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

2016-10-10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6年18期
关键词:短板农产品农业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黑龙江农村考察调研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他指出:“价格一头连着老百姓,要做好农业的精准补贴工作,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去库存、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现象的恶性循环。首先要对于大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调整粮食供给结构。所谓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其次要补短板,既要补数量短板,又要补质量短板,还要补竞争力短板。补数量短板就是要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补质量短板就是要从过去数量为先转到质量数量并重上来,要在质量安全上满足消费者需要。补竞争力短板就是要通过政策完善、改革开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引领,突出供给侧“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可持续”六项重点任务。

一:调结构

《意见》从粮食种植结构、特色农产品结构、养殖业结构三个方面对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出了方向。在种植业方面,要求强化旱作农业区的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地位,提出了“一减一增”方案,即引导适度调减天水、陇南海拔1600米以上小麦条锈病核心区冬小麦和中部浅山易旱区春小麦、水地大田和中东部高海拔旱作区玉米面积,发展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引导中部和河西灌区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构建起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支撑,特色杂粮为补充的粮食生产体系。特色农产品方面,重点支持蔬菜、果品、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品基地。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牛羊产业,提出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加快推进牛羊品种改良,提高牛羊良种化程度,发展肉牛肉羊专用品种,全面提升牛羊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在发展牛羊产业的同时,稳步发展猪禽养殖业,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养殖,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渔业新品种,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关键词二:提品质

《意见》从加快农产品品种升级换代、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个方面来提升农产品品质。重点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坚持立足特色,推进品牌化营销,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做大做优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以品牌担保品质,让优价激励优质,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受消费者欢迎的农副产品品牌。着力培育优质粮食、牛羊肉、苹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油橄榄、油菜、食用百合、核桃、樱桃、葡萄、枸杞等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以粮食、草食畜、蔬菜、特色林果、中药材等主要农产品为重点,涵盖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流通等环节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和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

关键词三:降成本

《意见》指出,要着力降低农产品投入成本、用工成本和营销成本。一方面,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农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实现扩大规模降成本,把生产经营成本摊薄,实现节本增效;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控肥、减药、节水等措施,把过去一味追求高产、过多追加要素的超过合理边界的投入降下来,减少这部分边际不经济的投入。

要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来降低农业生产用工成本。逐步解决农业机械结构性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矛盾,全面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销商入驻知名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整合现代物流体系,加大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探索发展“直销农业”,从而减少我省农产品销售成本。

关键词四:补短板

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求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让农业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以扶持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支撑,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分享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接通全产业链条,推进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共享价值链,带动就业链,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游补农,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五:促融合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和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差是我省农业发展的短板所在,《意见》指出,要从农业科技、信息、投入等方面补齐短板,优化生产体系,努力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瓶颈。

首先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决禁止擅自将耕地“非农化”。同时加快推进引洮供水二期、敦煌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强重点旱区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按照全产业链设计、一体化推进,统筹各环节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协同创新,组织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大协作、大联合,力争在重大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

《意见》还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实施“金农”工程二期,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大数据建设,打造包括农业生产导向、产业发展分析、市场供求预警、质量追溯体系等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平台。

在资金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以省、市、县三级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相互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和再担保协调发展的农业担保体系。

关键词六:可持续

《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农业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的集约型发展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要按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灌溉定额管理和用水量控制。继续抓好国家级1000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快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集雨节灌、深耕深松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加快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推行农业清洁生产,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第三方治理模式和PPP模式,着力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

猜你喜欢

短板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