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思想的传承

2016-10-11刘兴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

刘兴豪

[摘 要] 魏源作为中国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这一关键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其反帝爱国思想、政治变革思想、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以及倾慕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无疑启迪着近代国人积极探索“启蒙、救亡、自强”为主题的近代化道路;而国人自办报刊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报刊舆论积极传播西方民主政治,宣扬反帝爱国、政治变革以及发展商品经济等主张,无疑是对先贤魏源思想传承的结果。

[关键词] 近代国人;自办报刊;报刊舆论;魏源思想

[中图分类号] G219.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060—04

Abstract:Wei Yuan was a great thinker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from Middle ages to Modern times, his thoughts have been shining, which inspired Chinese people to actively explore “enlightenment, salvation, selfreliance” as the theme of modernization. What the people have run the newspaper has been in the roads along China moderniz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cess .The newspapers have actively spread the western democracy, and promote anti imperialist patriotic political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dvocates. Trace the origin, thoughts of Modern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will undoubtedly be the source of these contents, and should bear the brunt of Wei Yuan thoughts.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running the newspaper; public opinion;Wei Yuans thoughts

洋务维新时期,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唤醒民众,开启民智,也为了动员民众积极投入这场社会变革运动,纷纷自办报刊。本文力图从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所宣扬的反帝爱国思想、政治变革主张、发展商品经济思想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等内容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先贤魏源及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魏源反帝爱国思想在近代国人

自办报刊舆论中再现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强国御敌。在鸦片战争时期,禁烟、抗英、防俄是反抗外敌入侵的主要内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严禁鸦片;针对“俄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的形势,主张“严修武备”[1](P26),防止和抵抗外敌的入侵。魏源“反对外敌入侵,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主权”的思想时刻闪烁在国人自办报刊舆论中。《汇报》创刊伊始就公开宣布:“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于华之事而言之,故于有裨中国者,无不直陈,而不必为西人讳。”[2]该报极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对侵害中国利益的言行不断进行抨击,曾发表专文激烈攻击外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谴责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这一特权庇护下胡作非为,“以为华人可欺而任意以上下其手”,“得寸入尺,犹不知止”[3]。还发表文章指责上海租界工部局无视中国主权的专横政策,说:“上海工部局者,即外国之议政院也。局中议立规条,无论于华人便否,辄毅然自是,意在必行。其局绅概由西商充,华人不得寓选。”又说:“上海(租界)每年所抽之捐,华人居其大半。乃捐多者不得与闻,捐少者反能主宰……是亦不公之事。”[4]又如,在反对英帝国主义者在上海“擅行开筑”铁路的问题上,曾多次和它的舆论机关报《字林西报》和《申报》展开笔伐。国人自办报刊舆论不仅抨击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且看到了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并进行反帝宣传。王韬一再宣称创办《循环日报》的宗旨就在于“强中以攘外”。[5](P206)在“小引”和“通启”中,特别阐明了报纸的爱国主义立场,强调“是报之行专为稗益我华人而设”[6]。在《琉事不足辨》一文中,他针对日本方面大力宣传的“琉球向归日本”说,征引大量的历史材料,证明琉球从隋朝以来就是中国的属国,反对日本当局借琉球人在台湾被杀事件,强迫清廷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在《保远民》一文中,他关心以“猪仔”身份被贩卖到美洲去充当苦力的同胞们的不幸遭遇,控诉美国当局虐待和驱赶华工的罪行。在《越南通商御侮说》一文中,他对法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表示愤慨。在《宜索归澳门议》一文中,他甚至激昂地提出了向葡萄牙殖民当局“索还澳门”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时,郑观应力主抵抗,认为“成败在此一举”[7](P53),并提出了“战、守、备”三策,这与魏源《筹海篇》提出的“战、守、款”颇为类似。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发起的成为维新运动起点的“公车上书”,就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与日决战的要求。康有为还在《中外纪闻》上发表了《开会主义书》即《强学会序》。文章列述了中国四面环敌的危急形势,并列举印度、土耳其等国“守旧不变”而惨遭灭亡瓜分的沉痛教训,号召爱国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德、日两国为榜样,“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又说:“盖学业以讲求而成,人才以磨砺而出,合众人之才力,则图书易庀,合众人之心思,则闻见易通。”[8](P165—166)希望士大夫知识分子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砺而出,团结合作,开展维新运动以挽救祖国的危亡。尽管维新派面临的民族危机要比鸦片战争时期深重得多,他们反对外敌侵略的内容有所变化,但在反对外敌入侵,捍卫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这一问题上,却是一脉相通的。

二 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政治变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下,魏源这位“默好深思还自守”[9](P820)的“积感之民”,[10](P166)说:“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11](P432)力主改革各项弊政,他认为只有及时变革,才能拯救社会危机,推动社会进步。

稍后,魏源的政治变革思想被洋务思想家们所接受,并反映在他们所创办的报刊中。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从创刊起,就极力鼓吹变法自强。[12](P66)《循环日报》先后登载了《当用泰西新法》、《当仿西法造战舰》等宣传变革自强的文章,说:“今沿海各直省皆设有专局,制枪炮,造舟舰,遴选幼童出洋肆业。自其外观之,非不庞洪彪炳,然惜其尚袭皮毛,有其名而鲜其实也。(福州前时所制轮舶,悉西国古法耳,不值识者一味。他处所造机扳,转动之妙,不能不赖乎西人之指授。而窥其意,则已嚣然自足。辄以为心思智慧足与西人匹,或且过之而有余矣。)夫枪炮则在施放之巧,舟舰则在驾驶之能,行阵之器固不可不利,而所以用利器者则在人也。今公使简矣,领事设失,皇华之选络绎于道。或恐有仪、秦其人,逞游说以悉簧鼓,而徒以口舌得官者,更恐有黄缘攀附,奔走钻营,而得附于其间者。所谓才者未必才,所谓能者未必能,徒碌碌因人成事而已。”[13]另有刊登的《崇尚西人之学辨》、《论疑习西学》、《论习西学宜知变通》、《论宜变古以通今》等专文,反复宣传“变古通今”的观点,强调向西方学习,变革旧制,施行新法,挽救危亡之中国。认为那些守旧泥古之士是一群“迂腐之士”,[14]对他们提出的“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师事夷人”、“师事洋人,可耻孰甚”[15](P57)等错误言论进行了批驳,认为采西艺、西技以求富强,实属时下“风气所趋,即圣王复生亦不能泥古法而罔所变通者也”[16]。

1874年6月16日创刊于上海的《汇报》(同年9月1日改为《彚报》)指陈时弊,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报纸不时转录王韬和《循环日报》上的有关变法自强的言论。境外的《香港华字日报》遥相呼应,积极鼓吹自强变革,“外观于世界潮流,内察乎国民程度,知非自强不足以自保,非开通民智无以图强”[17]。

我们知道,魏源政治改革的理论依据来自《公羊传》,向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发出了怒吼,主张因时变革,要求变法图强。尤其是其“改制”思想对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很有启发。康有为在《强学报》上以孔子纪年,欲“托古”以改今制。《强学报》揭载“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以之与光绪二十一年并列,又载《孔子纪年说》称“凡百世之义理制度,莫不曲成;凡异族殊教之精微,皆在范围者,其惟孔子乎?凡所称为尧、舜、禹、汤、文、武成功盛德,皆孔子所发也。孔子既损益而定制,弟子传其道,弥塞天下。……嗟夫!封禅七十二君,九皇六十四民,仍代递嬗,变灭不贯,至于圣道,与天不变。然今异教迫逼,务在密其条理,定其统宗,坚其执持,亦欲张皇圣道,光大延亘,前有千古,后有万年,横有大地,未有亿类,共尊持之”[18]。在《毁淫祠以尊孔子议》又说:“夫开民志,在兴学校;兴学校,在定趋向;定趋向,在尊孔子。……呜呼!师道之尊,同于君父;为人臣子,背其君父,罪孰甚焉。今举天下之智愚、贤否、贵贱、长幼,皆曰在孔子范围之中,礼义之内,而不知尊奉之,考求之,是犹有君而不忠,有父而不孝也。……今宜继孔子之志,专孔子之祀,凡各淫祠,悉为焚毁,即海内感应劝世之文,歌谣小说之书,皆以援孔子之大义,明孔子之大道为主,违者以淫书论。所以一天下之耳目,定天下之心志,使之知孔子之名,求孔子之实,则四千年之种族,二千年之圣教,或有赖焉。不然,海内诸教,其能行于五洲,垂诸久远者,岂义理之奥妙、条例之精密哉、亦以其奉其祖师,既尊且亲,故至此耳。有志之士,竞相勉旃”[19]。

同时,魏源提出的种种改革内政以救国的图谋,与维新运动救亡图存的目的相一致。康有为、谭嗣同青年时期就读过魏源的著作,深受魏源的社会变革思想熏陶与启发。康曾大胆地指出:“今日在列国竞争之中,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途”[20](P208),而要“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20](P123)又说:“故千年一大变,百年一中变,十年一小变,……若夫时有不宜,地有不合,则累朝律例典礼,未有数十年不修改者,此十年之变也。孔子作六经,而终以《易》,专言变通,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能久矣。……圣上深通天人之故,鉴中外之得失,首发纶言,颁之疆臣,变行新法,哀通激切,义与天通。《传》曰:‘诚则明矣。呜呼!此为三百年之特诏,中国四万万人类,托乐利焉。疆臣奉宣德意,永流宣化,其条理虽未知何如;而薄海臣民,捧读王言,破去拘牵之见,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被,人人可以昌言新法。”热望“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被,人人可以昌言新法。”借“谕”发挥,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另一重要领袖人物——谭嗣同,在《湘报》后叙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立足于世界,必须不断求新求变、锐意进取。只有使‘新人,‘新理,‘新事、‘新书不断产生,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发展,国家才能强盛。”并设计了整套变法方案:废除君主专制,设议会、废科举、开矿藏、修铁路、振兴工商业、改革漕务、兴修水利、学习西方先进自然科学知识等。他以一种“冲决罗网”的勇气,以“扫荡千军如卷席”的气概,将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向封建主义全面开火,所以他们在维新运动中提出了一整套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纲领。

当然维新派的纲领大大地超过了魏源的变革主张,但是为救国而变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三 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体现着魏源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张

魏源抛弃“工商为下”的传统陈腐观念,提出了“缓本急标”,把发展商业经济置于重要地位。他说:“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21](P553)这是魏源把“急标”与“缓本”对立起来,开始把发展商品经济提到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魏源经济思想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形态,值得后人深思。从早期维新派开始,他们都要求保护和发展民间工商业。因此,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和不合理通商税则,以便重征进口税,减轻出口税,务使“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外洋即少获一分之利,而中国工商转多得一分之生计”。[22](P127—129)郑观应在其著名的《盛世危言》中,更集中地提出了护商和听商自办的思想,并主张农工商及交通运输业,应“一体准民间开设”。[23](P237)他们的这一思想无疑反映在近代国人第一次自办报刊舆论中。报刊极力鼓吹“利便贸迁”,“行销货物”,使“初产之物,新制之器,均能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宣扬开矿筑路、建立近代工业、撤销“厘金”、改变“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和扶植民族工商业等主张。《循环日报》喊出了 “恃商为国本”的口号,迅速发展民族工商业以达到国家强盛的目的。并举英国之例说:“英之立国,以商为本,以兵为辅,商之所往,兵亦至焉。而兵力之强,全在商力之富,以商力裕兵力,二者并行,而乃无敌于欧洲。”英人从事对外贸易,以贵征贱,取利于异邦,而纳税于本国,因而导致国富兵强。王韬认为中国应大兴工商之利,以华商分西商之利,然后开辟海外贸易,打开国际市场,与列强争胜。[12](P63—70)《新报》对社会新闻一概不登,反而重视有关经济和商务的稿件,其论说则一味鼓吹洋务,发表不少学习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实业的言论。[24](P80)另外,报刊还大肆宣扬:“病莫病于民穷”,治国应“以富民为本”的富民政策以及扶植与发展民办工商业的主张:“凡有利于商贾日用者,宜平情设法妥为经理;凡有害于商贾日用者,宜平情设法严示禁除。”[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