》各卷封面均有富察敦崇自记的抄写年月,最后一卷题曰“戊午(1918)九月手抄,时年六十四岁”,因此卜德所谓敦崇卒时“年五十七”绝无可能。甲子年即1924年,结合年谱卷一所载生辰计算,敦崇当时确为70岁,可见周作人先生此处考证无误。但他当时也只能得出1924年敦崇“尚健在”的结论,未能考知其确切卒年。另外,《八旗艺文编目》《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续编》等亦记敦崇“辛亥后赴八里桥投河死”,然卒年均未详;《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虽径记其卒年为民国十一年(1922)④,却未说明所据为何。
由于缺乏确切记载,以往涉及富察敦崇的出版物只好将其卒年付之阙如。笔者搜访材料,偶然在国家图书馆得观冯其利、杨海山先生合编《〈沙济富察氏宗谱〉补录》一书,其中述敦崇身世曰:
敦崇字礼臣,别号铁石道人,晚号赘(当为聱)叟,又号铁石。敦惠伯承志次子。母贝勒奕绘季女载道。查清阿之孙锡祜嗣子。由兵部笔帖式擢郎中,补授广西思恩知府,未到任。经总督锡良奏调东三省委用,保升道员。宣统三年七月因病请假就医,甫至京,闻国变,遂不复出。1926年身着清代朝服拍照后于西直门外高粱桥下投河自尽。⑤
冯其利先生是研究清史有名的“草根专家”,对清代满族史料极为熟悉,几十年间坚持实地勘察清墓,采访了众多满清大族后裔。冯先生对敦崇身世的介绍大体本于《紫藤馆诗草》卷首所载《铁狮道人传》,不同的是此处记敦崇之父名为“承志”,查《思恩太守年谱》可知,敦崇父承忠全名为“印承忠”,原署“印承志”,承忠乃后改之名。冯先生此处对敦崇去世情状的记录较其他各书更为详细,当是询问了其家族后裔得出的结论,这一点也可从书后所附敦崇孙女的信息中得到证明。可见富察敦崇确属投河自尽,卒年是1926年。
三、富察敦崇所著于史有补者举例
富察敦崇有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晚清,历咸、同、光、宣四朝,担任着世家子弟和兵部官吏的角色。这一时期的清王朝风云变幻,他虽未在漩涡中心,却也耳闻目睹,在其年谱《思恩太守年谱》中记录了许多与清廷有关的见闻,其中不乏于史有补者。
沙济富察氏乃清代的“禁卫军世家”,族人历代都有多人担任清宫的皇族侍卫,咸丰皇帝“北狩”时期,敦崇生父承忠便是头等侍卫,负责保护后妃和年幼的同治帝逃往热河:
(1860年)八月,英人薄京师,文宗北狩,父随行。盖父适在圆明园值班。及变作,单骑随行,保护皇后(即孝贞)、贵妃(即孝钦)及大阿哥(即穆宗,时年五岁)车辆,备极艰苦。肃顺为御前大臣,犹自张甚。至热河行宫,即命父偕蓝翎待卫卓凌阿(时年十九)往探僧亲王大营退扎何处。父闻命上马即行,途中绝粮者屡,至京东北隅,始遇大营。王传见,问皇上现在何处,圣躬安否。具答之。王叹曰:战败矣!我军炮火不利,断非彼敌,士卒虽用命,亦无如何也。吾惟有严守古北口一带,不令彼至行在耳。语毕退出。遇宗室谦公禧,赠银十余两,始得返行在。由御前大臣代奏,圣心稍安。至十月,和约成后,父始换班回京,见祖母大哭。(卷一·咸丰十年)
富察敦崇的二妹全格(乳名),曾十次参加同治皇帝的秀女之选。虽然最终并没有被选中,敦崇还是详细记录了其过程:
其初选时由敬事房(即明之司礼监)传知内务府,由内务府咨行户部,知照各旗。凡五品官以上之女,年岁相当者,均应入选。先期一日,户部步军统领衙门,二十四旗都统衙门,均在地安门内东沙滩支搭帐房。各秀女之家道殷实者,亦均支搭帐房。比屋麟次,灯烛炜煌,诚太平之景象也。是日夜半,在本旗帐房报到报名。所报之名非秀女之名,乃其父之衔名也。报名后按旗佐次序排车,十车一排,绿围方顶者居多。车至神武门右门前,四十八处都总管太监苏禄,督饬户部司员高唱曰:头排第一,某官某名。头排第二,某官某名。车鱼贯入,由东夹道至苍震门前,秀女降舆,车由东华门转出,毫无扰乱……两宫皇太后,或在乐寿堂阅看,或在绛雪轩阅看,无一定处所也。时或赏饭,时或置之不问。而阅看又无定时,甚有至申酉之后方始遣出者,则已饥渴终日矣。(卷二·同治十一年)
七月二十日上午,齐化门、东直门一带炮声大作,联军到京矣……七月二十一日子丑之间,齐化门即朝阳门失守,日本兵首先进城,军民死者无数。己刻由东四牌楼南转直攻东华门,时旗兵尚复不少,但统署无人,不能抵御……辰刻微雨,闻皇太后、皇上业已出狩……午后各门前均插白旗,有日本兵一人仰首数其数,并未入门,亦无敢开门者……至口袋胡同见有男女无数,各挟衣物。予问之,对曰,日本兵到,令吾等抢当铺矣。自抢当铺后,大小铺店均抢劫一空,米面杂粮抛弃满路,商家之精华尽矣。礼王、豫王、肃王、郑王、庄王、怡王、克王、顺王、庆王、定王、端王、璋公、德公、龄公、那公、大公主各府第均被抢劫,巨室之精华尽矣。八月初旬,人心稍定……兵部官吏渐次聚集,设临时公所于板厂胡同。(卷五·光绪二十六年)
以上多是富察敦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记,从其中不难看出,他作为八旗子弟,对清政府持有拥护之心。但由于晚清内外交困,敦崇身为一员小官,并不能对当时的政局产生补益的影响。如今世事变迁,这些富含画面感的记录,则可为我们研究晚清历史提供鲜活的资料。
富察敦崇一生虽未担任重大官职,但其颇有文思,著述甚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如今他的多种著作都已有影印本或点校本出版。明晰其生平履历与确切卒年,不仅是出版和研究所需,更可有助于深入了解沙济富察氏家族历史以及时人的生存状态。敦崇所记有关当时时事者,则已成为我们研究晚清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①关于富察敦崇著作的具体情况,请参见拙作《富察敦崇著述考》,载《文化学刊》2016年第2期。
②富察敦崇生平见《思恩太守年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抄本古籍,现有点校本出版。
③周作人:《关于〈燕京岁时记〉译本》,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6》,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0页。
④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8页。
⑤冯其利、杨海山:《〈沙济富察氏宗谱〉补录》,国家图书馆方志馆藏书。
作者:王广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陈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度青年课题《富察敦崇及其著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