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动单元教学计划的思考
2016-10-11马留杰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00
马留杰(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00)
关于活动单元教学计划的思考
马留杰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00)
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课时教学的依据,是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单元教学计划一般由体育教师设计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上接学期教学,下启课时教学,充分体现体育教学过程,是针对某个教材完整的教学阶段。因此,要充分重视单元教学计划。
一、不同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种类及特征
通常以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教授为一个单元,依据《课标》,可以详细地将单元计划划分为五种单元类别,每种单元各具特征(见表1)。
表1 不同体育教学单元的种类及特征
二、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例的活动单元教学计划实例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机体能力和运动能力。这种能力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组成。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增强有关器官、系统机能的过程,例如速度素质的分类(见表2)。
表2 速度素质分类
小学低段学生身体形态处于发育初期,男女生理、心理发育尚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运动能力较低,可塑性较大,是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形式的身体活动,使学生对身体有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面以发展速度素质来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见表3)。
基于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本案例中每课时选取不同的教材内容,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使学生上下肢和速度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形式,变换器材的运用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对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的发展。这仅仅是对小学低年级活动单元中速度素质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力量、耐力、协调和柔韧素质都可以通过该视角去设计。
三、基于案例对活动单元计划的认识
1.从教学目标层面体现“目标引领内容”。《课标》仅仅规定了课程内容,但教学内容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自己去设置,这既给体育教师留下了自主、灵活多变的空间,又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满
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又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目标与内容的关系的处理上,就上述案例来讲,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在6~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身体活动能力较低,但愿意参与活动,受认知能力限制对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处于观望的表象阶段,不利于学习运动技术动作。但这个阶段又是发展学生速度素质的黄金期,特别是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设计活动单元作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不同内容的体验和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培养运动兴趣。案例中采用不同信号的刺激,前后左右方向的变化,各种动物的跳跃,小青蛙跳荷叶的形象练习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跳出以往发展速度素质时仅仅选取30m、50m快速跑的局限认识,只要为发展速度素质服务,均可以用到课堂上。另外,水平一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身体感知发展的敏感时期,如果在速度练习时教授技术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笔者设计活动单元,在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身体感知和空间意识。
2.从教学内容层面体现“用教材教”。确立了目标引领内容的单元设计思想之后就要发挥教师对教材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案例中笔者在第六课时对跳的教材运用理解为发展速度素质的一个练习,一种简单的跳跃形式肯定是无趣的,基于此,笔者改变跳的完成形式和空间方位,在跳的形式上采用了单脚跳、双脚交替跳、并脚跳,在空间方位上采用了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跳等。当然,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变化,如,改变跳的节奏、次数等。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一个教材可以出现在多个单元中,如,立定跳远的技术单元,更多的是对技术的理解、体验,当练习到并脚跳时,强调更多的是对上下肢的协调用力,蹬摆的发力顺序,同样是跳的内容,但侧重点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运用上要充分体现“内容”、“体验”、“运动价值”,在内容学习上侧重于学生直接感知到的身体经验和感受,形成经验的积累,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内化的一种运动价值,因此,“用教材教”体现不同特性单元,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利用。
表3 水平一(二年级)速度素质活动单元教学计划
3.从不同水平段体现教学单元的“连续性”。上述单元设计仅仅是水平一阶段小学二年级的速度活动单元,更高水平阶段和不同年级都可以设置速度素质活动单元,可同时融入一定的运动技术,只是在标准上有所提高。如,水平一的学生练习单脚跳的距离可设置为6m,而水平二的学生的跳跃距离可设置为9m,水平三的学生的跳跃距离则可设置为12m。在前面单元的练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体验和经验,当再次出现同一内容单元时学生肯定会期待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同一内容不同单元的合理拆分组合,从学生心理方面来讲其又是新的内容,特别是低水平段学生,他们带着期盼的心情走进体育课堂,盼望着有更多的体验与挑战。同教材出现在不同水平的不同阶段,表面看来是教学的重复,但基于体育学科自身属性,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体验与学习,一个内容的学习采用分散式、重叠式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合理的教学过程。如,学生在水平一练习运小篮球,水平二还在学习,表面看已经学习了,不需要再学习,但是在提高了运球速度,增加了运球路线难度后,学生对运球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运球的运用更加接近于比赛,也更具实效性。在此特别强调,随着学生智力的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从小学高年级以后的活动单元开始要处理好身体素质发展与运动技能获得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以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技能为手段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时,要考虑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对于水平三的学生来说,将单脚跳的距离设置为12m时,如何才能更轻松地完成任务?基于之前水平一的学生的跳跃距离为6m、水平二的学生的跳跃距离为9m的单脚跳体验,在练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增加技术性的指导,如增加抬大腿的高度,落地时积极蹬伸,以及上肢手臂要积极前后摆动等。因此,同一个活动内容的单元教学在不同水平阶段的学习要求完全不同,在动作力量、运动路径、时间限制、方向变化、技术融入等方面具有连续性。
从单元具体评价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达成度。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对单元学习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发现目标、课时、内容安排等各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调整,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案例中,第七课时是单元考核,30m快速跑侧重于上肢速度的评价,前抛小沙包侧重于上肢速度的评价,10步连续换腿跳侧重于上下肢协调及速度素质的评价。这样的检查设计是对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的一个判断,是对学生本单元学习结果的一个认可,同时也作为下一次同内容学习的一个起点,为下一次同内容学习结果做比较做好铺垫。
四、总结
活动单元是以某种活动或某种活动组成的单元,主要以娱乐、提高活动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体验、尝试为主要形式,适合于低年级,特别适用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身体能力的教材。在活动单元的构建策略上对目标的把握是选取教材的基础,以目标引领教材,用教材来设计教学内容是单元设计的第一步。用教材教是在运用教材运动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属性,与单元目标相融合,促使教学内容为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服务。学生的身心在持续地发展,为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一个教材内容也应该体现连续性,并且评价也要随着学生身心发展逐步提高。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孙喜和.单元计划的性格及构建要素把握[J].中国学校体育,2015.5:38-39.
[4]余立峰.改进单元构建策略 切实实现“用教材教”[J].中国学校体育,20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