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及保障对策?
2016-10-08许建民
摘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国家层次、学校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别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若干原则,包括推进五个对接的原则、体现职业特征的原则、发挥核心专业优势的原则、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系统设计的原则等。同时在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课程体系建设、过程控制、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03-04
1993年,刘明浚等首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基础“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但总体上认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化表述,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随着高职学校10年来专业群建设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国家层次、学校层次与专业层次之间出现专业群层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课题。[1]
一、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006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共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群,许多省份也逐步推进专业群建设。2012年江苏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在高职院校中立项建设200个专业群。在中国知网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起始于2009年,共有31篇文章。这些文章未见有研究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保障建议等内容。从目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存在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与宏观层次的国家、学校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微观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下一般粗”的趋同倾向,没有体现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在模式构建方面,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并不是基于产业链的新建,而是在各专业若干年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实践中要么偏重专业个性,专业群内各专业自成体系,要么偏重专业群共性,侧重核心专业自身建设及辐射作用,群内各专业形成“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有以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替代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做法。前述31篇文章中有17篇文章探索某特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都与单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类同,仅仅考虑了不同专业的共性。仅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李俊香提出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1+X”人才培养模式和“X+1”人才培养模式,考虑了不同专业的个性。[2]
在模式描述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少,大多仅仅为体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过程或方式,如“对接”“驱动”“结合”“模块”等。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进方面,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形成专长和品牌,各专业资源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至少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推进五个对接的原则
一是分析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要求,研究设计市场营销类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需求的对接。
二是分析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研究现代服务业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推进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营销类职业标准对接。
三是分析市场营销相关职业工作过程,探索专业群课程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推进专业群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的对接。
四是分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探索有效融入到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途径与方法,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五是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要求,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培训教育需求,探索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二)体现职业特征的原则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2013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单位是民营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约占67%,就业于300人以下规模中小型用人单位的占53%,与其他有同样调查的省份或高职院大体相当。从专业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民营个体等中小公司的岗位特点不同于大中型公司的分工细化、领域窄而精,是一人多岗、领域宽而泛,比如公司的营销员同时承担着国内、国外、网络营销的任务,甚至承担着物流、行政事务等工作。由此,培养适应中小公司需求特点的人才必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趋势。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提供招聘数347.4万个,其中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名列第一,招聘职位数为98.6万个,占28.38%。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327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立市场营销专业(865所)、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100所)、营销与策划专业(179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87所),合计4个专业共1431个专业点,在读学生30万人。从人才机构的分析可以看到,许多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并不是营销岗位,而企业实际营销岗位中的大部分又不是营销类专业毕业的。这说明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差距。
基于此,学校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定位和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现代服务业和石化重点产业,面向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网上贸易—贸易支持服务,培养高技能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商务贸易类专业人才。endprint
(三)发挥核心专业优势的原则
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群由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组成,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作为专业群核心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适应区域现代服务业和石化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专业,是学院品牌专业,在江苏省、全国化工行业和同类高职院校专业中有较高的优势与影响力。“十二五”期间,该专业获得省级以上课题资助10余项,教师成果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等10多项省厅级及以上奖项,2013~2015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连续3年应邀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做主题报告,40多个学生团队的作品获国家级行业协会或学会、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竞赛奖励。
在专业群建设特别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将核心专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创造性地推广运用到有较高关联性的专业群其它专业之中,带动各专业共同发展。
(四)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体现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体现于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方式之中。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宏观层次的国家、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需要接地气,与微观层次的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需要覆盖各专业。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方式需要体现通用的职业教育规律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共性要求,更需要体现营销商贸职业特征、服务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个性特点。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需要体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共性,同时需要体现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个性,围绕各专业的共性要求构建共性课程,围绕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个性要求构建个性方向课程等。
学校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项目引领、四位一体、五能并举”。“项目引领”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现实项目任务为引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表现为学生的学业与专业、职业、企业、行业的五业融通,体现了专业群的总体教育教学理念。“五能并举”即提升学生的商务市场分析能力、商务活动策划能力、商品服务销售能力、客户管理维系能力和商贸过程管理能力等核心岗位能力,体现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规格。“四位一体”即“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学生能做会做为先行、以知识够用实用为要求、以教服从服务于学为原则、以学生擅说善说贯穿始终,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体现了专业群的共性教学模式。
同时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形成既体现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采取“项目引领、四位一体、三堂合一、五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堂合一”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有机统一。其中第一课堂是指 基于“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是指活动课堂,指技能竞赛、职业考证、专业社团、兴趣小组等,第三课堂主要指企业课堂,包括社会实践、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电子商务专业采取“项目引领、四位一体、虚实结合、五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结合”即网上项目与网下项目相结合、虚拟项目与实操项目相结合。商务英语专业采取“项目引领、四位一体、双语渗透、五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语渗透”即在培育学生营销贸易过程中的双语交流能力。物流管理专业采取“项目引领、四位一体、三岗实训、五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岗实训”即通过“识岗—顶岗—上岗”三个阶段的训练,实现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过渡。
(五)注重系统设计的原则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系统设计,即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包括专业群理念与思路、目标与规格、过程与方式的有机协调与统一。
二是专业群内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就专业群课程体系而言,需要设计由职业岗位群基础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职业岗位群核心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核心课程、不同类别岗位分立技能相对应的各专业培养方向“模块”课程、职业岗位群拓展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互选互认课程组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从而体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的对接。
三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推进过程的系统设计,围绕确定的专业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坚持统筹兼顾,体现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质、线上与线下、学校与企业、课内与课外、专职与兼职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对策
(一)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方面
需要成立由学校及服务域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代表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共建共管委员会,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共同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需求相吻合。同时建立健全包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质量评估等一系列专业群管理制度。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深入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提炼市场营销专业群培养商贸类人才的共性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共性的基础上,围绕营销商贸领域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特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各专业“模块”课程。根据服务域人才需求特点及趋势,构建若干门专业群互选拓展课程,体现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endprint
(三)过程控制方面
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群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与企业营销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体现“做、学、教、说”四位一体。围绕专业群对应的营销岗位工作的项目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学中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能力。以过程控制和动态考评为思路,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营销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依据于市场营销专业群的“服务域”人才需求的五个方面核心岗位能力,按照识岗、跟岗、顶岗的职业成长规律和递进原则,构建专业群纵横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校内与校外基地建设相结合、兼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的总要求,做好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实训体系。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校企互动的专业群平台、统一规范的各专业平台、系统配套的课程平台和注重实际的大学生网上营销创业中心等组成的专业群资源体系,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与训练空间,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立足校企互培共育,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实践和职业教学技能并重、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匹配的跨界“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进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立兼职教师库,着重提升教学能力,在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承担实习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等方面提高参与度。[3]
参考文献:
[1]李亚萍,金佩华.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03(5).
[2]李俊香.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群“1+X”与“X+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许建民.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的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3(45).
(责任编辑:方健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