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及其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启示*

2016-10-10李阳琇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密歇根国际化大学

李阳琇



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及其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启示*

李阳琇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全面国际化的概念及理论应运而生,被称为国际化新的范式转换。根据美国教育协会ACE关于全面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密歇根大学的全面国际化实践,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看,密歇根大学的课程、教师政策及实践、学生流动等三个领域的国际化程度都远远超出全美平均水平,也优于多数博士型大学,表现出全面国际化的典型特征:全面国际化已融入密歇根大学的核心使命,并从大学舞台边缘走向中心。密歇根大学案例对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全面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政策学生流动密歇根大学

一、大学发展从局部国际化走向全面国际化

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迅速推进,成为一种广泛、普遍、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力量,遍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各个方面,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国际化的发展。一方面,大学的发展以国际化为目标,另一方面,优秀的大学本身已经成为一系列国际化活动的集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任校长威廉·布罗迪教授曾打趣地说:“今天的教授就像测不准原理,你越想知道他们在哪里,越难知道他们在哪里。因为他们都从事跨国合作。”

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交通、语言、人才上的优势,最早主动推进大学国际化,并在二战后取代西欧,成为全球科技文化创新和顶尖人才集聚的中心。如果说美国大学早期的国际化还是零散、局部、小规模,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对外援助和小部分师生的国际交流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以来,受冷战结束、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大学排名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纷纷将全面国际化视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全球地位的重要战略。所谓“全面国际化”(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就是弥漫在大学里,影响着大范围的人员、政策和专业,导致更具挑战性变革……的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国际实践,它将使大学变得彻底国际化①。全面国际化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狭隘理解的国际化,被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范式转换②。全面国际化代表着国际化规模、范围的范式转换,试图影响大学的精神、价值观和文化,影响大学的所有使命、所在教职员工、所有学生。国际化关乎所有高校③。与局部的国际化相比,全面国际化在表征上至少包括:①师资队伍的构成是国际化、多元的,学生的双向流动成为常态;②流动的地域扩展至全球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北美、欧洲、大洋洲,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形成全球性流动,形成跨界高校之间常态性的协作及伙伴关系;③大学基础建设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国际化,如专业及课程设置、学位制度、信息资源、经费来源与分配以及后勤保障等;④大学的文化及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革,大学的师生员工普遍认可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将留学生与本国学生同等对待,形成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校长、NAFSA(国际教育者协会)主席John K. Hudzik教授总结说:“全面国际化要被大学的领导、管理层、教师、学生以及整个学术服务及支持单位接受。它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可能条件”④。

二、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的简要历程

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下简称U-M),创建于1817年,现已成为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大学全面国际化的典范。早在成立仅30年的1847年,U-M就招收了该校历史上最早的两位国际生,开启了国际化历程。20世纪60年代,U-M响应肯尼迪总统的号召,率先向发展中国家派出国际和平组织队员。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几任校长积极推动,其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全面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加据,U-M发挥其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优势,采取主动战略,积极推进全面国际化。为迎接2010年的大学再认证,U-M于2008年启动了校一级全面国际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将国际化作为打造大学特色的新一轮战略任务。

到目前为止,全面国际化已成为U-M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其国际化程度在全美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提升该校核心竞争力及全球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据U-M国际中心统计,2014年秋季学期,U-M共有9047名国际学生、访问学者、教职员工在学习或工作。其中国际学生为5990人,OPT(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全职工作授权的人员,但持学生签证)1237人,国际访问学者512人,国际教职员工1308人⑤。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2014年开放门户报告》统计,2013-14学年,U-M拥有的国际学生(IIE该项指标包括国际学生及OPT之和)数达7273人,在全美博士型大学中排名第11,在公立研究型大学中排名第7,而且,国际学生学者群还为密歇根州的经济贡献净值达9.27亿美元⑥。在国外教育方面,2013-14学年,U-M在国外学习的学生数达2719人,在全美高校排名第5⑦;与此同时,U-M在中国开办了该校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分校—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联合学院。由于在全面国际化方面的出色表现,2012年U-M被NAFSA(国际教育者协会)授予全美大学国际化领域最权威的奖项:“保罗·西蒙参议员校园国际化大奖”(Senator Paul Simon Award for Campus Internationalization)⑧,该奖项每年只授予5所左右的美国大学。2014年上海交大密歇根联合学院被授予象征国际教育最高荣誉的“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这也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中国的教育机构⑨。

三、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为分析U-M全面国际化实践,我们拟借鉴美国教育协会ACE的全面国际化指标体系予以分析。ACE是全面国际化的权威推动者和研究者,在多部著作及研究报告中使用“全面国际化”这一术语,并使之流行开来。在2001、2006、2011年,ACE对全美高校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调查范围涵盖全国博士型、硕士型、本科、专科和专业学院,采用了全面国际化的六项评价指标:①明确表达的大学承诺:大学宗旨陈述,战略规划以及正式的评估机制;②组织结构及职员:国际化的领导结构、职员以及办公室安排;③课程、协课程及学习结果:通识教育和语言要求、协课程活动,具体的学生学习结果;④教师政策及实践:聘用政策,终身教职及晋升政策,教师专业发展机会;⑤学生流动:海外学习项目,国际学生招生政策及支持;⑥合作及伙伴关系:联合学位、双学位,分校园,以及其他离岸项目⑩。在这六项指标中,又以课程(含课程、协课程及学习结果)、教师政策及实践、学生流动最为重要。我们将以这三大指标为考察标准,对密歇根大学进行案例分析,并与ACE2012版《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报告》中的全国平均、博士型大学两类数据进行对比。

(一)课程国际化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能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因此,大学必须为所有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使他们能获得一定的国际经验和学习机会,离校时具备更宽广的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和见解;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帮助其拓宽视域和眼界,能在未来更加多元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与ACE的课程国际化数据相比较,U-M远远超出全美高校平均水平,即使在博士型大学里也是名列前茅,是课程全面国际化的典型代表。

1.开设以国际和全球内容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推进学术专业的国际化,实现课程集而非单门课程的国际化。

2.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开设大量以国际化为主题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课程国际化。

鼓励或要求所有新生修读至少一门与国际主题相关的新生研讨课;要求本科生修读至少一门来自所在院系包含国际主题的具体课程;鼓励教师开设一门或多门具有国际主题的课程;扩大与其他大学共享国际主题课程的机会,尤其是与院校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大学之间的合作;国际课程的开设面向研究生;为访问学者、作家、艺术家、演员等国际访问者提供机会,让他们进入课堂,或开设讲座。通过多种措施,较好地促进了课程国际化。

3.开设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国际化辅助课程(co-curriculum)

U-M的国际学生、学者逾9000人,针对该群体的国际辅助课程丰富多样,最常见的就是校园国际节、语言伙伴、语言融合活动等。例如,文理学院的“跨文化研究”辅助课程广受欢迎;第二大学院工程学院的国际生涯道路系列活动,国际伙伴、全球工程师协会等项目各具特色。这些辅助课程不仅有力地加强或补充了学术课程,也为本国学生与国际生营造了增进彼此了解、学习世界文化的理想氛围。

4.在语言教学方面,实现了绝大多数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多样化。

(二)教师政策及实践国际化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驱动力量,教师在大学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通过国外教学、科研机会,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建立合作关系,教师能开阔国际视野,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全校整体的国际化文化氛围。教师个人与国际同行建立的密切联系也会对学校的全球参与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教师政策及实践的国际化,U-M在实现其所承诺的“为密歇根、为国家、进而为世界服务”的使命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教师招聘面向全球,将教师的国际背景、经验与兴趣作为重点考察条件。

据2014年秋季统计,U-M已有国际教职工1308人,国际招聘已成为其教师管理基本政策,国际背景、经验及兴趣成为招聘的普遍标准。虽然U-M的《教师手册》并未将国际工作经验作为晋升与终身教职评审的条件,但其教师国际化活动,包括海外开会、学习、研究、到海外院校任教、带学生海外学习等,都有专门的政策鼓励和基金资助。

2.为教师提供大量国际化发展的机会及资助,资助部门涉及校级、院级以及专项捐赠。

与全美高校常见的教师国际会议资助和出国研究资助相比,U-M为教师国际化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更多,资助更大,资助部门涉及教务长办公室、Rackham研究生院、各专业学院以及各种专项捐赠。其中极有特色的是U-M教务长主管的教学研究中心CRLT,针对U-M的课程国际化战略重点,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及未来教师提供令人眩目的课程国际化方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机会。CRLT提出了系统的课程国际化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研讨,内容包括:在既有课程中融入国际化元素;扩大国际化课程总量;创设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海外深度学习项目;建立相互往来的国际联结等。

3.为国际访问学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新支持服务及学习机会。

针对人数日益增多的国际访问学者,U-M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如全校性的研究论坛、学者-居民项目、特别设计的一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访学者个人迅速溶入,对整个校园文化发展也有助益,它们为U-M更充分地利用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职工的知识和经验构筑了良好平台。

(三)学生流动国际化

U-M学生流动的国际化已达到良性的双向互动,既包括从国外流入该校的国际生,也包括从该校流出国外学习的学生,与ACE所调查的全美高校平均水平和博士型大学水平相比,U-M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

1.在校国际生

2.国外教育

以上分析可见,密歇根大学的课程、教师、学生等三个最重要的国际化指标都表现优异,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看,都远远超出全美平均水平,也优于多数博士型大学。U-M表现出全面国际化的典型特征:全面国际化已融入大学的核心使命并从大学舞台边缘走到了中心。U-M已成为21世纪美国高校全面国际化的成功样本。

四、密歇根大学全面国际化案例对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启示

通过U-M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全面国际化理论及指标内涵的理解,将全面国际化理论与美国高等教育丰富多样的实践连接起来。鉴于U-M在全面国际化方面展示出典型性和示范性,且广受中国学生和学者青睐,在中国具有较高认可度,U-M可以为我国大学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良好样本,为“十三五”时期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实践提供重要借鉴及启示。

1.准确把握大学国际化的内涵,明确大学国际化的工作方向。

全面国际化理论是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诞生的新理论,超越了以往国际化理论的过程论、目的论、手段论等传统看法,而容纳了国际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顶国际化的“大帐篷”。可以说,在21世纪一个不以全面国际化为发展方向的大学是无法成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对于在全球高教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而言,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必须创新高教理念,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大学发展的指南。全面国际化的理念至少包括:树立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将发展高等教育与实现民族振兴和促进人类进步的目标统一起来;增强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意识,遵循国际通行准则和教育基本规律;善于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在以我为主基础上吸纳融会。

2.提高全面国际化水平,建设配套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

在传统的国际化范式中,国际化只涉及部分教师、学生及行政人员,只涉及教学、科研、服务的某些内容,并不是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全面国际化则要求将国际化理念全面融入教学、科研、服务的核心使命中,使国际化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支流走向主流。首先,国际化要贯穿于教学、科研、服务各项事业,并相互贯通:接纳国际学生与学生国外教育相互贯通,校内国际化活动与全球参与相互贯通,校内各学院、各学科、各行政单位之间也互相贯通。其次,国际化不仅覆盖学生、教师、行政人员,也包括广泛意义的利益相关者,如家长、社区、政府、企业等,使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在更高的维度上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再次,围绕全面国际化设置课程规划,调整人员结构,创新合作关系,完善配套政策,使国际化的要求体现到大学运转的每个环节。

3.围绕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抓住课程国际化及人员国际化两个关键。

全球化也是全球竞争的时代,国家、民族、大学竞争的核心实质都是人才竞争。培养高水平人才,要抓住课程国际化和人员国际化两个关键。课程国际化应遵循“先通识课程后专业课程再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通识课程国际化指可尝试在通识课程中率先系统融入国际化内容,因为通识课程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必学,是广泛提高学生国际意识,增进多元文化理解的快捷途径。外语教育是国际化的基础,要增加全英课程、双语课程的比例,同时努力改变英语作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唯一外语的局面,有条件的高校应大量增设法、德、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其它语言课程。专业课程国际化指专业课要主动注入国际化元素,要求院系专业教师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核心课程和学生培养方案,并鼓励他们开设更多国际化主题的课程。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即开设有关国际内容的专业,系统地研究国际内容,例如,比较教育学研究、跨文化研究、全球性区域研究如非洲研究、东盟国家研究、“一带一路”区域研究等,培育这些国际化学科专业才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人员国际化首要就是加强教师、学生的国际化双向流动。一是促进学生派出和引进的双向流动。一方面,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扩大学生国际化交流的层次和范围;另一方面,增强中国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海外招收留学生的吸引力,可通过调动海外校友资源、聘用海外招生机构、加强教育展览等多种形式创新留学生招生模式。二是加强教师的国际化程度,鼓励教师国外访学、加入国际项目攻关、参加国际志愿服务,同时,推行教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全球招聘,吸纳全球优秀人才,组建国际化研究团队。三是扩大国际交流的融资渠道,在争取国家扶持的基础上,开拓社会融资途径,通过吸引企业、社会捐赠设立国际教育的奖学金,为高水平人才交流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完善管理服务,为师生的引进和外访及时提供信息,简化手续,优化管理。

4.建立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既注重强强联合,也注重国际援助。

我国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比较注重强强联合,侧重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如上海交大与密歇根大学共建联合学院、中山大学与法国合作设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等。但我国一流大学在国际援助方面还很薄弱。全面国际化所包括的国际人道服务,国际志愿者培养、培训等工作在我国开展甚少。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大学,就必须在全球事务中增加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增加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事务的参与程度,培养、派出有影响、能胜任的志愿者,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

①④John K. Hudzik.Comprehe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FromConcepttoAction. Washington, D.C: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2011.

②赵显通:《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动向:全面国际化》,大连:《教育科学》,2015年第2期。

③Hudzik, J. K. & McCarthy, J. S.LeadingComprehe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andTacticsforAction. Washington, DC: 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 2012: 2.

⑦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5). "LeadingInstitutionsbyStudyAbroadTotal, 2013/14." Open Doors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iie.org/opendoors.

⑧University of Michigan Honored for Campus Internationalization. US News Service, Including US State News [Washington, D.C.] 07 Mar 2012.

⑨陈之腾、徐倩:《解密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模式”》,上海:《上海教育》,2014年第4期A刊。

⑩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 2012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2012,p4.

[责任编辑左晓斯]

·地方法治研究·主持人:史际春教授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为新形势下推进地方法治建设确立了原则和指南。多年来,包括广东在内的我国各地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亟需总结和分析。应《广东社会科学》之邀,我们组织几位专家分别从“地方法治与地方宏观调控”、“地方法治何以可能和正当”、“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及其法治调控”、“网约车背景下地方出租车市场法律监管的改革与完善”等角度,就当前地方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理论与制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希望能对新时期加强我国地方法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G64

A

1000-114X(2016)05-0213-08

李阳琇,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广州510631

*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密歇根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密歇根阁楼住宅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美大学让山羊除草被起诉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