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临床分析
2016-10-11顾建艳
顾建艳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进行上腹部手术90例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4.50±1.38)min、拔管时间(6.20±1.78)min、意识障恢复时间(10.34±3.28)min、芬太尼总量(0.20±0.02)mg、丙泊酚总量(220.34±42.08)mg、维库溴铵总量(5.34±1.08)mg、术后躁动2.22%均低于对照组的(8 47±2.40)min、(11.54±4.22)min、(17.02±4.76)min、(0.31±0.03)mg、(270.11±50.32)mg、(8.51±2.21)mg、15.00%。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用,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老年人群需要实施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术前并发多种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而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持循环功能相对正常,才能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基于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来选择恢复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麻醉方法,确保麻醉安全和提高麻醉质量,是麻醉医学关心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进行上腹部手术90例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2)AsA分级ASA Ⅰ~Ⅱ级;(3)手术类型手术种类包括胃、胆道等上腹部手术,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系统、神经外科等复杂手术;(2)精神障碍、严重听力或视觉疾病及不能配合全程手术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69.0±7.2)岁,其中60~69岁,40例,71~79岁,40例,80以上10例,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经家属和伦理委员会同意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性别构成、年龄大小手术方式等资料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进行麻醉之前,肌肉注射注入0.5mg阿托品,并且对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血压(BP)等进行常规性的检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31071)0.1m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0200)3.0~5.0μ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0114)2.0mg/kg、维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9991172)0.1mg/kg来进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在2~3mg/kg·h,维库溴铵0.04mg/kg·h,芬太尼lμg/kg·h。观察组开放静脉通道,取侧卧位,穿刺部位消毒,铺无菌洞巾,Tx-9间隙穿刺成功后向上置入导管约3~4cm,平卧后给予2%利多卡因(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H32022122)3mL,观察5min后无局麻醉药中毒反应和脊麻后,再给予0.5%的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103616)10mL,术中每2小时追加0.5%的罗哌卡因10mL。在平面满意后行常规全麻诱导。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4.50±1.38)min、拔管时间(6 20±1.78)min、意识障恢复时间(10.34±3.28)min、芬太尼总量(0.20±0.02)mg、丙泊酚总量(220.34±42.08)mg、维库溴铵总量(5.34±1.08)mg、术后躁动2.22%均低于对照组的(8.47±2.413)minN(11.54±4.22)minN(17.02±4.76)min、(0.31±0.03)Ⅱlg、(270.11±50.32)mg、(8.51±2.21)mg、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以及寿命的延长,过去认为老人身体虚弱和经历较大手术的危险性增加,普遍观点尽量避免手术,然而随着麻醉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和老年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体内的各项器官功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肌弹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降低,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是渐增的,因此在针对老年人群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麻醉的效率,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有利于手术的开展,是目前麻醉学不断探讨的课题。
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便于进行呼吸管理,保证供氧,然而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的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增加其激素合成分泌,即使静脉麻醉药用量较大也不能完全抑制麻醉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出现低温、高血压、低血氧、苏醒时间推迟等状况。硬膜外麻醉对全身生理影响较轻,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且便于术后镇痛,但高龄老年患者的硬膜外腔纤维组织增生,容积减少,椎间孔闭缩,硬膜外麻醉要小剂量多次给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同时在硬膜外麻醉实施过程中阻滞不完善的几率可高达10%~25%。全麻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是现阶段一种较为先进的麻醉手段,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然后实施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互为补充,完善镇静、镇痛肌松效果,避免血压、心律的巨大波动,同时可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并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途径,减少患者的躁动。本研究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4.50±1.38)min、拔管时间(6.20±1.78)min、意识障恢复时间(10.34±3.28)min、芬太尼总量(0.20±0.02)nag.丙泊酚总量(220.34±42.08)mg、维库溴铵总量(534±1.08)mg、术后躁动2.22%均低于对照组的(847±2.40)min,(1154±422)min、(17.02±4.76)min、(0.31±0.03)mg、(270.11±50.32)mg、(8.51±2.21)mg、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减少麻醉药用,使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但老年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应合理选择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的用量,正确实施麻醉,密切监测麻醉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预防麻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