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报告

2016-10-10马亮东王雍臻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秦州大鲵秦岭

马亮东,王雍臻

(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天水 741000)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报告

马亮东,王雍臻

(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天水 741000)

通过对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8条河流采取实地调查取样、走访了解、查找资料等相结合的等方法,并在调查流域分段布设小刺网或用小型电鱼器捕获鱼类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08尾,渔获物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根据现场调查,保护区鱼类共有28种,隶属于3目5科24属。

甘肃秦州;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报告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保护区横跨长江、黄河水系,境内白家河、藉河分别为嘉陵江、渭河的支流。保护区由白家河流域的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和藉河流域的金家河和潘家河8部分组成。保护区境内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秦岭山脉主脉自西向东延伸,岭南高于岭北,岭北地势西高东低,岭南地势北高南低。保护区内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91.3 mm, 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22亿m3,山泉溪流众多,河水清澈,水温较低,成为多种冷水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地,是我国珍稀冷水性鱼类的集中分布区。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水域内水质清澈,

水生生物种类多,生物资源量丰富,水生生态系统较为完整。保护区生物类型具有分布在交汇地带的过渡性特征,有着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具有该区生物的代表性、典型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该地区生物的独特特征,保护区大鲵、秦岭细鳞鲑、中国林蛙、山溪鲵等物种是研究我国生物地理学、生态系统学、古气候、古地理及地质变迁极为重要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1 调查方法

2015年5月~10月,由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秦州区渔政监督管理站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科学组技术人员在保护区内开展了资源调查工作。调查组技术人员采取实地调查(取样)、走访了解、查找资料等相结合的等方式、方法进行,通过对八条河流设置的点进行采样,采用在调查流域分段布设小刺网或用小型电鱼器采集鱼类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

2 调查结果

根据现场调查,保护区鱼类共有28种,隶属于3目5科24属,以鲤形目鱼类为主。主要的优势种为拉氏鲅(Phoxinus lagowskii)、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和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等。保护区渔获物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拉氏和秦岭细鳞鲑在渔获物中所占的重量比例较高,分别为60.01%和22.82%,拉氏和斯氏高原鳅的数量也较多,分别为75.59%和14.17%,保护区鱼类的平均体重仅为8.72 g,这也表明保护区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见保护区渔获物结构表1。

表1 保护区渔获物结构

图1 拉氏

秦岭细鳞鲑隶属于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的溪流中,肉食性,主要以蜉蝣类,毛翅类幼虫,甲壳类及小型鱼类为食。本次采集到秦岭细鳞鲑14尾,体长范围为127~235 mm,体重范围为30~173 g,平均体重72.23 g。

图2 秦岭细鳞鲑

甘肃高原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为小型鱼类,主要分布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湟水、大通河、白水江上游等水域中。本次采集到甘肃高原鳅29尾,体长范围为90~133 mm,体重范围为7~20 g,尾均重11.99 g。

图3 甘肃高原鳅

图4 斯氏高原鳅

斯氏高原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为小型鱼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区域。一般栖息于河流的砾石缝隙中,以藻类植物和底栖动物为食。本次采集到斯氏高原鳅72尾,体长范围为65~84 mm,体重范围为3~7 g,尾均重4.29 g。

图5 中华花鳅

中华花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鳅属,为杂食性小型鱼类,分布范围广。本次采集到中华花鳅8尾,体长范围为43~74 mm,体重范围为2.4~4.6 g,尾均重3.5 g。

嘉陵颌须鮈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颌须鮈属,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小型杂食性鱼类。本次调查仅采集到1尾样本,体长76 mm,体重13.5 g。

图6 嘉陵颌须鮈

目科属种拉丁名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tsinlingensis鲑形目鲑科哲罗鲑属川陕哲罗蛙Huchobleekeri鲤形目鲤科白甲鱼属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macrolepis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棒花鱼Abbottinarivularis鲤形目鲤科草鱼属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鲤形目鲤科颌须鮈属嘉陵颌须鮈Gnathopogonherzensteini鲤形目鲤科鲫属鲤Cyprinuscarpio鲤形目鲤科鲫属鲫Carassiusauratus鲤形目鲤科鲢属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鲤形目鲤科裸重唇鱼属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鲤形目鲤科麦穗鱼属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鲤形目鲤科片唇鮈属片唇鮈Platysmacheilusexiguus鲤形目鲤科鳅鮀属宜昌鳅鮀Gobiobotiafilifer鲤形目鲤科蛇鮈属蛇鮈Saurogobiodabryi鲤形目鲤科蛇鮈属长蛇鮈Saurogobiodumerili鲤形目鲤科似鮈属似鮈Pseudogobiovaillanti鲤形目鲤科鳙属鳙Aristichthysnobilis鲤形目鲤科属拉氏Phoxinuslagowskii鲤形目平鳍鳅科后平鳅属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omeiensis鲤形目平鳍鳅科华吸鳅属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sichangensis鲤形目平鳍鳅科犁头鳅属犁头鳅Lepturichthysfimbriata鲤形目鳅科副鳅属红尾副鳅Paracobitisvariegatus鲤形目鳅科副鳅属短体副鳅Paracobitispotanini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stoliczkae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甘肃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鲤形目鳅科鳅属中华花鳅Cobitissinensis鲈形目虾虎鱼科吻虾虎鱼属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giurinus

保护区鱼类名录见表2。

3 讨论

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前身为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0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建立,以保护大鲵、秦岭细鳞鲑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总面积为3 010 hm2,包括白家河的望天河、庙川河、北峪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和藉河的金家河、潘家河8条支流,范围覆盖娘娘坝镇、藉口镇、关子镇、杨家寺等乡镇,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k tsinlingensis)隶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地区。我国境内仅分布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k)1种,其中甘肃省境内分布的秦岭细鳞鲑是亚种。多年来由于人类滥捕、适宜生境丧失、栖息地板块化、遗传多样降低等因素致使其种群数量锐减;再加之秦岭地区是秦岭细鳞鲑分布的最南端,以“点状”断裂分布于流经甘肃和陕西境内海拔1 000~2 300 m的渭河支流内,我国政府于1988年将秦岭细鳞鲑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水生野生动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物种在生态环境中都占有独特的生态位,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与非生物互为依赖、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平衡。水生野生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比陆生动物更为敏感,某些水生野生动物的异常或灭绝,往往就是自然环境已恶化和人类生存已受到威胁的前兆。

本次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鱼类的分布主要与河流所处的海拔和水温有关。秦岭细鳞鲑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藉河流域,鳅科鱼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地区,在一些海拔较低、水温较高的支流中也有分布。在嘉陵江水系中主要分布有斯氏高原鳅、中华花鳅、红尾副鳅等种类,在保护区甘肃高原鳅只限于藉河流域分布。其他鲤科鱼类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较低、水温较高的白家河干流中。

资源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土著鱼类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等的研究将为研究保护区大鲵、秦岭细鳞鲑驯养繁育、保护和增殖放流提供基础资料,以放流区域的优势土著鱼类资源为驯化饵料对增殖放流的大鲵幼体进行放流地暂养、隔离检疫、进行野性驯化的措施,使当地大鲵、秦岭细鳞鲑等物种的濒危状况彻底得到缓解,资源量自然增长,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恢复和保持区域内生态平衡与稳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费梁,叶昌媛,田婉淑.山溪鲵属的分类探讨及一新种的描述[J].动物分类学报,1983(8)2:209-219.

[2]王香亭.甘肃脊椎动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任剑,梁刚. 千河流域秦岭细鳞鲑资源调查报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2(9):165-168.

[4]刘阳光.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军严,钟林.陕西黑河细鳞蛙生物学研究及资源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67-69.

[6]候峰.甘肃秦岭细鳞鲑保护生物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7]徐剑,陈鉴潮. 西藏山溪鲵繁殖生态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2,27(5):36.

[8]葛荫榕,郑合勋,李继海. 大鲵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23(2):59-63.

[9]白庆利,牟振波,于洪贤,等.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J].水产学杂志,2007,20(1):69-73.

[10]李思忠.秦岭太白山细鳞鲑的新亚种[J].动物分类学报,1966,3(1):92-94.

[11]秦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秦州年鉴[M].2011,147-343.[12]李思忠.中国鲑科鱼类地理分布的探讨[J].动物学杂志,1984,1(3):34-34.

[13]秦树臻,王所安.细鳞鱼亚种问题的研究[J].鲑鳟渔业,1989,2(1):52-61.

[14]宋世良,方树淼.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亚种问题的商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92-95.

[15]夏颖哲,盛岩,陈宜瑜.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2006,41(1):48-54.

[16]刘诗峰,杨兴中,田英孝,等. 汉江支流湑水河流域大鲵数量统计[J].动物学杂志,1991,26(6):35-40.

The Report about Fish Stocks in Gansu Qinzh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Rare Aquatic Wildlife

MA Liang-dong, WANG Yong-zhen

(QinzhouSalamander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TianshuiGansu741000China)

Based on combining these methods, such as sampling survey, interviewing, looking up materials, this study was implemented in eight rivers which belongs to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rare aquatic wildlife in Qinzhou of Gansu province. Moreover, resource investigation is done by setting small gill net in the form of the segmentation along investigation watershed or by catching fish with small electric fish. 508 fishes were caught in the survey, which are main small kin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 total of 28 species of fish subjected to 24 genus, 5 families, and 3 orders were found in nature reserve.

Gansu Qinzhou; nature reserve; fish stocks; survey

2016-05-05

马亮东(1980- ) , 男, 甘肃天水人,本科, 畜牧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taiyang_mld@126.com

S 932.4

B

1004-6704(2016)05-0070-04

猜你喜欢

秦州大鲵秦岭
明代秦州卫考略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好忙好忙的秦岭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