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组织参与度对领导力的影响

2016-10-11李夏妍

高教探索 2016年8期
关键词:观测点领导力大学生

李夏妍

摘要:以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格影响、人际交往五种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和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行)为观测点,编制领导力和学生组织参与度调查问卷,对550名大学生施测。调查结果表明,“知”对五个维度的领导力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工作实践”和“人格影响”作用较大;“意”对五个维度的领导力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战略决策”和“工作实践”作用较大;“意”比“知”对领导力的影响更大。在“行”上,加入学生组织,除“构建愿景”外,对其余四种领导力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担任学生干部有利于全面提升领导力。“行”对“人际交往”的作用最大。当前,高校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组织参与的“知”“意”“行”,重点抓好“工作实践”和“人际交往”领导力的培养。

关键词:领导力;知情意行;观测点;大学生

大学生的“学生组织参与”和“社会实践参与”是其领导力形成和提高的两个基本途径。从“学生组织参与”的角度分析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探索大学生领导力的形成和提升,对于高校开发大学生领导力的校本课程,优化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领导力和学生组织参与度的观测点

研究者大多认为,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已经具备或需要掌握的一系列能力。如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包括自知的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承诺服务的能力。[1]我国学者翁文艳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必备特征有:自知的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承诺服务的能力、把握公共政策的能力。[2]许国动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包括外部参与力和自我提升力两大类,外部参与力包括思维力、亲和力、沟通力、文化力、交往力、竞合力,自我提升力包括学习力、信息力、规划力、执行力、情绪力、自我力。[3]文丽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绪智力。[4]王朝阳认为,大学生的领导能力体系是: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策力、控制力和学习力。[5]罗爱林根据詹姆斯等的领导技能调查表编制了大学生领导力量表,该量表包含技术领导、人际领导和理性领导三个维度的领导能力体系。[6]

英文“leadership”译成中文是领导力。它有着与friendship和ownership相同的后缀,在英文中意为“一种在关系中产生的角色及其所具备的素质”[7]。据此,本研究认为,大学生领导力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一定群体中充当领导(角色)的素质。这里的“素质”主要指领导品质和领导能力。领导品质和领导能力体现在领导活动之中,可透过大学生的领导活动看其领导的品质和能力。大学生的领导活动主要有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格影响、人际交往等活动。所以,我们将这五种领导活动作为大学生领导力的观测维度,每一维度的领导活动均包含若干领导力观测点。(1)构建愿景维度的观测点:预见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统率全局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目标设定能力。(2)战略决策维度的观测点: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迎战不确定性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制定规划能力、调查研究能力。(3)工作实践维度的观测点:改革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执行方案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能力。(4)人格影响维度的观测点:诚信、敬业精神、心胸开阔、有激情、坚强意志力、激励能力、公平、亲和力。(5)人际交往维度的观测点:用人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领导力观测点是编制大学生领导力问卷题目的依据。

我国大学的学生组织主要有:党团组织、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参与度是从“学习参与度”移植改造成的名词。目前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去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如美国有的研究从大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高校如何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这两个因素的分析来评价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8]我国有研究者从大学期间的学习活动参与、社会情感参与的程度,以及对大学环境的感受、满意的程度等方面来测量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9]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参与度是测量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有效教育活动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高校吸引学生参与到有效教育活动中的力度。[10]

我们是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的视角去界定学生组织参与度的。所以说,学生组织参与度就是指大学生在心理状态(知情意)和实际行为(行)上对学生组织参与的程度。(1)“知”指大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认知。“知”的观测点是:大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的意义、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参加学生组织的动机、体会、感受等。(2)“情”指大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情感态度。“情”的观测点是:大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的满意度、对学生组织资源和活动平台的满意度,以及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兴趣等。(3)“意”指大学生对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意志。“意”的观测点是: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决心、信心、效能感,以及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4)“行”指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实际行为。“行”的观测点是:大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个数、类别、时间,以及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级别、职务、时间等。学生组织参与度的观测点是编制学生组织参与度问卷题目的依据。

二、大学生领导力和学生组织参与度的问卷施测

(一)问卷的设计

根据观测点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测量领导力的问卷题包括:“构建愿景”5题,“战略决策”8题,“工作实践”9题,“人格影响”8题,“人际交往”5题,共35题。选项从1到5依次为“非常弱”、“比较弱”、“一般水平”、“比较强”、“非常强”,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方法。

测量学生组织参与度的问卷题包括:“知”19题,“情”16题,“意”16题,“行”2题,共53题。其中,知情意共51题,选项从1到6,依次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太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采用利克特6点计分方法。“行”2题是基本资料问卷的第7、8题。endprint

(二)施测的样本

随机抽取来自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5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发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57%。其中,重点大学学生231人,一般大学学生319人;男242人,女308人;大一173人,大二116人,大三170人,大四91人。问卷资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测量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资料的整理,使用SPSS115和LISREL87作为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工具;问卷测量的效度与信度的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

1大学生领导力问卷题测量的检验

采用结构效度来检验大学生领导力问卷题的测量的有效性。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题的测量的结构效度。

对大学生领导力的35个题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大学生领导力一阶测量模型的数据显示:一阶模型的因子负荷介于059~080之间,t值介于1469~2155之间,全部题目的因子负荷都显著,各题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都较高;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174205,df=550,p=0000,χ2/df=3167,NNFI=097,CFI=098,RMSEA=0068。一般认为,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中,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在008以下(越小越好),NNFI、CFI 在 09 以上(越大越好),所拟合的模型是一个“好”模型。[11]以上各项拟合指数都达到“好”模型的标准。表明大学生领导力的一阶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采用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结果显示,“大学生领导力问卷”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54,五个维度的领导力的α系数分别是:构建愿景0847,战略决策0857,工作实践0869,人格影响0873,人际交往0835。

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因此,说明一阶五因素测量模型是大学生领导力测量的一个较合理的模型,这35道大学生领导力问卷题能有效地测量大学生领导力。

2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问卷题测量的检验

笔者对“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问卷”的表格中的51个题目(知情意)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经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模型的各项适配指标未达可接受范围,需要进行模型修正。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值表,同时参考修正指标表,从小到大依次删减回归系数值最小的题目,删除问卷题目共18题(第3、4、7、12、13、15、16、17、19、23、24、25、32、37、38、39、40、51题),最终剩下33题,将这33题构建“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一阶测量模型”。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这33题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的因子负荷介于056~085之间,t值介于1401~2460之间,全部题目的因子负荷都显著,各题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都较高。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217720,df=492,p=0000,χ2/df=4425,NNFI=096,CFI=097,RMSEA=0083。拟合指数接近“好”模型的标准,说明修正后的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一阶测量模型拟合指数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采用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33道问卷题的测量的同质性信度。结果显示,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问卷题总体的α系数为0957,知情意参与度三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是:对参与学生组织的认识0905,对参与学生组织的情感态度0919,参与学生组织活动的意志0918。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9以上,问卷题的同质性信度很高。因此,这33道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问卷题能有效可靠测量大学生的学生组织参与度。

三、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行)对领导力的影响

我们是从心理状态(知情意)和实际行为(行)这两个视角去探索学生组织参与度的。因此,将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行)对领导力的影响,分为知情意对领导力的影响和行对领导力的影响。通过分析知情意与领导力的关联性,以及行与领导力和知情意的关联性,以揭示知情意行对其领导力的影响。

(一)知情意与领导力的关联性

为了考察知情意对领导力的影响,建构“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情意)与大学生领导力关系的结构模型”(如图1)。该模型的路径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79~203之间,t值介于1304~1578之间,全部路径系数都显著。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602206,df=2192,p<0001,χ2/df=275,NNFI=097>09,CFI=097>09,RMSEA=0061<008。各项指数均已达到“好”模型的标准。

从图1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看出,“知”对领导力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工作实践”112(t=932)、“人格影响”107(t=923)、“人际交往”095(t=932)、“战略决策”089(t=790)、“构建愿景”079(t=733);“情”对领导力的影响,路径系数都是负值:“工作实践”-203(t=-1068)、“战略决策”-197(t=-1062)、“构建愿景”-186(t=-1077)、“人际交往”-171(t=-1025)、“人格影响”-137(t=-848);“意”对领导力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战略决策”178(t=1267)、“工作实践”174(t=1226)、“构建愿景”172(t=1346)、“人际交往”156(t=1273)、“人格影响”110(t=981)。“知”的路径系数总值是482,“意”的路径系数总值是790。

上述路径系数表明,知、情、意都对领导力有影响。其中,“知”和“意”对领导力的影响是正向的,“情”对领导力影响的路径系数是负值。“知”对领导力影响的前三位是“工作实践”、“人格影响”、“人际交往”。“意”对领导力影响的前三位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构建愿景”。说明“知”与“意”对“工作实践”维度的领导力产生最大或较大的影响。路径系数值还表明,“意”比“知”对领导力的影响更大,说明意志对领导力起支撑或杠杆作用。endprint

(二)行与领导力的关联性

调查问卷的第7、8题是学生组织参与度(行)的观测点,包括是否加入学生组织,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种类、时间,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级别、职务、时间。在调查的550名学生中,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有421人,不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有129人。

1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类别、时间对领导力的影响

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与没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在领导力上的t检验结果表明:加入学生组织的大学生与没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在“人格影响”、“工作实践”、“战略决策”、“人际交往”这四个维度上的领导力的差异非常显著(t值分别是4808、3807、3136、2906,p值均小于001)。

在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在“人格影响”、“人际交往”、“工作实践”和“战略决策”四个维度上呈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F值分别是:10589、4529、4362、3204,p值小于005),加入学生组织2个和3个者,在“人格影响”、“人际交往”、“工作实践”和“战略决策”这四个维度的领导力的得分较高,M值分别是:(406、410),(369、364),(357、351),(352、342)。在“构建愿景”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在加入学生组织的类别上,t检验的结果表明,加入团委组织的大学生与没加入的大学生在“构建愿景”、“战略决策”、“人际交往”上差异显著(t值分别是2559、2135、3300,p值均小于005)。加入学生会组织的大学生与没加入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差异显著(t=2210,p<005)。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与没加入的大学生在“构建愿景”、“人际交往”上差异显著(t=-2112、-3145,p<005)。可见,大学生加入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活动都有利于“人际交往”领导力的提高,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并不利于领导力的提高。但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与没加入组织的学生在“工作实践”和“人格影响”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在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上,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在4年以内,均有利于“构建愿景”维度领导力的提高(r=0171,p<001)。但年数与其他四个维度的领导力相关不显著。

以上统计结果说明,加入学生组织有利于“人格影响”、“工作实践”、“战略决策”、“人际交往”四个维度领导力的提升。加入学生组织2个到3个和加入团委、学生会,对提升“人际交往”维度领导力有较大帮助;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较长,“构建愿景”维度的领导力较高。

2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级别、职务、时间对领导力的影响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领导力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学生(t=3624、3513、4675、3881、4373,p均小于001)。

不同级别的学生干部在领导力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学生干部,在五个维度的领导力上差异不显著。

不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在领导力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担任不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在“人格影响”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F=7862、4703、4753、6448,p均小于001)。学生组织主要领导人在“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际交往”等维度上的领导力都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干部。

担任学生干部时间上的相关分析结果是: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时间与“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际交往”等维度呈非常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r=0213、0187、0124、0114,p均小于005)。年数越多,越有利于领导力的提高。

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担任学生干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担任学生干部的级别对领导力无影响,职务和时间对“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工作实践”、“人际交往”的提高影响较大,但对“人格影响”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和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间均对“构建愿景”维度的领导力的提升影响最大。

(三)行与知情意的关联性

前文的统计分析已确知,知情意与领导力呈显著相关,其中,“知”“意”对领导力的影响是正向的,“情”对领导力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因此,通过分析“行”与“知”“意”的关联性,可考察“行”对领导力的间接影响。特别是分析“行”与“知”“意”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进一步印证“行”对提升领导力的作用。

1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类别、时间对知情意的影响

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与没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在知情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加入学生组织的大学生在知情意上均非常显著高于没有加入学生组织的大学生(t值分别是6123、5334、4713,p值均小于001)。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的方差分析的结果是: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与知情意呈非常显著相关(F值分别是:15142、10151、9062,p值均小于001),加入学生组织2个以上者,知情意得分较高。在加入学生组织的类别上,t检验的结果显示:加入学生会的学生与不加入者在知情意上差异非常显著(t值分别是3482、2852、3102,p值均小于001)。加入学生会者在知情意上得分较高。加入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在知情意上差异不显著。加入学生组织的年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是: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与“知”“情”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是-0132、-0111,p值均小于001),与“意”相关不显著。

以上统计说明,加入学生组织非常有利于知情意的提高,加入学生组织2个和3个者和加入学生会组织,均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情意。但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与知情意无显著正相关。

2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级别、职务、时间对知情意的影响

t检验结果是,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知情意上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学生(t值分别是:4945、4112、4959,p值均小于001)。不同级别学生干部在知情意上的方差分析结果是:不同级别的学生干部在知意上差异显著(F值分别是:3427、3621,p值均小于005),担任学生干部的级别较高则越有利于“知”“意”的提高。系(学院)级学生干部高于班级,校级学生干部高于班级;但在“情”上差异不显著。不同职位学生干部与知情意的方差分析结果是:担任不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在知情意上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F值分别是:4563、2784、5824,p值均小于001)。不同职位的学生干部在“知”上,主要领导人高于干事、班委和部长;在“情”上,主要领导人均高于干事、班委和部长;在“意”上,主要领导人都高于干事、班委和部长。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时间的相关分析的结果是:担任学生组织干部的时间与“知”、“情”的相关不显著,与“意”的相关非常显著(r=0139,p<001)。年数较多者,“意”的得分较高。endprint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担任学生干部非常有利于知情意的提高,担任学生干部的级别较高,“知”“意”也较高。校级和系(学院)级学生干部都高于班级干部。不同职务对知情意有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影响,职务较高,知情意则较高;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间较长较利于“意”的提高。

综合以上统计结果,可获得学生组织参与度对领导力影响的示意图,如图2。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得如下启示。

1关于知情意与领导力。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意)与大学生领导力呈高度相关,“知”和“意”对“工作实践”维度的领导力的提升有较大影响。“意”比“知”对领导力的影响更大,起杠杆作用。因此,高校当重点抓好大学生的“工作实践”维度的领导力和组织参与度“知”、“意”的培养。“意”是重中之重。

2关于行与领导力。学生组织参与度(行)在加入学生组织的个数、类别、时间,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的级别、职务、时间上,分别对领导力和知情意产生不同的影响。“行”对“人际交往”维度领导力的提高作用最大。“行”对知情意的提高影响也非常大。因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各种学生组织,争取担任学生干部,能担任团委、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更好,要多安排时间参加学生组织活动。

3关于知情意行与领导力。大学生领导力受知意行的影响较大,“知”是领导力形成的认识基础,“意”是领导力形成的杠杆,“行”是领导力形成的关键。因此,高校开展学生组织活动,当重点抓好学生组织参与度(知意行)的提升,着力于“工作实践”和“人际交往”维度上领导力的培养。

4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领导力的养成和发展,目前高校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学生组织参与度”。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端正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将培养学生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满意度、热情和兴趣,与领导力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在重点抓好团委和学生会工作的同时,尽可能设置更多学生组织团体和学生干部职位,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学生组织和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学生组织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突出“工作实践”和“人际交往”等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多样,富趣味性;还要创造条件将“学生组织参与”和“社会实践参与”这两个培养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曹科岩大学生领导力研究评述[J]当代青年研究,2012(5):53-56

[2]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7-11

[3]许国动当代大学生领导力模型与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110-116

[4]文丽,吕伟,王雅娟大学生领导力素质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2-176

[5]王朝阳,杨克巍,覃炳庆军校学员领导力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12-16

[6]罗爱林大学生领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0:15

[7]刘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模式探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216-217

[8]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1):24-30

[9]朱红 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35-43

[10]陈萍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1

[11]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测点领导力大学生
高速公路网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大学生之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张掖市甘州区代表性观测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升降温全曲线的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