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
2016-10-10江培涛杨正南
江培涛,杨 健,杨正南,朱 俊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检验科,江苏仪征 211900)
·临床研究·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果分析
江培涛,杨健,杨正南,朱俊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检验科,江苏仪征 211900)
目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情况。结果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有29株;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的有38株;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中介的有2株;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耐药的有0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中介的有18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有72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阳性的有55株。结论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在发现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非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必须检测其诱导型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微量肉汤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性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以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克林霉素耐药具有结构型和诱导型两种耐药表型,红霉素耐药具有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作用[1-2]。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4年将D试验列入葡萄球菌属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检测。D试验虽操作简单,但为纸片法,这给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实验室带来了一些问题。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对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3-6],证实稀释法与D试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75株,剔除同一患者同种标本重复分离株。所有菌株均经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细菌鉴定分析仪确认。质控菌株为ATCC29213,购自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
1.2仪器与试剂Microscan-AS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CAMHB肉汤、PC33型葡萄球菌鉴定药敏复合板均为西门子公司配套产品。
1.3方法
1.3.1药敏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所有操作和判断标准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和2012版CLSI标准执行[7-8]。红霉素敏感的判断折点为≤0.5 μg/mL,中介折点为1~4 μg/mL,耐药折点为≥8 μg/mL;克林霉素敏感的判断折点为≤0.5 μg/mL,中介折点为1~2 μg/mL,耐药折点为≥4 μg/mL。
1.3.2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在复合药敏孔中含有4 μg/mL红霉素和0.5 μg/mL克林霉素,并将菌液浓度配制为5×105CFU/mL,置35 ℃恒温培养箱孵育18~24 h。以复合药敏孔中有细菌生长为诱导型耐药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1.4耐药表型判断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为结构型耐药;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且诱导试验阳性为诱导型耐药。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8株,占50.3%,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87株,占49.7%。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21.7%(38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阳性2014年有21株(6株MRSA,15株MSSA),2015年有34株(19株MRSA,15株MSSA),发生率为31.4%。见表1。
表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表型(n)
注:EM为红霉素;CM为克林霉素;S为敏感;I为中介;R为耐药。
2.2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发生率比较88株MRSA中,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33.0%(29株),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为28.4%(25株);87株MSSA中,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10.3%(9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为34.5%(30株)。两者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阳性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9,P>0.05)。
3 讨 论
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临床常用作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呼吸道、软组织、胆道、腹腔及妇科等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治疗药物[9]。然而,随着近年来MRSA检出率的逐年增高[10-11],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表现为药物泵出和核糖体药物结合靶位的改变。泵出型耐药由msrA基因编码,表型为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且诱导实验阴性;核糖体药物结合靶位改变是由erm基因调控的,分为自身结构的变异和红霉素诱导产生的变异[12],其中前者的耐药表型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又称为结构型耐药,后者的耐药表型为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经红霉素诱导后克林霉素耐药[13]。这种菌株体外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表现为敏感,但实际使用中治疗无效。
上述三种耐药表型中,结构型耐药易于检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区分泵出型和诱导型耐药,即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情况进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检测并报告给临床相应的结果。目前CLSI推荐的检测方法有D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前者简单直观,适用于手工检测,后者易于与微生物鉴定板条整合并一体化,适用于仪器检测。有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3-6]。本研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结果显示在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21.7%(38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为31.4%(55株),比国内关幼华等[14]报道略低。MRSA的检出率为50.3%(88株)。在88株MRSA中,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33.0%(29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为28.4%(25株);在87株MSSA中,结构型耐药的发生率为10.3%(9株),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为34.5%(30株),低于国内徐洪伟等[15]的报道。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因地区差异的耐药基因不同,以及与该类抗菌药物在不同地区的使用频度甚至各个实验室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水准有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发生率很高,微生物实验室在给临床报告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药敏试验结果时,还应该报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试验的结果,以免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被滥用,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和耐药菌株的流行。
[1]Drinkovic D,Fuller ER,Shore KP,et al.Clindamycin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expressing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1,48(2):315-316.
[2]Fiebelkorn KR,Crawford SA,Mcelmeel ML,et al.Practical disk diffusion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J].J Clin Microbiol,2003,41(10):4740-4744.
[3]Swenson JM,Brasso WB,Ferraro MJ,et al.Detection of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i by broth microdilution using erythromycin-clindamycin combination wells[J].J Clin Microbiol,2007,45(12):3954-3957.
[4]Steward CD,Raney PM,Morrell AK,et al.Testing for induction of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n erythromycin-resistant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J Clin Microbiol,2005,43(4):1716-1721.
[5]邹明祥,武文君,曾娇辉,等.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2):147-150.
[6]朱以军,应华永,卜黎红,等.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葡萄球菌属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713-2715.
[7]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3-566.
[8]CLSI.M100-S22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Wayne,PA:CLSI,2012.
[9]王睿,陈良安,郭代红,等.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6-637.
[10]陈栎江,周铁丽,吴庆,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MIC值的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07-1409.
[11]Gould FK,Brindle R,Chadwick PR,et al.Guidelines(2008) for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9,63(5):849-861.
[12]陶晓霞,崔志刚,刘国栋,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LVA分型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81-83,104.
[13]沈定霞,罗燕萍,徐雅萍,等.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00-402.
[14]关幼华,周金凤,陈梅,等.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7):540-542.
[15]徐洪伟,齐桂云,石华,等.D-试验对葡萄球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9):2069-2070.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7.047
A
1673-4130(2016)17-2467-03
2016-02-21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