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效
2016-10-08刘建男
刘建男
《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又密切联系实际的专业基础课,以基础学科为基础,既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服务,又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学生想学好较难,教师想教好也较难。难学在于:集许多课程于一身,如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材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难教在于: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熟练运用上述基础知识,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学生想学、乐学的知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能力。为此,我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有如下一些见解和体会。
1.教师应率先垂范,练好自身基本功
《机械基础》是各个工种的专业基础课,很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与各工种专业课联系紧密。机械专业教师应当不仅具有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熟悉生产实践。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加工方法、机床及设备有关知识,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说我们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2.恰当启发引导,将知识变繁为简
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首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求解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以至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设疑、质疑,善于总结归纳,将知识抽练出简单易懂的模式传授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恰当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回答和判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学起来会轻松自如、易于接受。例如,讲带传动一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带传动的传动原理:摩擦。并让学生说出摩擦力产生的两个因素,进而将整章内容围绕这个原理展开。如学习各种带传动类型时,学生可以根据带和带轮的接触面积比较出传动能力的大小。在学习带传动最大有效拉力时,学生可以自行分析出决定传动能力的三个因素,即张紧力、摩擦因素、小带轮的包角等。关于带传动维护的知识,学生会想到如何避免摩擦力减小的因素,如定期张紧,保证初拉力,避免接触水、油污等。通过恰当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空间,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较快接受书本理论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本课程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能与日常生活和实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尽可能举出使用过或学生熟悉的设备,加以分析讲解。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可以结合家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讲解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人骑自行车时,能组成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即车身为机架,脚踏板能做整周转动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摆动相当于摇杆,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的转换。并通过其他实例,如汽车前的雨刷器、电扇的摇头机构讲解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等。这样,既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因为这些机构都是学生平时生活和实习中熟悉的机构,讲解时他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兴趣。
4.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有些问题仅借助挂图、模型和实物等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可以抓住学生对生产现场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去观察,进行现场教学。如讲带传动中的张紧装置时,如果按照课本讲解就很简单,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记住,老师可以给他们找个实际应用的地方看一看。如可以借助汽车的发动机,它就是利用皮带的张紧装置调节皮带松紧的,同时讲出皮带松紧对机器的影响,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再如轮系中的齿轮变速变向问题的教学,我想讲得再清楚,学生只局限于形式上的理解,和实践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去,打开车床的“齿轮箱”引导学生看车床的结构和组成,指出机器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演示变速和变向是如何实现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总结出两轴之间的传递运动、输出转数的不同,实际上是通过齿数不同的啮合实现的。通过现场教学和直观教学,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结合起来,达到不断深化及灵活应用的目的,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有责任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增强教学效果,还要在每次课后认真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地方,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