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2016-10-10王小辉黄慧芝葛来安
王小辉 黄慧芝 葛来安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2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王小辉1黄慧芝1葛来安2#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76例肝胃不和型FD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内服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治疗,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F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穴位贴敷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上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早饱等为主要表现,经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和社会因素等相关[1]。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满意疗效,且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笔者在临床上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FD,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病例为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和住院部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并确诊为肝胃不和型FD患者76例,其中男35例,女41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53±11.74)岁,平均病程(8.26±6.14)年;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46±10.47)岁,平均病程(7.84±5.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有关FD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3纳入标准(1)符合肝胃不和证型FD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者;(3)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4)无其他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者;(5)未进行其他临床研究,未服用其他消化疾病相关药物者。
1.4排除标准 (1)近期服用治疗胃肠病相关药物者;(2)患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者;(3)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精神障碍而不能配合者;(6)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5治疗方法
1.5.1观察组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内服治疗,组成:柴胡10 g、川芎10 g、法半夏10 g、白术12 g、香附10 g、陈皮10 g、枳壳10 g、芍药10 g、甘草6 g。腹胀甚者加厚朴12 g、青皮12 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2 g、木香12 g。水煎服,2次/d,4周为1个疗程。联合使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敷贴由我院脾胃肝胆科自制,组成:炒白芥子、延胡索、肉桂、木香、青皮、细辛等,选穴:双侧肝俞、足三里、天枢、脾俞及中脘、关元。每次贴8 h,隔日1次,4周为1个疗程。
1.5.2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3次/d,餐前15~30 min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采用症状积分法观察记录症状变化情况,依据痞满证症状分级量化表[4],将临床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级,分别以0、1、2、3分记录,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对症状体征进行量化评估,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7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积分下降≥95%;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70%≤症状积分下降<95%;有效:症状、体征好转,30%≤症状积分下降<7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症状积分下降<30%[1,3]。
1.8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值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西药多潘立酮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症状疗效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8 38 12.55±1.33 12.61±1.25 2.17±0.75○★6.88±0.69○
3 讨论
根据FD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特性,可将其纳入为中医学中的“痞满、胃脘痛”等病证范畴。本病病位在胃,和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因与饮食、情致、虚劳等因素有关,其基本治则为疏肝健脾、理气和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加大,情致失调致病极为普遍,其中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极为常见。柴胡疏肝散出自于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是临床中疏肝解郁的经典代表方剂。故本研究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FD,方中柴胡性微寒、味苦,具有极佳的疏肝解郁之功效而为君药;香附性平,味辛微甘、苦,具有理气疏肝之效,可助柴胡增强疏解肝郁之功;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止痛功效,可助柴胡解肝郁,为臣药。同时两药相合,又可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枳壳及陈皮均有理气行滞之功,白芍、甘草合用可起到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为佐药。甘草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同时加入法半夏消痞除满,白术可健运脾胃。诸药合用可起到疏肝解郁、和胃健牌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柴胡疏肝散可增加血中胃动素,兴奋胃平滑肌,促进胃排空[4]。有研究表明白芍的主要成份白芍总苷可以增强胃肠收缩时间及幅度[5];白术能促进分泌消化液,可加速胃肠的蠕动作用[6],枳壳挥发油有兴奋胃肠运动作用,可增加胃肠运动节律及收缩力[7]。
本研究同时联合中医经典外治法穴位贴敷法治疗,选用炒白芥子、延胡索、肉桂、木香、青皮、细辛等辛温、芳香的药物制成穴位敷贴,具有易吸收、起效快、作用直接等特点,可起到药效、穴效双收的作用。一方面可减轻胃肠道及肝肾负担,避免胃肠道刺激;另一方面可避免首过消除效应而减弱药效,可充分利用药物,提高疗效。选穴方面:选用大肠募穴、天枢、胃经下合穴足三里、胃经募穴中脘调节胃肠功能,脾俞、肝俞调和肝脾,补虚强壮的关元。柴胡疏肝散加减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法外用可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止痛,健脾补虚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F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依从性强,值得推广。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5):722-725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黄颖杰,郑新梅.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08-1410
[5]蔡双燕,林珍娥.中西药联合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132-134
[6]杨娥,钟艳梅,冯毅凡.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2):218-221
[7]舒尊鹏,胡书法,翟亚东,等.中药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8-9
R574.4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11
2016-05-21)
葛来安,E-mail:139709987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