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10-10罗洪亮何清泉易祥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7期
关键词:封包通脉活血

罗洪亮 何清泉 易祥芳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 邵阳201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罗洪亮何清泉易祥芳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邵阳2018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主要用药包括: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1次/d,睡前口服,疏血通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封包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脑梗死;活血通脉汤;疏血通注射液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人口的来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脑梗死的致残率较高,重度致残率高达4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因此,积极寻找防治脑梗死的有效药物,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6.7±14.7)岁;病变部位:单发灶梗塞者31例,多发性梗塞者25例,腔隙性梗塞者4例。所有患者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恢复期,同时排除有脑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主要用药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1次/d,睡前口服;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疏血通4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10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院内协定处方活血通脉饮封包治疗,组成:黄芪30 g,牛膝25 g,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5 g,地龙12 g,生川乌12 g,生草乌12 g,桂枝10 g,伸筋草12 g,土鳖虫12 g。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后装入本院特制的封包袋中,清水浸泡20 min,微波炉加热后,趁热擦洗患肢,待热度可耐受后,外敷患肢,每次30 min,1次/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参照文献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且基本能独立生活为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能扶杖行动或生活基本能自理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依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定,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78±7.09)分和(24.71±8.13)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43±6.18)分和(19.97±6.79)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积极寻找防治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脑梗死在传统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该病恢复期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患者素体气虚,脏腑功能失调,加之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气血痰瘀阻于脉络,气血逆乱,上冲脑海,痹而为阻,发为脑梗死。常见证候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恢复期多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病机多为气虚血瘀为主,因此,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应益气活血通络为主。

中药封包法在传统中医学中又称汤熨,即热敷法。主要原理是通过将药物加热后慢慢滚熨及热敷人体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使药力和热力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4~5],尤其对局部症状效果显著。活血通脉汤是本院协定外用处方,方中黄芪补气养血;川乌、草乌、桂枝温通经脉、通利关节;桃仁、红花、牛膝、川芎、伸筋草、地龙活血化瘀通经;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诸药合用共同起到益气温经、活血化瘀通络之效。通过封包外敷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从皮肤透达局部患肢,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局部经脉,促进患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活血通脉汤封包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活血通脉汤封包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765

[2]苏德国,孔繁呈,鲍利改,等.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2):99-101

[3]郭淑红,黄静.再发脑梗死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1):45-47

[4]刘扬,常红,王晶心,等.中药封包治疗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自觉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61-1163

[5]邢士新,郝高庭,任锡禄,等.中药封包加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 (9):975-977

R743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27

2016-06-16)

猜你喜欢

封包通脉活血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