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6-10-10张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训体系实验

张丽

(洛阳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张丽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为实现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发展,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式,从多阶段、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等方面开展实践拓展课程的立体教学体系,以带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方法、模式创新,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拓展;应用型;教学模式

1 引言

教育部文件多次指出,高等学校应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要大力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拓展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时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构建具有“实践取向、协同培养、个性发展、终身学习”培养理念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更科学完善的、体现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统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完善专业实践拓展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

目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设计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拓展课程,但是专业实践拓展的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整合优化,专业拓展实践课程的实施与培养目标尚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加强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的教学研究,构建合理完善的专业拓展实践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统计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践拓展课程

根据统计学专业课及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配套的实践教学计划与实验实施细则,将各专业理论课的统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衔接,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优化,建立完整的实践拓展课程立体教学体系.

2.1多阶段实践拓展

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立体教学体系,从时间维度,实践教学是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习题讨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数据模拟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在内的阶段性实施的教学体系,其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表1 多阶段实践拓展课程

2.2多层次实践拓展

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教学体系中,从专业导向可以将专业课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实践拓展课程按照“基础—应用—综合—创新”四层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设计包括基本技能实验、专业应用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正确处理不同类别实验项目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基础性实验与核心性实验、单项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实验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

(1)基本技能实验,引导学生能利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描述并探索出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使学生掌握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统计的兴趣,为继续学习推论统计方法及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2)专业应用实验,在熟悉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与判别分析等基本推断统计理论基础上,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以回归分析为例,回归模型有多种形式,如一元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参数,建立回归模型,对参数和模型进行检验和判断,并进行预测等.

(3)综合性实验,在实际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前提下,结合文本数据,能够利用两种以上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处理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学、统计、计量模型等模型,进一步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经济预测,并分析结果以得出契合实际背景的结论.

(4)创新性实验,主要体现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从选题到写作都要自我主动参与,全过程要体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有自己独创之处,不论是对统计理论的应用,还是方法的改进,都需体现独立创作的成分.

2.3多类别实践拓展

结合统计学专业整体课程开设情况,专业实践拓展课程按实验类别展开:

表2 多类别实践拓展课程实验项目

(1)验证性实验,包括统计学实验,数理统计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回归分析实验等,具体实验内容、学时、时间安排等将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合理设计.

(2)设计性实验,主要在二、三年级开设,包括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应用软件SPSS,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EVIEWS应用等综合实验.

(3)综合性实验,分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部分,专业实习以地市统计局、调查大队等校外实习基地为主,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结合毕业论文开题展开项目调查、数据分析、职业体验.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及调查报告主要安排在四年级,全面综合运用四年所学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统计软件就具体宏观实际问题,建立数据模型,文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图1 实践拓展课程教学体系

2.4多形式实践拓展

实践拓展训练以专业能力内化为职业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实践拓展课程为支撑,以校内外实训为路径,将课堂内外训练、行业见习、专业竞赛、技能达标、岗前培训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开放训练、协同训练、全方位训练的全新体系,打造学训融合、习训融合、赛训融合、创训融合的两两作用,互补共生的立体实训模式.

(1)校内课堂实训,以课堂模拟实验形式为基础,主要针对基础理论课的习题讨论,通过上机实践,教学互动,完成统计专业学习与素质训练的结合,实现学训融合.

(2)行业见习活动,通过行业顶岗实习,参与实际问题的抽样调查活动,熟悉从问卷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处理,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的实践拓展环节,了解行业状况及需求,有效补充校内实训,实现习训融合.

(3)协同育人平台,基于校企共建统计调查协同育人合作中心,依托地市统计局、调查大队等实习基地及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数据分析实验室,社会调查实验室等多功能实训场所,开展模块教学、项目指导、科研训练、职前教育、岗位体验以及实施统计专业技能达标测试等教学任务,强化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4)专业竞赛与建模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挑战杯”大赛等各类专业赛事,作为课内实训的延伸.利用统计计算与数据分析的相关软件,如数据表格EXCEL,社会统计软件SPSS,计量分析软件EVIEWS,金融时间序列S-PLUS,以及SAS,R等建立数学与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以竞赛带动素质训练,开展专题集中训练,技能演练,从而实现赛训融合.

(5)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考证辅导,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积极开展专业考试辅导.如参加高级调查分析师考试,需整合所学多门专业课程及实践拓展课程,包括预测与决策,商务统计,经济计量分析,市场分析方法等科目,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达标测试与技能培训,参与社会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专业素质训练,达到创训融合.

3 实践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原则

为加强统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整合优化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统计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完善化.具体实施中,实践拓展课程的开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标准原则,实践拓展课程开设的时间、阶段、内容、层次及考核评价依据教育部专业的建设特色与专业标准,通过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进行规划与设计,设置实践拓展课程教学团队制定教学实施方案与专业实训大纲,完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建模比赛、创新创业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环节,力求实践拓展课程体系科学、严谨、系统性,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整体优化原则,结合统计专业特色,实现专业课程中基础与应用、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合理分配.

(3)开放协同原则,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政府等单位合作,建设协同合作教学平台,探索合作交流模式.学校可以邀请应用统计方面的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调查分析师、统计师等,通过校内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指导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成效,实现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4)需求导向原则,以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需求与个性发展的有效对接,以适应相应的岗位,提高职业技能.积极引进行业标准,确保实践拓展训练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实现校内学习与就业岗位需求的高度一致.

4 实践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应用成效

近年来,通过实践拓展课程立体教学体系的实施,形成了多阶段、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我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实际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拓展能力显著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及调查报告的优秀率有所提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在参与地方政府的社会调查项目中充分展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得到业界的认可.

总之,我们需以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准,构建系统、完善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促进统计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的统计专业人才,使统计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1〕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 (2):3-6.

〔2〕周红刚,曾五一.研究型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2008(7):13-15.

〔3〕曾德伟,徐明华,沈洁.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22-224.

〔4〕倪师军,曹俊兴,等.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5):68-71.

〔5〕施咏清,钱立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初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7):93-95.

〔6〕包根胜.基于新标准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教育探索,2013(3):87-88.

〔7〕郑家茂,熊宏齐.围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94-116.

G420

A

1673-260X(2016)04-0011-03

2015-11-18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2015-JSJYLX-039)

猜你喜欢

实训体系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做个怪怪长实验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