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16-10-10王忠郝喜凤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河南新密452371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7期
关键词:骨伤科下肢血栓

王忠 郝喜凤(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 河南新密452371)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王忠郝喜凤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河南新密452371)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分别给予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结论:给予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伤科;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骨科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患者静脉内发生血块凝结、造成阻塞引起[1]。该病症病情急骤,且随着患者病情的蔓延,极易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将直接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据相关文献报道,对骨伤科术后患者积极进行早期治疗,能显著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治疗效果[2]。因此,本研究通过进行对照样本试验,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09± 1.63)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11例,髋关节置换术16例,股骨干骨折1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09±1.63)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10例,髋关节置换术18例,股骨干骨折1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术后第2天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190),注射剂量为100单位/kg,2次/d;第3天起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基础上每日加用1次华法林片(国药准字H37021314),初始口服剂量为20 mg,第2次剂量为10 mg,从第3次起保持每日2.5~5.0 mg剂量以进行维持治疗,疗程为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饮片汤剂进行联合治疗。中药饮片汤剂基础配方:穿山甲9 g、桃仁9 g、当归9 g、大黄9 g、瓜蒌根9 g,湿热型患者加金银花9 g、紫花地丁9 g、苍术9 g、蒲公英9 g、白花蛇舌草9 g,以达到活血通络、清热利湿目的;血淤型患者加丹参30 g、水蛭9 g、紫草9 g、乳香9 g、没药9 g、川牛膝9 g、三七粉6 g,以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持续性胀痛;脾虚水湿型患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薏苡仁15 g、茯苓15 g、防己15 g、木瓜15 g、泽兰15 g,以渗湿利水改善患者身倦无力症状。中药汤剂的煎煮时间不得少于30 min,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10 d。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粘度(PV)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四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疗效评估标准治疗结束后,若患者的肿胀情况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深静脉干基本为通畅状态为显效;若患者的肿胀情况有所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深静脉干部分通畅为有效;若患者的肿胀情况无明显改变,影像学检查显示深静脉干无血流信号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5统计处理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HBV(mPa·s)LBV(mPa·s)PV(mPa·s)FIB(g/L)6.56±1.36 11.17±0.58 1.84±0.12 4.23±0.32 4.65±0.39*#8.48±1.16*#1.02±0.10*#2.21±0.34*#6.67±1.49 11.36±0.61 1.77±0.09 4.62±0.20 5.64±0.58*10.84±0.21*1.66±0.01*3.24±0.57*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进行西医治疗时,常给予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法华林片两种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抗血栓形成药,该药物进入人体后,能明显抑制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而法华林片则能起到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障碍,达到消瘀溶栓的目的[4]。

中医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患者气行不畅、血行缓慢而引起患者瘀血阻于脉中,脉络滞塞不通。因此,中医治疗该疾病时常以活血、利湿、通络为主要原则。药理研究表明,桃仁、穿山甲、大黄通络化瘀;瓜蒌根消瘀散结;苍术利湿消肿;水蛭、乳香、没药通络止痛;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白术、党参益气健脾等[5~10]。由此可见,中医治疗能起到根除疾病、固本培元的作用,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得到极大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综上所述,对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用。

[1]曹凤,陆雪琴,严斌泓,等.中西医结合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38-40

[2]吴彩荣.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40-142

[3]王可,汪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4例[J].四川中医,2015,33(2):130-132

[4]张琪,张曦.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180-183

[5]石苗,王祥麒,郭哲.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往有血栓病史病人行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J].中药材,2015,38(2): 422-424

[6]裴代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46

[7]徐丽华,王东雁,何凤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351-353

[8]常征,王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J].中医学报,2014,29(5):743-745

[9]倪银海.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4):95-97

[10]魏涵,陈皓,金立军,等.中西医结合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J].河南中医,2014,34(8):1585-1586

R687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23

2016-05-30)

猜你喜欢

骨伤科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拨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