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观察

2016-10-09欧丽梅陈嘉敏陈嘉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压氧

欧丽梅 陈嘉敏 陈嘉雯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手足外科患者中40个皮瓣术后病例进行处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改善微循环及保温等常规护理方案,而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的患者,存活14例,基本存活5例,未存活1例,存活率为95%,而在对照组患者其有9例完全存活,5例患者基本存活,而未存活6例,其存活率为70%,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肿胀消退的时间、患者皮肤红润消失所需时间和皮瓣坏死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小,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的存活率,且明显减小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瓣坏死的面积,明显改善血运障碍,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规范性护理;高压氧;皮瓣移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32—03

临床上皮瓣通常是指有血液供应的皮肤以及其附着皮下脂肪组织,也可被称作带蒂移植皮肤组织,其存活必须的条件是确保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在临床上,皮瓣移植术后通常会发生不充分的血液灌注以及缺血性再灌注损伤而导致皮瓣坏死,出现缺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皮肤的存活率仍然是医学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外伤皮瓣术后迫切需要确立一种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技术简便易于推广,费用低廉的辅助治疗技术方法。根据以往一般常规处理方案是抗感染、抗栓塞、保温、脱水减压等对症治疗,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鉴于上述的情况,本课题科研组近几年开始尝试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技术,就是通过早期应用高压氧处理使外伤患者皮瓣术后产生的肿胀、水泡症状减轻,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在临床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高压氧干预且与规范性护理进行联合,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的皮瓣移植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70岁,平均(60.3±10.5)岁,挤压损伤8例,机械损伤6例,脱套伤有6例;而在2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1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60.4±10.5)岁,挤压损伤7例,机械损伤5例,脱套伤有8例;两组患者其年龄、性别、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治疗组则应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方案,具体过程如下。(1)高压氧治疗方案:运用单人纯氧舱治疗,每个患者均给予0.2MPa的治疗压力,患者在加压舱中的加、减时间均为20min,在压力稳定后连续给予纯氧40min后,共计80min。术后3d高压氧治疗2次/d,3d后改为1次/d。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为期10d的各项观察指标记录,并判断疗效。(2)规范性护理,皮瓣移植术后护理:①患者病房的环境以及温度控制。患者的病室要保持安静的环境,而且室温需控制约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每天需消毒1次,移植皮瓣的局部需保暖,手术后采用60W的灯泡局部照射,且灯和皮瓣的距离适当,需持续照射约3~5d,室内一定禁止吸烟。②体位护理。术后应卧床10d,取平卧位,采用软枕垫把其患肢抬高约10cm左右,其有助于静脉以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程度。告知患者禁止患侧卧位,避免患者皮瓣蒂部出现扭转以及受压,进而对动脉供血或回流造成影响。③观察移植皮瓣的血液循环以及有关护理,在术后2d内以每小时1次的频率仔细观察皮瓣具体温度与颜色,在同等的条件,患者的皮肤温度超出健侧皮肤温度约1℃左右,如果其较1℃低,可表明其动脉出现严重供血不足;如果超出正常温度所在范围,则会局部的疼痛加重,可能发生感染。如果手术后其皮瓣颜色苍白,在3d左右渐渐变红,正常情况下在术后的3~5d内皮瓣会发生稍微的肿胀,之后会慢慢减轻。④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患者应加强营养,引导鼓励患者所食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且易消化为主。如鱼类、豆制品类、牛奶等,务必提醒患者多喝水。⑤指导患者积极运动锻炼,适当地功能锻炼有助于手的快速恢复,在其术后第2天之后,叮嘱患者适当地按摩患肢由远及近,且力度要适中,以轻柔与缓慢能耐受的疼痛为宜。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如下。存活:皮瓣移植区无炎性渗出,外观接近正常肤色,皮温在36.8~37.3℃之间;基本存活:皮瓣移植区无炎性渗出,部分皮瓣坏死脱落,可见新鲜肉芽结缔组织附着;未存活:所植皮瓣全层坏死,创面外露同术前。而存活概率为(完全存活例数+基本存活例数)/总病例数×100%。且皮瓣的坏死面积<1cm×1cm(+);皮瓣坏死面积<2cm×2cm(++);皮瓣坏死面积>2cm×2cm(+++)。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均采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存活率对比分析

采用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完全存活14例,基本存活5例,未存活1例,存活率为95%,而在对照组患者中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其有9例完全存活,7例患者基本存活,而未存活6例,其存活率为70%,治疗组的存活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其肿胀在前3d消失的有10例,后3~7d有10例,7d后肿胀消退0例,而对照组患者则前3d肿胀消退4例,后3~7d有12例,7d后肿胀消退有4例;皮肤红润时间以及皮瓣坏死面积也相类似。治疗组患者的肿胀消退的时间、患者皮肤红润消失所需时间和皮瓣坏死的面积均较对照组小,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皮瓣移植术为临床上治疗皮肤修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会因皮瓣的张力过大或者其蒂部周围组织出现损伤,引发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导致皮瓣发生肿胀、静脉瘀血,使皮瓣很难存活。而采用皮瓣手术治疗皮肤损伤患者,若在高压氧环境下,可快速地增加组织的氧含量,可以从其血液以及经植皮皮肤中获得足够氧,明显改善患者皮片的缺氧状况,能快速使毛细血管增生,提升其上皮细胞的移行率,进而阻止细菌生长。移植皮瓣的存在率会极大提高,其对肉芽组织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可促进移植皮瓣组织的血液循环,当还未建立皮瓣血液循环时,其组织中高分子氧对皮瓣起到保护作用,可避免因血液供应缺乏而引起缺氧,进而可提高皮瓣的存活率。而在皮瓣移植手术的过程中,规范性护理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主要包括对患者体温护理、疼痛护理及血液循环护理等,移植皮瓣术后,患者应该卧床休息。然而若长期卧床,则会增加心脏压力,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帮助病人更换体位,防止皮肤出现肿胀或淋巴出现回流受阻等现象。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护理,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医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相关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皮瓣移植生长情况,是否有体温、颜色等异常情况产生。如果有异常发生,则应积极处理。

本研究显示,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移植存活率9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措施的70%,且其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瓣坏死的面积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方案,因此,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的存活率,且证实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皮瓣的血管危象,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明显减小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瓣坏死的面积。综上所述,规范性护理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皮瓣移植手术的存活率,可减小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消失时间以及皮坏死的面积,值得推广并加以利用。

猜你喜欢

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糖尿病足可以试试高压氧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耳鸣受折磨应如何治疗
高压氧能治啥病
高压氧治颅脑损伤:越早越好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