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突围五条路

2016-10-10王侠军

中华手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官窑突围佛像

王侠军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手工艺?世界需要能够存活的手工艺。

工匠精神的当代使命是什么?工匠精神的当代使命是进化。

这两个问题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类似。对手工艺而言,进化是存活的手段,而存活是进化的基础,活下去才有进化的可能。不管是个人工作室,还是做文化产业,不管是做实体,还是走线上,同样面临世界品牌的围攻,还有大师们的竞争,都需要突围。

作品需要一个好的销售渠道,如果没有就只能绕着价格转。如何寻找一条好的通道?最要紧的就是打造品牌特色,从墙角杀出,找到一线生机。这就是突围。

突围有5条路径,也就是创作的5个面向:理想、文化、工艺、时尚、专业。

理想:用行动来表现

突围的第一个路径是理想,做这一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使命是什么?

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深度。30年前我做玻璃时,把“打开中国人的玻璃世界”作为企业的核心精神。这不是口号,我们一直在用行动来证明。首先当然是作品与众不同,这样大家才会注意到,才有聚焦点。另外我们在非常艰苦的状态下,于1999年在台北打造了两岸三地第一座玻璃博物馆——琉园水晶博物馆。博物馆除了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玻璃工艺,也请来国际工艺大师做各种交流,还开班授徒。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欧洲那些百年老店。当我们要卖一万元时,市场根本不认,凭什么卖这么贵!市场并不知道我们用的脱蜡铸造玻璃的成本有多高。脱蜡铸造是5 000多年前制造青铜器使用的工艺。先雕蜡模,再裹耐火石膏并预留小洞,然后焙烧制成阴模,最后注入液体,得到铸坯。看似简单,但加工温度、时间、工序,每一步都关系着成败。而百年老店不管是吹玻璃,还是机器压模,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率的。虽然脱蜡法是玻璃加工方式中最困难的技法,但也最能表现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和民族文化风格。

此刻,博物馆这个平台就非常重要,它不仅让大家了解脱蜡铸造的代价,还能欣赏到各种美丽的玻璃,更重要是让大家懂得隐藏的中国文化。

开始做陶瓷时,我也一直在寻找应该如何给理想定义?怎么去打造品牌的高度?记得第一次做展览时,碰到一个收藏家。他说,你的作品比官窑还“官窑”。官窑是中国瓷器的最高级别,当时我们就把官窑当成最高的目标,希望打造出像官窑这样隽永的、高端的瓷器,来展现中国瓷器的时代风采。我们把官窑的浪漫当成最高指导原则。这个浪漫,就是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激情,这也是制瓷人的最高理想和使命。

文化:与时俱进的风采

突围的第二条路径,是文化。传统就是在地,文化就是国际。

我们把两种非常中国的审美元素——皱漏瘦透的太湖石和幽秀险雄的盆景结合,做成大型玻璃作品,敲开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展览大门。灯光下,作品闪耀着奇异的色泽,似石似松,既透也幽,充满想象。观者可以从这些形似太湖石和黄山松的玻璃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风骨,还有东方式的抒情和叙事。我所做的,就是赋予玻璃以东方之美,在中国文化和现代感觉之间建立一个连接。

文化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分昨天的文化和今天的文化。

台北“国父纪念馆”前有一个歌剧院,是40多年前建的。里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给人唯我独尊的感觉。十几年前北京修建的大剧院简约低调,不再豪华,而是讲究建筑与环境共生。不过十几年,建筑的创作意识方向已经全然不同。这就是昨天和今天的文化不同。所以工匠精神的当代使命,就是如何让文化、让产业不断提升,带出时代的风采,这就是进化。

星云法师常说:佛法人间化,人间佛法化。《晴空万里》这件作品就是佛家常说的放空,佛依然欢喜、庄严、慈悲,但已经和传统佛像不同,更“人格化”。传统佛像都供在佛堂,神格化的佛像洞悉你的七情六欲,如果一直在身边会让人坐立不安。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才去佛堂烧香拜佛。而这座佛像就像一位师傅,就在你身边,时刻告诉你,只要懂得放空,无事便一身轻。就是在生活中践行佛法,面对人生。

工艺: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工艺非常重要,只有工艺才能打造差异化,形成区别。

比如玻璃,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吹玻璃和切割雕花。捷克、波兰都用切割,所谓的波希米亚玻璃,他们把玻璃切出钻石一样晶莹璀璨的质感;而西欧主要是吹玻璃,他们把玻璃吹得很薄、很通透。

如果我们做玻璃也用这两种方式,就没有机会突围。玻璃有十几种工艺,为了做出特色,我们就找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脱蜡铸造。这条路失败率高,可是它可以达到那两种工艺没法达到的文化深度和重量。所以,工艺要不断精进。

当我们做瓷器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泥坯经过1 300℃烧制后会有15%~18%的收缩,造成龟裂和变形。所以瓷器永远是一个浑圆筒状的腔体。我想做的,是改变这种传统。玻璃有十几种工艺,选一个或许有机会突围。可瓷器呢,如何在唯一的工艺中去突破?我用了3年时间走遍全世界,所有瓷器工厂都说不行,我们只好自己试。

整个团队用“带上水平仪、计算器和标尺”的烧瓷方式,在器物内外不厌其烦地搭设复杂的托具。几乎是把每一件作品都当成房子来盖,试验了上百次,才克服收缩率和变形的问题,打造出大平面、90°直角、悬吊把手等前所未见的造型,打开了瓷器艺术的新领域。

时尚:有时代的自在

几年前台湾一座寺庙找到我,希望我创作当代佛像。我其实不懂什么是当代佛像,只好从隋唐开始研究,用传统的标准做。每两周送一件给法师看,法师一直没有点头,我们只好往下做。传统佛像讲究庄严的美,并以人做摸特,那现代的美是什么?我就想到T台走秀的模特,是现代的美。我们就参考林志玲的比例来做佛像,师傅终于点头,就是要这个时代的感觉。

现在学佛和过去不同,不是烧香、念经、打坐或闭关,而是从生活中去体验。所以佛像也不再是传统的那种偶像,需要供在佛堂,而是一个艺术品,放在客厅、书房、办公室,当你碰到瓶颈,佛就像师傅一样,告诉你如何面对事业、生活。时代在改变,意识在改变,创作也要跟着改变。

我们还用现代的材质和语言来做茶席、把变形金刚放入十二生肖。创新需要花更多时间和市场沟通,不如顺势,借着潮流来做,让传统工艺有时代氛围,把美学体验落实在每一件作品上。

另外就是互动,打造一个平台,让使用者借助你的物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专业:每次都进步一点点

对于文创产业来说,专业很重要,但专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有销售、有管理、有财务。每个人负责的部门是不是专业?专业是自我的期许,面对自己,而不是面对市场。

1999年,国家博物馆请了很多艺术家来创作,因为下一年刚好是龙年。我天马行空做了《千禧龙》这件作品。龙千变万化,没有定相,我把龙化成像球的一团云,希望龙的传人面对新的世纪,像一颗打足气的球,充满能量向前滚进。博物馆的专家们都觉得可以合作,我们决定用脱蜡法做,卖8 000元,一个月订购出去1 000多个。

当时我们以为三个月就能做完,结果做了整整一年。因为它不但是圆的,还镂空,难度相当大。做完第一批,我们就改成不镂空,做起来轻松许多,照样卖得很好。市场只管作品是否好看,对工艺反而不会那么介意。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工艺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必须不断精进,追求卓越。

没有《千禧龙》,就不会有后来的太湖石盆景作品。

有了专业的期许,不管做哪行,如何让每个地方每次都进步一点点,才会有后期突围的可能。因为每个环节都会带出你对创新的理解。

如何突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理想、文化、工艺、时尚、专业。尤其是理想,是最高指导原则,虽然不能当饭吃,却可以当药补。因为大家有了共同的理念,在需要往前冲的时候才会一鼓作气,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官窑突围佛像
铜官窑陶瓷
堵车“突围”记
佛像面前的 菩萨
此“官窑”非彼官窑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刘红卫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