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稳增长 主动作为促发展
2016-10-10黄方方
黄方方
一、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今年广西经济开局极其艰难,一季度经济仅增长7%。进入二季度后,广西全力以赴稳增长,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GDP、工业、投资、进出口等指标增速普遍回升。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增长7.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比前5月提高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比前5月提高0.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4%,出口额下降8.7%,降幅分别比前5月收窄0.5个、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8.9%,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增速均处在6.5%—7.5%的区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新增贷款1329亿元,同比多增110亿元,扭转了去年以来新增贷款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
(二)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
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出全面部署。出台41条降成本措施,全年可为企业减负300亿元;获批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开展 3批电力直接交易。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企业增长15.3%,其中私营企业占96.2%,平均每天有1100多户市场主体诞生。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稳步推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5%。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06个基点。商品房去库存加快,待售面积比 3月末减少57万平方米。
(三)加快转型调结构,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6%,比前5月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糖铝二次创业取得成效,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超过两位数。启动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消费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0%以上。粮食生产形势稳定,蔬菜、水果、林产、蚕茧等优势农产品量增价优。
(四)多管齐下扩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66批次119亿元;争取到两批198个项目、175.44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超过去年全年总额;获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4支53.3亿元;向社会推介PPP项目120个,计划总投资2000亿元。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2.3%,科技、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2.3%、26.6%、28.1%,社会保障投资增长26.2%,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7.7%。纵深推进“放管服”,加快制定促进广西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和深化广西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文件,推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五)精准识别巧施策,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广西共组织25万人驻村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全面完成了任务。出台实施“1+20”文件,加快推进“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精准帮扶工作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增量扩面,截至6月底,累计放贷26亿元,比去年全年放贷额增加8.9亿元;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实施一批“短平快”产业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稳步实施, 100万贫困人口搬迁对象精准核实到户到人。
(六)强化保障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民生领域支出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1%。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新增就业23.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76万人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1%。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达79.7%,居全国第一。
虽然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全面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中工业增速持续回落,社会投资活力不足,消费增长拉动不足,外贸出口同比下降,新旧动能接续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等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广西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抓住关键,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广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抓住关键,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狠抓稳增长工作。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准施策,“点穴”发力,继续抓好稳投资、稳工业、稳农业、稳消费、稳进出口、稳财政“六稳”工作。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资审批改革,推进放管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全面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抓紧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一批PPP项目落地,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
二是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抓好降成本41条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帮助解决企业反映集中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立足实际优产能,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压减落后及过剩产能,加快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突出重点补短板,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综合施策去库存,落实好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争取到年底各市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进一步有所下降。防范风险去杠杆,进一步优化信贷投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有序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狠抓扶贫攻坚。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的“八有一超”、贫困村的“十一有一低于”、贫困县的“九有一低于”的脱贫标准,找出短板,精准发力,狠抓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小额信贷、低保政策与扶贫脱贫工作对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全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四是狠抓开放合作。全面落实全区招商引资大会部署,抓好招商推介签约项目的落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办好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团赴香港举行桂港互动合作恳谈会,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全面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产业、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合作平台载体建设。
五是狠抓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放管服”,大力推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改革。加快“多证合一”改革,10月1日前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12月1日前启动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好国家已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加快百色等区域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沿边金融改革。加快建设完善南宁区域性跨境人民币业务平台,推进人民币对东盟、南亚国家货币的银行间区域交易。 加快“营改增”试点和资源税改革,加快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六是狠抓改善民生。继续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农民工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慈善和减灾救灾等工作。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制定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力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