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乐观的

2016-10-10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中西部城市化经济

本刊评论员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走势的看法并不一致,国际上既有看好的,也有唱空的。总体上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结构向好。从速度变化看,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从结构优化看,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从动能转换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

目前,中国和世界一样处于一个短期衰退期,但我们没必要过于悲观,中国有一些独特的资源可以应对危机和维系发展,但对这些特殊资源需要更清晰地加以认识,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看看经济学家的分析就清楚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是比较乐观的,这种乐观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

其一,发达国家目前是处于长周期的低潮期的看法,太悲观。如果去硅谷看一下,一场新的革命可能正在酝酿之中,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勃兴。至于经济学家之所以会说“长期缓慢增长”,这是受了短期因素的影响。萨缪尔森说的当然要比这个更加具体一些,他实际上是说宏观政策不起作用了,戈登说的更是长周期。即使是发达国家,都不能说是进入了一个长期的低速增长。

如果发达国家真的进入了长期的低速增长,对中国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理由在于,国外在经济发展低潮期,许多技术用不了,同时中国闲置了这么多的资金,是大量购买的好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技术是没用的技术,但是对我们而言,这些技术都是宝。我们在技术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抄底收购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企业,是我们完成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目前正是中国赶超的绝佳时机。

日本赶超美国,也是在美国战后最困难的时候,即20世纪70—80年代。当然,日本崛起很多都是在依靠自己的创新。短期内不要指望我们能在技术上超越美国。我们还将是追随者的身份,追随者是我们的优势。

其二,我们往往忽视了国内的巨大差异。中国的国土面积超过欧洲,中国的人口是欧洲的2倍多,即便是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都超过了欧洲。比如东欧和西欧的城市基本看不出差别,但是在中国,即使是相距不远的北京与保定,其差异也是极为明显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据分析,中国国内的收敛(经济学术语,意指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发展速度会更快。也就是说,各国的发展水平会趋向接近),再进行15年没有问题。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率是将近70%,沿海城市的城市化基本停止了。但是中西部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0%,差距是15年。再看农业占的份额,差距基本也是15年。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上,考虑中西部要赶超东部这一因素,我们的潜在增长率,我认为未来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在6.6%以上。

当然,想要达到6.6%的增长率,还要保持一定的投资率。现在只要一说投资,就有类似“又要走老路”的声音出现,实际上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中西部地区仍有投资机会。私人部门不投资,政府就应该投资。巨量的资金储备总需要消化。

而且,政府如果是靠到股市上去筹资,这是不增加新的货币总量的方式,是很好的一件事,关键是怎么去做。姚洋教授认为一季度主要是把货币的闸口打得太大了,但是并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做法,总归还是要保持一个度,6.5%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否则到2020年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不了。

现在是一个短期的经济过渡,我们确实处于一个经济增速下行周期。我们需要承认这是一种经济下行,有了这个意识才不会长期悲观,新周期总会到来。过去的20多年间,基本是每七年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性是正确的,那么从2012年算起,四年已经过去,走出低谷指日可待了。因此,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乐观的,没必要悲观。

猜你喜欢

中西部城市化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经济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