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四个关注点
——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三节课为例
2016-10-11蔡景台石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5000浙江省乐清市大荆智仁寄宿学校35600
蔡景台石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5000;.浙江省乐清市大荆智仁寄宿学校,35600)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四个关注点
——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三节课为例
蔡景台1石峻2
(1.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25000;2.浙江省乐清市大荆智仁寄宿学校,325600)
编者按:2016年4月14日,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五年级《技巧:肩肘倒立》、高二《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八年级《足球:传接球技术及运用》三节课为载体,对“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做了进一步实践与探索。本期本刊围绕三节展示课,对“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体育课堂的思路、方法进行了呈现,专题文章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请广大读者在关注专题的同时进一步实践、思考,并欢迎撰稿投稿。
“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是当下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对此,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课堂变革实验,并以“促进有效教学”为主题,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为顺应体育课堂变革实验,三年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先后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了三次“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其中以2016年4月14日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举行的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最具规模,现结合本次活动中的三节课谈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四点:
关注点之一:学技术
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学技术,三节展示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偏离“技术”学习的要求,而且有明确的技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与要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位执教教师选择的教材均有一条明确的“技术线”,沿着这条“技术线”,在设计本单元每一课的技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时都非常具体,在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规律三大特殊规律的同时也体现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思想。
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第一节课是《技巧:肩肘倒立》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技术维度出发,以前压、后倒翻臀、双手撑背、屈腿肩肘倒立到直腿肩肘倒立依次展开学习。第二节课是《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教学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从体能维度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练习,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以巩固提高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的拍球部位、转体探肩等动作技术。第三节课是《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按照《纲要》要求,主要从运用维度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分组合作练习,把前两节课所学的技术运用于实战中,进一步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
关注点之二:强体能
技术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体能的过程,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技术学习时间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这就需要在练习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上进行思考。
三节展示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技巧:肩肘倒立》这一节课,授课教师主要采用集体练习及两人一组合作学练的组织形式,练习密度超过了30%,课的密度超过了50%,在这样的高密度练习下,学生的腰腹力量等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授课教师从准备活动开始,基本上是球不离手,或自主学练,或合作学练,学生始终是在行进中练习,通过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多项技术的组合练习,能让学生掌握所学技术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第三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及运用》也是如此,学生始终是在运动中学技术,在小组合作学练中发展体能。
此外,辅助教材作为体育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发展学生体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位执教教师对辅助教材的安排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选用的都是素质练习游戏,第一节课选用多种形式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游戏来发展学生腰腹及上肢力量;第二节课选用平板支撑、齐心协力游戏来发展上肢及下肢力量;第三节课选用绳梯接射门游戏来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总之,体能的发展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指标之一,课堂在重技术的同时切不可轻体能。
关注点之三: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新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等特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组织形式。
如,第一节课《技巧:肩肘倒立》教学中,执教教师非常有创意地运用一段经过精妙设计的四十分钟音乐和闹钟将整堂课的各个环节完美地串联起来,并将身体比喻为闹钟的时针和发条,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简单轻松地掌握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激情。
第二节课《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的执教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平板电脑实时录制学生动作及课前录制的视频,通过无线连接到屏幕播放器上进行播放、讲解分析,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第三节课执教教师注重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组合练习,采用不同人数的组合、不同动作的组合等形式,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关注点之四:促常规
纵观三节课整体情况,对照《纲要》中提出的常态课标准和《温州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三位执教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都安排有队列队形练习;准备活动不仅有趣味,还与主教材关联密切,始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达到了热身充分的效果;在主教材教授中,不仅有单一的身体练习,还安排了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趣味比赛等;结束部分采用的放松方法手段趣味性、教育性强;课的过程中安全组织到位。
近三年来,温州市先后在永嘉瓯北七小、乐清市实验小学及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举办了三次“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把研讨和培训有机融合在一起,其目的不仅是让一线教师们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还有一个目的是在于促进教师良好常态课堂教学习惯的形成。正如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在这次活动中点评所说:“要想自身化茧成蝶,必须从常态课做起,必须从常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