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MDS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6-10-11李辉张东

高教探索 2016年8期

李辉+张东

摘要:故事叙述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近年来随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媒体普及而出现了新的形式——移动数字化故事叙述(MDS)。为进一步推广和研究MDS,文章首先归纳总结了MDS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操作步骤,进而从语言习得规律、脑科学规律、学习科学规律等层面探讨了MDS在外语学习中发挥高效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发生机制,提出了MDS在现代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对现代外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故事叙述; 移动数字化故事;叙事化外语教学

叙事是与人类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逻辑或时间顺序链接起来的系列事件,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为具有现实意义事件的行为,其通俗说法为“讲故事”,人类一直习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述历史、传播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口耳相传,到现在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传播,故事叙述形式已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由Dana Atchley和Joe Lambert倡导的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出现为“讲故事”这一传统增添了新的活力。数字化故事叙述是把简短的故事,配合以多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方式进行讲述,并以数字化文本形式保存和传播,让故事艺术和数字化技术完美的融合。它具有资源复制的快捷性、传播形式的丰富性、受众参与的广泛性等特征,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育增强手段,已获业界广泛认同。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服务资费的下调,PC端互联网日渐饱和,而移动互联网却正在蓬勃发展,移动手持终端平民化和大众化,交互自媒体平台、各种形式App软件的大量涌现,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英美教育研究者提出了“移动式数字化故事叙述”(Mobile Digital Storytelling,以下简称MDS)的概念,并在多学科背景下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MDS的内涵特征与操作步骤

“MDS”,被称为移动式数字化故事叙述(Mobile Digital Storytelling),即是将简短的故事以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的方式进行叙述,并将其置于移动式交互平台之上,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创造、记录、分享这些数字故事。通过故事传播开展语言学习,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整合碎片化学习时间,游戏化学习形式,翻转教学关系等功能。语言本身既是文化又是工具,它是对人类经验的体现和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是叙事的基础,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它离不开叙述者的推理与想象,以及叙事化或故事再造。进言之,故事叙述具有创新性,体现为结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创新,是叙述者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的再创造的心智加工过程。研究表明,MDS建立在数字化故事叙述基础上,通过资源再造,扩大移动终端使用范围和频度,以实现移动互联时代的无缝学习。MDS的内涵意蕴主要体现在通过复合形象思维的图像和文本形式,满足视听感觉的唯美视角,按照互联网思维展开故事。因其不再受设备、地点、时间等诸多因素限制,在时间、空间和心理等方面,适应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碎片化和整合化相互结合的主体需求,从而使学习更自由和充分。

MDS兼具故事叙述与移动无缝学习的部分特征,归纳并掌握MDS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有利于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MDS优势,选择适宜条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一)情感丰富性

MDS的故事叙述特征,必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以情节为线索、以情感为依托的故事,故事中呈现的任务和情感特征既需要尊重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又需要与学习者产生情感共鸣。学习者在建构故事过程中将生成必要的意义和成就感,在倾听、接受和欣赏有效教学故事时也容易引发共鸣,产生愉悦等多种情感反馈。情感性是MDS应用于教学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

(二)形式混合性

MDS教学既包含正式的课堂学习又包括非正式的课后、课前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学习者在创作和倾听故事中,需要正式学习中形成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能自主地通过多样化的任务活动(小组合作、故事分享点评等)实现非正式学习,故事在教学传递中,将动态地生成更多形式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增值。

(三)社会互动性

MDS学习既包含人机互动的个人自主学习,又包含移动互联空间的媒介互动和网络互动学习,互联设施和互动平台将促进参与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开展。

(四)时空自由性

由于手持移动设备和网络互联技术的引入,利用手持移动终端的教学故事展示可以全时空随时随地地为学习者提供必要服务,学习者可以突破传统学习特定时空的限制,学习形式、内容、时间的选择更加方便自主,自由灵活。

(五)工具多样性

故事的创作工具既可以使用普通移动设备,也可以使用PC机、多媒体采集设备等,既可以是专门的开发工具,也可以是普通的图文视频处理软件,多种工具的交叉运用,便于故事的数字化构建,包括以教学为目的的故事搜集整理、创造、分享、评价和储存。

(六)知识综合性

故事的构建需要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和配合,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彼此联系,通过故事组织者和叙述者的先前经历和自身知识基础,综合使用多种思维技能(分类、归纳、推理等多层次思维技能)构建适合教学的数字故事,学习者新旧知识体系的转变和整合,体现故事知识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相互结合,学习者新的知识体系会和旧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系[1]。

近年来,MDS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操作步骤不一而足。结合部分文献的研究,MDS的操作步骤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MDS操作步骤

图1表明,在MDS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进行故事叙事化,数字化的需求分析,需告知MDS的全部流程,将拟开展MDS教学的师生分为若干创作小组,注册建立班级外语学习移动社交平台(可发布视频及评论,例如博客、微博等)。根据需要学习的语言教学目标,小组协商议定故事主题,协定组内分工和工作会议制度,收集故事相关材料,学习所需的视频采编软件,掌握移动设备记录技巧等。进入MDS计划阶段后,前期形成的小组将小组成员的个人体验与收集到的材料整合,编排材料顺序,适当进行材料编码,描绘故事大致框架和梗概,形成简洁明了的书写故事脚本。在MDS创造阶段,按故事的构思规划编辑画面,添加人声或其他外语叙述性语音,添加相关背景音效和字幕,在语言学习背景下一般只添加外文字幕,以促进外语学习的输入量,避免冗余信息输入。此阶段需要使用各种采编技术,鼓励使用移动设备中简化的工具进行编辑,例如iMovie等。[2]进入展示阶段后,鼓励学生在开发的社交平台上或自媒体上进行展示和互动交流,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在反思反馈阶段,学习活动主要是参与师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评估讨论班级内或小组内的作品,反馈总结意见,进行作品修改及储存。endprint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叙事化教学操作在时间跨度需要遵循不同任务和不同学段的具体规律和相关限制,可在几天至十几周之间弹性设计。除此以外,数字故事的内容无固定格式。以下是一些较常见的故事主题:“个人经历”,讲述一些发生在身边特别的故事;“公共问题”,对现实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呼吁引起重视和获得解决;“新技能或知识”,将个人的学习成果分享给他人,例如在学习中发现的有趣的现象或知识、个人化的学习经验等。此外,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故事制作形式,例如有实验者利用卓别林的默剧片段,让外语学习者想象对话及配音,从而完成数字故事的创造。MDS也包括教师自己创作数字故事,用作对学生的引导、示范、启发、教学互动以及语言知识的准备。

二、MDS的理论基础和发生机制分析

在MDS的发源地——西方文化背景下,叙事化外语教学在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中已经获得了实证支持。在亚洲地区,目前也开始有实证发现其具有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韩国的Kim发现,MDS提高了口语成绩并增强了学习自信;马来西亚的Lin以及Thang等人的实验发现,数字化故事叙述使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习动机增强;中国台湾的Yang在为期一年的数字化故事叙述项目中,发现学生的外语学业成绩、批判性思维、学习动机都得到了增强;中国香港的Hafner等发现,MDS培育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能力;中国大陆的何铭贤在Moodle教学网络平台中引入数字化故事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成绩。可以看到,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中,MDS均能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成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在于其符合了人类语言习得规律以及学习科学规律。

(一)MDS符合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获得和促成,最佳的语言输入将会促进学习者语言习得。[4]该理论还指出,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为:一是易于理解;二是大量有趣的学习材料;三是具有密切相关性;四是不简单以语法为纲。MDS中用外语所创造数字故事则完全符合这四个必要条件,构成了最佳语言输入材料,具体体现为:

1 MDS的材料是能够理解的。可理解性语言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处于个体已掌握的语言范围内,另一部分则稍微超出原有范围。MDS中的语言内容,大部分基于学生的平均语言水平,对于个体而言,这就自然构成了“i+1”语言内容结构(其中,“i”为可以理解的语言内容,“1”为需要稍加努力即可理解的内容)。

2 MDS的材料足够有趣且和个体密切相关。由朝夕相处的同伴讲述的故事,特别是他们自己的有趣经历和对世界的观点,会比传统教学中引入的学习材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 MDS的材料不以语法为纲。学生不会特别地关注故事叙述中的语法知识,而仅是表达的形式及内在意思,这恰恰是能引起内隐学习的语言习得模式。

4 MDS材料具有大批量性。对MDS材料而言,除了在创造自己的数字故事时学生不仅要接触大量的语言素材外,还要注意倾听有趣的数字故事的数量。这是相当可观的一个材料处理过程。相对于枯燥的传统教学而言,学习者可以更为轻松地接触大量听力材料,形成内隐学习。

此外,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更明确地提出,社会性互动会导致认知的发展,其中包括了语言的发展。社会性互动是语言获得的基础,当学习者在进行一些社会合作性对话时,其对语言知识的建构就会自然的发生。个体在建构、创造自己的故事和参与、评论、修改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重新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并将之内化成新的语言知识。故此,MDS使学习者积极地恢复了二语的交流表达功能,使语言习得更为高效。[5]

(二) MDS符合人脑神经活动规律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发现了脑的记忆规律,初步揭示了为什么MDS具有较高的效率。

首先,我们大脑处理画面的速度比单纯处理文字的速度要快60000倍,因此,带有丰富意象的故事是容易被人类的大脑记住的,尤其是对那些通过画面来传达的概念,读者可记住很久。其次,相对于单一感官通道的记忆而言,多感官通道的信息的记忆效果更优,心理学实验甚至发现人们对电影情节的记忆在爆米花香味伴随时会变得更准确。此外,研究也发现我们的大脑对那些能引起适度情绪唤醒的材料更容易记忆。MDS的故事富有画面感、以多感官通道的方式、且能让故事交流的双方都产生相应的情绪,正是这些特点才使MDS中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被我们的大脑所接受。[6]

“二语习得”的基础是脑内形成了与母语不同的专属化神经网络,MDS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形成此种神经网络。加工二语语义信息的神经网络和原母语语义加工网络较为一致,而加工二语独特的语法信息,则需要将原母语网络中的神经联系重塑或建立新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的改变在脑可塑性下降的时期(语言习得关键期后),唯有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才能形成。其语言练习的有效形式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二语习得的初期,对陈述性记忆即词汇语义依赖度较高;而在中晚期时,对程序性记忆即语法的依赖度较高。MDS是一种“做中学”的教育模式,在反复的表达和理解故事过程中,个体得到了大量的程序性的训练,有利于脑内形成专属化的神经网络。

(三)有利于促成移动无缝学习方式

移动无缝学习(Mobile Seamless Learning,简称MSL)的概念在2006年出现。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它可以让每一个学习者全天候地在至少一部移动设备上,在不同学习场合进行学习,其学习历程可以持续并横跨正式(课内)与非正式(课外)学习情境、个人与社交学习空间。[7]因其能营造非母语背景下更丰富的外语环境,MSL被认为特别利于外语学习。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于每一个学习者,因为自我管理是决定MSL的关键要素,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完全胜任MSL。MDS属于MSL中具体方法的一种,但较之其他MSL的方法,MDS可以吸引住初入MSL领域的学习者,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管理能力。endprint

MDS之所以吸引学习者参与,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1) 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 提供学习者展示自我的机会。故事叙述所体现出来的技术、艺术、语言的水平,是学习者能力和素养的展现。一个受欢迎的故事可对创造者提供无穷的动力,其示范效应也会鼓舞倾听者的学习。(3) 故事创作中充满竞争与合作,会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努力创造,使之更具乐趣、更接近纯正语音。当学习者乐在其中、持续参与时,其自主学习习惯开始养成,逐渐适应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各种非正式学习情境下学习的方式,最终促成其更多稳定的MSL学习行为发生。

三、现代外语教学MDS应用策略与建议

在MDS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外语教学这一特殊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者受众背景以及外语知识体系的逻辑规律,采取灵活的形式,选择有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故事编辑、呈现、使用和反馈的形式,用MDS理念指导和支撑移动互联时代外语教学的实践。

(一)需求导向,以学生为本,激发自主意识

以人本主义的角度理解外语教学,学生普遍具有积极“向学性”,信任学生“自我完善”的愿望和动力,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和阶段性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建构数字化故事。利用移动互联平台故事和角色的虚拟性,采用匿名反馈与实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研究表明,匿名化故事陈述将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信心,并关注表达的细节。通过小组评议和同伴评价反馈时,以鼓励和正性反馈为主,包容、关怀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引导和讨论中坚持师生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尝试和挑战。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故事呈现的人文性,形成MDS线上线下乐学互助、充满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

(二)尊重语言习得的文化差异,贴近学生生活

与倡导自由、开放、敢于挑战和创新的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生的性格显得更为含蓄内敛、温和保守。相对而言,西方课堂中实施MDS较为容易,学生已经习惯于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放自己的经验。所以,创造和分享故事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活动。在我国,开展MDS需要克服的障碍较多。数据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重写作轻口语,书面语法扎实,口语表达困难的现状。通过故事化的叙述表达,有利于克服这种问题,但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引导。在引导时,教师应注意策略和时机。例如,故事的主题应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开始阶段宜从较容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入手,具体而富有乐趣,让学生能无所顾忌地谈论自己熟悉的话题,而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可引入一些更为严肃的话题并鼓励学生作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练习,逐渐让学生习惯于展示自我、表达思想。

(三)尊重语言习得规律,提升教学理论素养

与MDS有关联的理论与教学法包括而不限于以下内容:全身反应法、自然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基于任务语言学习理论等。学习和MDS有较深渊源的其他的外语教学方法与理论,并进行积极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发挥MDS的功效。例如,其中的全身反应法倡导语言学习应遵循母语习得的规律,其创始人Asher就认为应该优先先发展听能,再发展说话能力,这是基本的语言习得顺序。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首先进行听的能力培养,再培养说的能力,至于读写能力则应在其后。鉴于此,我们可在创作数字故事中,有意识地要求制作者逐渐减少字幕,以达到前期训练听众的听能目的;而在后期,则宜鼓励听众的口头讨论,以训练其口语能力。

(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专项训练

移动式学习中最能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自我管理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该项能力也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对自我管理的理论解释和活动实践,将更能保证MDS的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可通过数字故事介绍自我管理的表现、收益等,让学生通过践行自我管理的活动,总结自我管理的心得,并展示学生的自我管理故事,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倡导合作学习,发挥知识“众筹”机制

MDS对教师的工作要求高于传统教学中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采编技术等,还需要教师能针对不同数字故事中的语言问题进行灵活而准确的反馈,此间的工作量实在巨大,特别是在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对于这种情况,应具有“互联网+”的思路,充分发挥知识“众筹”的机制,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互联网平台上其他用户或学习组织之间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自我探寻,鼓励学生在教师和学生角色之间切换,疑难问题应可很快得到解决。如此改革,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减少教师的工作负荷,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搜集学习活动数据,加强教学行为分析

对MDS活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形成教育科学研究的大数据。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均可以形成数字化轨迹,追踪和统计这类数据,为以后精炼MDS提供更为详实的实证基础。以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成功案例——TED大会为例,每一个视频会根据演讲者的风格冠以各种标签:诙谐、激励、天才、启发等等,通过对其受欢迎人数的统计,我们就可得到广受欢迎的演讲所具有的特征。依此思路,我们也可以利用对社交平台上故事视频的观看次数、评论人数、好评等级,统计出广受学生欢迎的故事的特征,进而开发出更受学生欢迎的主题和故事叙述风格。

四、结束语

从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环境来看,MDS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软硬件条件。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人均拥有至少一部移动智能设备,在硬件上已具备条件。目前学生使用移动社交平台较为普及,亦有免费成熟的采编软件供使用,甚至不需要教育研究机构专门开发相应的教学平台或教学APP,即可在普通的学校进行推广。青年学生在软件使用上也具有较大优势,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和数字土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率先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他们已经习惯网络学习形式,挖掘网络教学资源,适应新兴教学形式,且对故事性、游戏性、互动性、娱乐性强的学习方式更为接纳。移动互联时代的MDS教学模式作为适应新时代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尝试,有利于创新当前外语教学实践,切实提升当前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成婧应用型院校国际商务谈判双语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35-139

[2] 何铭贤 数字故事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 Moodle 平台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15(1):22-25

[3]钟琳,张菁,张云清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33-139

[4] Krashen,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Prentice Hall,1988

[5] 燕浩,杨跃,王勇慧 二语习得新视角:双语者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7

[6] Chan T W,Roschelle J,Hsi S,et al One-to-one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An opportunity for glob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J]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2006,1(01):3-29

[7] 黄龙翔,陈之权,詹明峰,等 以移动技术为中介——建立一个无缝语文学习框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 (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