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6-10-08赵萍
赵萍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拼音,巩固朗读基础;采取多种措施,激发朗读兴趣;运用各种技巧,提高朗读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朗读情感。只要教师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能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一、抓实拼音,巩固朗读基础
提高朗读能力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好汉语拼音,因为每个汉字都可以用汉语拼音标准准确发音,而汉语拼音的数目不是很多,所以必须把这些基本的声母韵母的音调发准确。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运用拼音卡片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儿歌来记忆。
二、多种措施,激发朗读兴趣
1.营造氛围
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因为只有敢读,学生才能爱读,从而会读。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情感自由地表现出来。
2.感情范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3.活动促读
在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竞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于朗读,乐于朗读。如模仿朗读、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排演课本剧等。还可以欣赏名人朗读作品或演讲等,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三、运用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1.选择多种训练点,训练朗读技巧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的技巧是在读准确、读流利的前提下,对朗读的停顿、节奏、重音、速度作艺术的处理。要把一篇文章读生动、读得意蕴深长, 必须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感情色彩的变化。比如,朗读《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三自然段,应读得稍慢、轻柔些,读出北大荒天空的美丽和小河的清澈透明。
2.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还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我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使整个课堂书声琅琅:①多种形式读。个人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引读、导读、配乐读。②抓住重点词语、语句读。如“克噜——克哩——克哩!”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但是三次出现都有不同的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比较天鹅每次发出这种叫声所处的情境,并根据这些内容练习朗读。③个性化选读。天鹅的第一次叫声可能是害怕,可能是紧张,可能是犹豫,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整节课,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学生在悟读、积累语言的同时,进入文本,进入作者内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加深理解,激发朗读情感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朗读的课文内容,才谈得上表达出它的思想感情。理解得越深刻,表达得才越准确。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读懂了词句的意思,而是能深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朗读,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能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隋淑杰.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J].赤子,2015(10).
[2]李政辉,张彩中.关于提高朗读能力有效方法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