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在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干预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10-09孟延红任利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颈动脉

孟延红 任利霞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合并有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调节血脂代谢药物,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干预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 及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大小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IMT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的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及肝肾功能损伤整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者,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缩小斑块,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瑞舒伐他;颈动脉;易损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74—04

以往研究证实,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脱落是引起脑梗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另外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则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脂质化以及易被氧化而导致血管内斑块形成,作为一种血管损伤的标志。随着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并不断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大量的巨噬细胞对所沉积的脂质进行吞噬并形成泡沫样细胞,此时结合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则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基础。同时因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还刺激巨噬细胞,导致其合成并分泌大量的炎症性细胞因子,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之血管内皮所附着的大量炎症因子所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降解,形成不稳定或易损斑块。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同时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线用药。被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为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药物。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已被临床认可,但是其应用于治疗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尚少见,本研究则主要探讨其用于治疗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合并有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合并疾病、颈动脉超声、血栓弹性图等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3.2±2.9)岁,病程1~11年,平均(5.1±0.3)年,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者25例,冠心病者19例,高血压者16例,慢阻肺者1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73.3±2.8)岁,病程1~11年,平均(5.2±0.4)年,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者23例,冠心病者20例,高血压者17例,慢阻肺者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内科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严格按照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标准进行,如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并根据患者既往合并内科疾病实施对症支持处理,针对存在有急诊行介入溶栓或者介入手术再通者,尽早实施手术开通闭塞血管治疗。调节血脂代谢方面,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制药公司,J20120006,批号:20120090~20150105)10mg/d,每晚睡前温开水送服,对照组调节血脂代谢药物则使用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93819)10mg/d,每晚睡前温开水送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6个月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干预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及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

1.4检查方法

血脂水平测定,主要通过日立牌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别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测定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均由工作五年以上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医师进行,使用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行双侧颈部血管扫描,受检时嘱患者充分暴露颈部,采用连续观察法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以及颈外动脉进行的横、纵两轴的二维超声检查,所有图像尽量于舒张末期进行采集,且描记颈动脉距分叉处近心端1cm左右部位的后壁内膜厚度,作为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双侧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血脂水平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5,0.000和0.000,P=0.458,1.000和1.000>0.05),干预后两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前(t=21.835和7.000,P<0.05),两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t=11.314和4.472,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t=8.485和4.472,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t=42.426,P<0.05),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t=5.657,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t=5.657,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两组干预前颈动脉超声示,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1.265和0.000,P=0.787,0.210和1.000>0.05),干预后两组斑块大小小于干预前(t=40.71 3和27.865,P<0.05),两组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前(t=22.000和11.314,P<0.05),两组IMT小于干预前(t=22.627和7.016,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斑块大小小于干预后对照组(t=20.580,P<0.05),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后对照组(t=11.314,P<0.05),IMT小于干预后对照组(t=11.314,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的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及肝肾功能损伤整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其不但引起颈动脉的狭窄,且因存在的易损斑块的破裂、出血以及斑块表面出现溃疡等改变而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故如何及时有效的识别颈动脉的易损斑块并进行有效干预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关键。针对老年人群因其生活习惯相对固定,运动较少、饮食欠合理,且加之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而加重了颈动脉易损斑块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治疗干预上,药物治疗被认为是老年人群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方法。其中调节血脂代谢药物则作为首选而被临床推荐。

本研究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后发现干预后两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证实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可能与观察组使用的瑞舒伐他汀有效的抑制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减少血浆胆固醇的合成,并促进机体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同时起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效果,故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针对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斑块大小小于干预前,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前,IMT小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斑块大小显著小于干预后对照组,斑块厚度小于干预后对照组,IMT小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使用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的缩小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斑块厚度及大小,起到稳定斑块减少临床并发症的目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瑞舒伐他汀作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调整血脂代谢类药物,其除具有有效的降低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以及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其还具有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管内皮修复等效果。针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发现,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的消化道症状、肌肉酸痛及肝肾功能损伤整体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延迟或逆转作用更强,且安全性更高,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口服后首关消除少,极少经脏代谢,血药半衰期长,浓度高有关。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者,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缩小斑块大小,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更好,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颈动脉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人跟蛇一样也有致命“七寸”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小中风”
颈动脉狭窄离我们并不遥远
颈动脉狭窄与脑血管病有多大关系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