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现状与展望

2016-10-11李硕豪陶威

高教探索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

李硕豪+陶威

摘要:研究方法在每个学科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不太成熟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将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对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权威期刊近5年所载文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研究方法的分布特点、运用情况、存在的不足等,最后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研究领域

一、引言

有无特殊的方法和理论研究规范,正是区分学科研究和研究领域的重要判断依据和标 志。[1]高等教育学之所以存在学科地位的困扰,与其自身缺少相应的独特研究方法体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是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相比,高等教育学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缺位也使其作为一门成熟学科的地位遭受不少质疑,致使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的广大研究者“如鲠在喉”。

高等教育学既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确立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就具有了不言自明的重要地位。高等教育学自身没有形成独特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导致高等教育研究者借用其他学科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成为一种时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与学科研究的繁荣。但是,研究方法几乎完全来源于其他学科,也使高等教育学研究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对其学科建设与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严谨、科学的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的重要保证 ,也是高等教育学走向繁荣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2]基于此,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进行透视分析就很有必要。本研究通过对《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5种CSSCI来源期刊近5年间所发表的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运用现状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规范化建设就教于方家。

二、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分布

(一)研究方法分析框架构建

由于高等教育学自身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研究方法体系,所以造成了研究方法分类的紊乱,从不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针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之后,结合本次研究实际,主要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范围“就大不就小”、研究方法归类“就粗不就细”的原则,以便于对论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归类分析。除了定性与定量两种大类研究方法之外,还将研究方法进一步细分为五种,各种研究方法特征与所包含内容如表1所示。

实验研究至少人为设定一个变量并确定这个变量的影响,被试被随机分配作为实验对象人为的施加某种刺激,使实验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准实验研究至少人为设定一个变量并确定这个变量的影响,被试是原始的,自然的分组人为的施加某种刺激,使实验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研究变量的事件、关系与分布,变量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发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统计分析,其他非实验数据收集分析等

历史研究描述过去事件或事实的进展情况以过去某一时间点上或某一时间段内事物或所发生的事件为研究对象

思辨研究运用思辨思维,对于事物以及概念等进行理性的阐述与解释具象理论研究:能够直接运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抽象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间接指导意义的高层次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总体分布特点

由于所选期刊并非全部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期刊,所以第一步先对期刊中非高等教育领域文章进行筛选剔除,最终得到3910篇相关文章;第二步对文章基本情况进行赋值编码,包括文章作者、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进行记录;最后运用相关数量统计软件根据研究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1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期刊运用情况

对3910篇文章进行总体分析得出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的论文共有3355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论文共有555篇,定量研究方法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419%,定性研究方法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581%,定性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总体上定性研究是主流研究方法,但是在不同期刊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在运用量上存在差异性(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虽然定性研究论文在大部分刊物中占比在80%以上,定量研究论文只占到总数的12%—15%,但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中的定量研究论文却占到了总数的2659%,是其他期刊的两倍有余。

2五种研究方法期刊分布情况

将3910篇文章所运用研究方法与各期刊的研究方法分布进行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由于《教育研究》为教育类综合期刊所以剔除了非高等教育类文章、《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为季刊同时也需剔除非高等教育类文章,所以造成两种期刊所提取样本量较少,如果单纯以各期刊所运用研究方法的篇数进行比较未免有失偏颇,所以将此表中篇数化为百分比然后对各期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图2)。

从表2及图2中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运用及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思辨研究占据了一骑绝尘的地位。运用思辨研究方法的论文除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中思辨研究占论文总数的6243%,其余期刊均在80%以上,所以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

第二,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方法运用较少。5年内5种期刊采用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文章只有5篇,占总数的01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5篇文章是载于《教育研究》的两篇实验研究的文章,分别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徐小洲的《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和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刘世清的《文本—图片类教育网页的结构特征与设计原则——基于宁波大学的眼动实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分别载有一篇准实验研究文章,分别是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磊的《大学生合作倾向性培养的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姚霖霜的《理工科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纵向干预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郭乃照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则没有运用以上两种研究方法的文章刊载。由此看来,我国对于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两种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与应用广度还远远不够。

第三,历史研究方法在各期刊中分布有较大差异。《教育研究》与《中国高教研究》中历史研究仅占179%和125%,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方法也仅占212%,占比最高的是《高等教育研究》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分别为1098%、738%。此种局面的形成与各类期刊的办刊宗旨与定位等因素有关。

第四,非实验性定量研究采用篇数仅次于思辨研究。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是定量研究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强调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或者调查问卷等具体操作手段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非实验性定量研究中北京大学岳昌君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钟秉林与范笑仙等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与研究领域的分析成为定量研究的典型范例,此外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在非实验性定量研究中主要运用的分析工具有相关性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在分析软件上主要借助于SPSS、CITESPACE、MATLAB等计量分析软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尚未有统一的分类。为了便于对文章进行分类分析,选择《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有关高等教育类文章的分类框架然后加以修改以适合对所搜集样本进行归类分析。具体分类以及各领域包括:元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化研究、理论史研究等(G640);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道德教育研究(G641);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G642);课程设置与建设研究(G6423);大学生考试、考察方法与方式研究,高考研究(G642474);研究生培养、学位制度、学位论文等研究(G643);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机构、科学研究评估与评价研究(G644);学术评议研究;师范教育、学生培养(不含研究生)、学生就业、教师评定与任用、教师队伍结构建设、教师职责与修养等研究(G645);学校与外部对象(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研究(G646);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党务管理等研究(G647);学校建筑与设备管理研究(6476);军校、独立学院、特色院校等研究(G648);高职高专院校研究(G6482);地方院校研究(G6484);民办院校研究(G6487);留学教育研究(G6489);中外高等教育对比研究(G649);全国高等教育情况、分区域高等教育情况研究(G6492);高等教育政策、制度研究(G64920);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G64921);院校历史、区域高等教育历史研究(G64929);国外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G6493)等。

论文所属研究领域的分类按照论文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适当泛读文章内容进行划分,研究领域的归类采取“就粗不就细”和“研究目的优先”原则进行分类,对3910篇文章进行分类得到各领域研究文章的篇数以及占总样本的比重(图3)。

总的来说,文章篇数达到400篇以上的有以学科理论研究为主的领域(G640)、以学生与教师研究为主的领域(G645)和以国外经验与发展现状总结与介绍的领域(G6493);其中文章分布较少的领域主要有考试与高考领域(G647474)、科研机构与科研制度领域(G644)等。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领域都适用于以上五种研究方法,我们只是分析各个研究方法在各领域的使用程度,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各个研究领域所占比重情况如图4、图5所示。

通过对图4、图5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思辨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均有应用且在大部分领域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见图6)。高等教育学学科化研究、元高等教育学研究等抽象研究领域哲学思辨研究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像学校管理、学生培养、教师发展等应用性较强的领域,思辨研究在这些领域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思辨研究法在学校建筑以及设备管理领域占比达到了100%,这与该领域研究的文章较少只有2篇有关系,但这并不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不重要。美国学者约翰·塞林就认为:公众所见到的新大学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它们的建筑,大学建筑能够体现一个大学的精神。[6]目前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另外,近来大学相关人员由于设备操作与维护不当造成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对于校园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实验设备等的维护以及管理都应该进行有关研究。

第二,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在各研究领域中应用度仅次于思辨研究方法(见图7)。其中在有关研究生的研究领域(G643)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占3625%,主要集中在硕博论文分析、研究生群体特征等细分领域;学术评议领域有关学术论文的特征、研究热点等分析运用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较多,占到了该领域的6552%;以大学生与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G645)的领域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主要运用于对学生以及教师的问卷调查、群体特征分析等方面;在学校与外部关系领域(G646)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占到了总数的2806%,主要运用于学校与社会以及经济等协调发展研究中,如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与大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在留学教育研究(G6489)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占到了3333%,主要是对来华以及出国留学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资助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以高等教育区域状况研究领域(G6492)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占4615%,主要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影响因素、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此外我们通过对图4、图5的观察可以发现思辨研究方法与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在各领域的分布明显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两种研究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主体研究方法,而且其他研究方法所占比例较低也导致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较为明显。

第三,其他研究方法很少应用或者仅应用在特殊领域。运用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法的论文只分布于教学研究(G642)与教师与学生研究(G645)领域,其他研究领域均无此两种研究方法的分布。历史研究法在很多研究领域也难觅其踪迹,除了在专门的院校历史、区域高等教育历史方面(G64929),其他研究领域较少涉及,这并不是说历史研究方法不适合别的领域,而是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作者与研究方法

由于核心作者群所采用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分析核心作者群体所采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很有必要。这种“示范效应”会促使其他处于核心作者群之外的研究者借鉴、模仿。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排序,然后把在5种期刊上近5年发表文章篇数在6篇以上的作者(只统计作为第一作者所发表的文章)所组成的群体作为核心作者群,最后得到由44位作者所组成的核心作者群,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布如表3所示。

表3显示:核心作者群近5年采用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论文仅1篇;准实验研究论文为0;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论文41篇;历史研究论文14篇;思辨研究论文362篇,占绝对多数。核心作者群在近5年中在5种期刊中总共发表了418篇文章,占样本总数的1069%,这说明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集中趋势明显,在这5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权威期刊中大约每10篇文章就有1篇出自该群体成员之手。结合表3与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核心作者群与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凸显出以下特征:

第一,研究方法分布随着作者范围圈由大到小呈现出向思辨研究方法集中的趋势。将核心作者群中发表文章在10篇以上的作者作为最核心作者,由此得到三个由大到小的作者范围圈,分别是全部作者范围圈、核心作者范围圈、最核心作者范围圈。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布变化趋势见图8。可以看出,随着作者圈范围的缩小,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向思辨研究方法集中,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随着作者圈每缩小一级,占比也随之下降,历史研究方法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最核心作者范围圈与核心作者范围圈研究方法的选取对于外围作者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第二,女性作者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者居多。核心作者群中女性作者只有3位,只占总数的681%,作者中无高等教育类专业背景(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不是高等教育学类专业)的占3636%。虽然高等教育学类专业中女性占比很高,但是在核心作者群中女性占比很低,而且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较多。从核心作者群专业背景情况来看,有无高等教育学专业背景跟是否能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并无因果关系。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恰恰是由于高等教育研究学科边界模糊、专业要求门槛低、很多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进入到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来,壮大研究队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人员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不利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化,也不利于独特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形成。

第三,兼职党政职务的核心作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以思辨研究为主。核心作者群中担任或曾担任校级行政领导职务者达15人、教育部行政领导2人,他们占到高等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的3863%,总共发表175篇文章,占核心作者群文章总数的4187%。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单一,相比于专业研究人员他们对思辨研究方法更加情有独钟,思辨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处于垄断的地位(图9),比专业研究人员高出近17%,同时兼职党政职务研究人员采用的其他种类研究方法较少,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率为0,历史研究方法只有一篇,占该群体所发文章总数的057%,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方法采用率仅为专业研究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通过对兼职党政职务的研究人员所发文章进行查阅后发现,文章在内容上以教育改革、政策解读、学校管理等领域研究为主,与这些人员的身份定位与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很大关系,而此种研究领域,思辨研究无疑是最佳研究方法。

三、总结及展望

第一,定性研究是研究方法的主体。无论是从各期刊采用研究方法分布情况来看抑或是从各个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研究方法的偏爱程度上来看,总体上定性研究方法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定量研究方法在特殊研究领域及个别研究人员中较受欢迎。刘献君教授认为:“确立任何一种研究方法的霸主地位,都会窒息其他研究方法之生机。”[7]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没有好与坏、高与低之分,不应形成对研究方法产生地位上的高低之偏见,对于研究方法的运用只能与所研究内容的契合程度为标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对于研究方法的本身喜恶来决定是否采用。当然这就从侧面要求大学在培养高等教育研究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推动研究方法运用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第二,定量研究方法应用范围狭窄、有待扩展。定量研究方法作为与定性研究并列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各个细分领域中运用都不够广泛,特别是在最核心作者范围圈中基本上难觅其踪迹。另外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可视化分析、学生就业、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调查问卷的结论分析等个别领域,并未像定性研究方法那样渗透进几乎所有研究领域,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定量研究自身的局限性所致,另一方面的确与研究者对于此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定量”一词通常与“客观”、“理性”等词汇相联系,事实上也是如此。相较于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更能直观、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出结论的科学性也更有保证,所以对于定量研究方法我们在研究高等教育相关问题之时应予以优先考虑,从而促使高等教育学学科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研究者研究方法运用意识淡薄。一篇论文往往写作出来之后才体现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在写作之前就决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来指导写作,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研究模式,严重时会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脉络以及逻辑的规范性、结论的科学性。通过研究者学科背景的抽样分析发现,大部分研究者在本硕博阶段所就读专业并不统一,就读专业都为高等教育学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这有利于研究者对高等教育从多学科视角来研究,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学科背景的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研究方法体系,不利于高等教育学自身方法体系的形成。作者从各自学科背景以及喜好出发,即使是采用同一种研究方法他们对研究方法的认识以及运用也有所不同,这大大拖慢了研究方法规范化的进程。所以研究者树立严谨、科学、统一的研究方法标准体系很有必要,此举并不是要抹杀或者驱逐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而目的在于通过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结合高等教育领域自身特殊性进行改造以促使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研究方法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说到底研究方法体系虽是理论意识层面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研究者在实践中运用去体现。从大量的高等教育研究实践中抽象总结出研究方法体系,然后对该体系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特殊化的改造之后再运用于高等教育研究实践,实践—总结—改造—再实践,这一循环链条是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形成的必经之路,研究者研究方法意识的增强是该路径得以畅通的基础。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
《风诗品鉴》的研究方法透视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浅析初中数学教育
浅析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