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成效、问题与对策

2016-10-10赖锦松余卫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质监测青少年

赖锦松 余卫平

(1.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2.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成效、问题与对策

赖锦松1余卫平2

(1.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510830;2.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通过出台政策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建立系统推行措施促进管理日趋正规、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公正度、公信度缺失、教育功能弱化、组织规范性欠缺、服务举措缺乏等。未来发展对策包括: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建设、落实监测评价制度、构建监测管理评价体系、加强相关教育与服务功能。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成效;问题;对策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规范化探索,90年代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建设[1]。200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成立,逐步系统全面地对3-69岁国民每年开展定期体质抽测并每五年一次公报,同年教育部成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2002年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实行每两年一次公告,与此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开始试行,2007年起正式实行全国各级学校每年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上报一次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可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体系。随着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每年对青少年开展体质监测的学校和监测数据上报率也逐年增加。然而,在国家系列举措推动下,近年来虽然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3]。对此,本文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梳理成效、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旨在进一步探索更科学的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方法。

1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取得的成效

1.1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推动社会各界参与

自199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成为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法律依据。2002年以后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国家出台有关政策近20项,其中涉及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比较重要的文件或通知就有10项(见表1),内容包括:青少年体质监测指标和方法、监测管理网络建设、组织实施《标准》、建立健全相关报告公告表彰制度、建立监测评价机制等。分析认为,每项政策都是对以往政策的完善,加深了各级部门、学校对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的认识,也促进了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层层推进[4]。随着学界加快从不同侧面诠释和解读不同时期相关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了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包括:社会机构开始参与研究青少年体质问题、开发商加快研发生产精密度更高的体质监测设备仪器以及开发功能更全的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软件、中央地方各行政部门联合加大对青少年体质监测监督力度、学校加快完善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制度、家庭明显重视起孩子的健康成长等。

表1 2002年以来有关国家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重要文件统计

1.2建立系统推行措施,促进管理日趋正规

2000年至今针对青少年体质监测我国建立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一个是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牵头成立的国民体质监测管理系统,由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及地方国民体质监测部门组成,监测针对7-19岁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另一个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牵头组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由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各省市教育行政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各级学校组成,针对大、中、小学在校学生[5],并先后出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若干项配套措施(如表2)。分析认为,随着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相关宣传、监督等得到层层推进,包括:两个管理系统定期(5年、2年)牵头开展全国性青少年体质监测调研与抽测工作、各省市对本地区青少年体质监测定期开展现场指导工作、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区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网定期收集数据宣传相关信息、各类学校加快规范青少年体质监测力度等,正是国家、地方、学校的配合与努力,使监测管理日趋正规。

表2 国家配合相关文件出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配套措施统计

1.3积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制度、文件中反复强调“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各类学校积极相应,促进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层面:加快研究制定政策制度、加大对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加快研究更新体质监测标准、加快投入更智能的软件管理系统、加大对青少年体质监测过程的监督抽查等;地方层面:加快建立省市区级青少年体质健康网站、加强对地方青少年体质监测的整体性监督指导,如:北京市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智能测试系统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赛,上海市加强 “市、区、校”三级抽样监测审查,贵州省发放示范光碟、规范标准、开展测试竞赛等;学校层面: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与测试宣传、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快落实管理措施,如:一些学校建立本校体质测试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本校监测组织管理办法、加大监测管理器材的投入、加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等。

2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公正度、公信度缺失

2.1.1公正性缺失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要求全国上下实行统一的《标准》与政策,看似公正合理,实则并非如此[6],分析认为:其一,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青少年成长环境、家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均不同,身体发育、体质基础差异大,统一标准监测必然显现成绩等级不公正;其二,城乡学校教育差异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成本投入差异大,优质与普通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大,统一标准监测必然出现管理质量不公正;其三,各校仪器设备精密度不同,仪器与人工监测不同,各地校执行政策尺度不同,以及各地监测时间、气候、场地、环境各异,统一标准监测必然出现效果不公正。总之,在诸多不统一前提条件下执行统一标准的体质监测管理无公正性可言。

2.1.2公信度缺失

通过全国亿万青少年体质监测获得的大数据,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很高的可信度,然而并非如此。分析认为:其一,对于青少年个体而言,文件明确监测数据(成绩)触及学业升学就业[7],但实际多数学校形同虚设,造成大量青少年认为监测成绩好坏不重要、合格就行,甚至认为合不合格都无所谓;其二,对于地区和学校而言,监测数据涉及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的“一票否决”[8],看似直指教育质量的优劣,落到实处却变异成体育教育工作的优劣,体育部门和体育工作者都无法承担起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责任,在缺乏有效督查和教育制度相配套保障的情况下,只好铤而走险弄虚作假,造成上报数据信度大打折扣。

2.2教育功能弱化

2.2.1体质健康教育严重不足

掌握青少年体质状况、合理制定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开展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终极目标[9]。实行《标准》不仅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个体评价,更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激励青少年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足见其健康教育功能。然而现实却是“测试有用吗”、“为什么年年测”等疑问长期困扰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并未因体质监测获得相对应的体质健康教育,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并未因体质监测成绩不好而改变。虽然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已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功能、指导功能和反馈功能;2008年教育部也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由于其针对增强体质健康的内容很少,具体举措不足造成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没有实质性变化。

2.2.2公平教育缺失

学界认为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实现前提[10]。然而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现状却普遍表现为:少量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青少年体质监测可使用精密度高的仪器,可通过良好的管理系统获得较好的体质健康意见、以及优质的体质健康教育和体质健康指导,而大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学校,青少年体质监测只能是人工测试(或部分指标仪器测试),没有条件获得良好的体质健康意见和体质健康指导,更无法获得系统的体质健康教育和相关信息。如此不公平的监测管理过程,青少年在体质监测管理中获得的教育何谈公平。

2.2.3诚信教育尽失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本身就是诚信教育的过程,不仅仅针对青少年,也针对学校、地区。当前不少研究认为:青少年在监测中不尽全力完成、不按要求参加、用非正当手段获取成绩的行为时有发生;学校、地区在监测中不严格制止学生违规行为、不按照原始数据上报的行为、不严格执行监督指导的行为不在少数[11],而这些均属于非诚信的。体质监测管理目的是掌握青少年体质真实状况,使青少年了解自身体质获得增强体质的处方,促进青少年关注体质健康,从而加强体育锻炼,为国家分析数据、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如果青少年体质监测蒙混过关成风,学校、地区长期只重升学率、就业率对青少年体质真实状况监而不管,执行政策雷大雨下,长此以往,诚信教育将尽失,监测管理毫无意义。

2.3组织规范性欠缺

组织规范是组织中形成的各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的组织规范性可区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尽管定期调研观测抽测、收集大数据、分析总结公报,但调研观测抽测面太窄、缺乏甄别大数据可靠性,加之常态化自我监督问责机制不足[12],难免所掌握的地方基层情况不真实、分析结论出现偏差,组织规范性尚待完善;地方层面:尽管各省市都设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部分省市已建起学生体质健康网,定期收集青少年体质监测相关数据,发布信息,然而能实地监督到的基层学校不足1%,监查对象(大多教育条件优越)也不见得就具有代表性,工作重心多停留在收数据看汇报上,基层调研指导分析严重不足,工作监督机制不健全,组织规范性缺乏;学校层面:受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国家没有统一配套投入与监督就开展的体质监测组织管理,基层学校难以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组织规范要求,此外长期受文化优等生、升学就业率等排名影响,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上级主管部门缺乏督导,体质监测管理缺乏自律,多数基层学校组织规范性欠缺。

2.4服务举措缺乏

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本身应具备很强的服务性,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建设,多项具体措施相继出台,但监测管理的服务举措始终缺乏。国家层面:每年收集的大数据不公开不反馈,无法及时知晓数据反映的总体情况,虽然定期公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并印发不少增强青少年体质指导性意见,但过于宏观、笼统,缺乏时效性、针对性、侧重性[13];地方层面:收集数据也不公开,不及时分析地方青少年体质状况,主管部门很少督促学校青少年体质监测教育,无规范系统的体质健康宣传教育指导,没有分析提出针对地方青少年体质弱势的具体内容和干预措施;学校层面:校方公布通报本校青少年体质状况却没有针对性具体措施,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质询与指导工作少,面向家长建立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沟通渠道不畅,体质健康档案管理不规范或没有,通过体测青少年获得自身体质信息很有限[14],很难较全面准确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很少获得增强体质的具体建议等,也难怪青少年普遍被动应付监测,不关心也不在乎体质监测结果。

3 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发展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规建设,落实监测评价制度

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必然有高度完善的法制,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要获得有效推进其相关法制建设必须完善,建议国家在当前法规基础上,研究颁布《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法》或《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条例》等,以促进相关制度建设与执行时有法可依。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应该说评价办法内容详实,但属于原则性、指导性文件[15],易产生目标异化[16]。相应的对策包括:一是教育部尽快组织专家检查各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该《办法》的程度,允许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地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部署落实《办法》的具体要求和结合各地实际规定实施时间;二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尽快结合实际制定公布《办法》的实施细则,结合地方青少年体质基础与《国标》标准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下达对学校开展相关评价的时间表;三是各级学校围绕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并接受评价监督与自查。

3.2构建监测管理评价体系

当前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仅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是不够的,应尽早研究出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评价体系”。结合全文论述,“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评价体系”应包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学生体质监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学生体质监测管理评价方式》、《学生体质监测管理评价结果运用机制》等。只有将评价办法具体指标细化为标准,且各地建立实施细则,才能促进监测管理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只有构建科学的评价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监测误差,才能真正促进监测管理的有效落实;只有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监测管理的价值。

3.3加强相关教育与服务功能

一方面教育部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同时,也应制定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国内已有的体质健康教育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具体内容、评价办法、改善方式等,促进以各级学校为主、社区家庭为辅有针对地开展体质健康教育[17-18],并通过诚信教育逐步实现青少年自我健康管理。另一方面发挥好服务是监测管理的重要功能,科学的监测管理必然伴随优质的服务,当前我国相关信息技术还不能完全均等地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的优质服务,各地应结合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投入状况,建立地方性学校相关服务标准,服务内容包括:提供规范的体质健康宣传教育、提供科学参与体质监测的方法、提供完整的个人数据信息与分析、提供个人改善体质健康的指导和建议、提供信息公开及时反馈服务、建立完整的体质健康个人档案、提供同龄同地青少年体质水平信息、建立个体体质健康预警和干预机制、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学生体质信息的互通桥梁、畅通社会参与服务的渠道等,广泛开展评价监督。

4 结语

增强青少年体育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国家的未来。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虽然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制建设,落实监测评价制度,构建监测管理评价体系,加强监测管理教育与服务功能。“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快规范教育管理,落实好与体质监测管理相关的各项举措,就一定能在全面改善青少年体质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江崇民,张一民. 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 体育科学,2008,28(9):25-32.

[2] 2014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EB-OL]http://www.sport.gov.cn.

[3] 李忠堂,阎智力,张磊.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基于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15,22(4):89-94.

[4] 于浩毅,汪晓赞.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及监测管理现状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6):73-77.

[5] 周进国,周爱光,王梦,等. 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37-40.

[6] 陈良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7):86-90.

[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 国办发[2012]53号,2012.

[9] 赖锦松,余卫平. 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分类服务与管理体系的构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8(12):184-189.

[10] 辛涛,黄宁. 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J]. 教育研究,2009(8):24-27.

[11] 王凤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体育学刊,2013,20(3):90-92.

[12] 于红妍,张亚平,常冬青.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的真实性评价设计[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2):6-10.

[13] 宋鑫,肖林鹏,郇昌店. 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79-82.

[14] 岳保柱. 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4):453-457.

[15] 陈培友, 孙庆祝.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J]. 体育学刊,2014,21(2):34-39.

[16] 李定忠,黄德沂. 广东省学生体质监测的异化与回归——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13-15,56.

[17] 章建成,平杰,任杰,等.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干预策略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2):15-23.

[18] 刘星亮,陈义龙,刘辉,等.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2):74-78.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ur National Adolescent Physique Monitoring Management

LAI Jin-song,YU Wei-ping

(1.P.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2.Guangdong Vocational lnstitute of Sport,Guangzhou 510663, China)

By using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 etc.,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adolescent physique monitoring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by promoting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by way of formulating policies, setting up the system to implement measures further to get a formal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improve management level, etc.; the problems mainly are lack of credibility, weakened edu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and lack of orga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ervice measures etc. Hereby,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implementing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monitor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dolescent Physique; Monitoring Management; Achievement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2016-06-20;

2016-07-2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5XTY05);广东省体育局项目(GDSS2016077)。

赖锦松(1973-),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心理学

G804.49

A

1672-1365(2016)04-0055-05

猜你喜欢

体质监测青少年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夏季高血压的困惑及自我监测管理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