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县黄酒历史渊源及做法

2016-10-08王靖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土特产旅游

王靖锋

[摘 要]但凡到过旅游房县的游客,或是在房县居住过的人都知道,房县有酿制黄酒的传统习惯,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逢年过节更是家家酿酒忙,户户黄酒香。

[关键词]旅游;土特产;房县黄酒

房县的黄酒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相传唐高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于房县为卢陵王时,最喜欢用这种酒,常到县城西河酒楼喝酒消愁。

李显复返复位以后,房县的黄酒亦随之抬高了“身价”,得以世代沿袭,广为流传。到清朝更普及,据清乾隆五十三年所修《房县志》载:“房县人皆爱喝糯米酒,一人喝十几碗不算稀奇,大多喝酒后皆不食饭,有自晚喝到天明者。”可见房县黄酒的独特及酒风之盛。

房县的美酒,味道甘美,营养丰富,酿制方法简单易学。欲酿酒,先制曲,制作黄酒曲事先要采摘一些蓼子,除去茎叶,只留花,把浸泡4-5个小时的大米(手用力一搓即碎为宜)捞起沥干水分后,随蓼子、甘草等一起尤碾碎,再把曲母(就是过做好了的曲子)撒在里边,搅拌均匀,捏成核桃大小的圆球,放在既通风又保温的容器里,盖上香椿树枝,若室温低于摄氏27度,则需要盖棉被加温发西酵24小时,然后晾干即成。为了便于保管,一般用线绳穿成串串挂在梁上。每到夏末秋初,在房县城关和乡间到处即可看到一串串散发着酒香的黄酒曲。

酒曲做好后,随时都可用它酿制黄酒。其步骤是:先把糯米(粘性很强的粳米)蒸熟,晾冷至摄氏27度左右,称为“晾糜”。也有浇冷水降温的,称之为“淋糜”。然后把黄酒曲碾碎撒在熟糯米上面反复拌和(酒曲的用量,视其酒曲的能量而定,先可作一下试验,一般常规每10斤生米,有3至4粒即可),抖时用温开水将其熟米中的疙瘩搓碎,温度一般以捏和,一放即碎为宜(水多后一是酒不发热,二是酒成后味淡),再把已拌和的熟糯米装进预先洗净晾干的盆子里按紧,盆子正中掏按一个圆窝。室温若低于27度则用一棉被加温发醇,一般24小时后可闻到酒香,盆中圆窝涨满水“腹水”,酒糟就大功告成了。待酒糟挨盆的地方离开后,将其舀进坛子密封存放。欲喝则将酒糟舀出量,用摄氏27度左右的温开水(夏天用凉水)稀释发酵(叫投酒,糟与水的比例为1:3为宜)24小时左右,待酒糟全部浮起,除去酒渣(即酒糟)即是香醇可口的黄酒。

这种酒颜色清亮微带黄色,故取名黄酒。其酒,全系米汁醇化而成,营养丰富,味甘甜、性平稳,有活血、散淤、健胃、催奶之功能,为当地百姓“送祝礼”(给生孩子的妇女送的贺礼)的必备佳品。对跌打损伤、妇科杂病也有一定疗效;还可活血、舒筋、御寒、提神,因而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房县老乡是非常好客的,至今仍沿袭着这种风俗。客人来了,拿再名贵的白酒也不成敬意,必须用砂罐盛上自酿的黄酒在炭火上温热后,为客人斟饮才好。在酒席上常用敬酒、转杯、催杯、跳杯、补空等方式劝酒,直到客人有八分醉意满面春风方肯罢休。敬酒,大多是主人对客人或有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主人须当客人面先喝一杯,再斟满一杯请客人或长辈喝,这称之为敬酒;转杯,多由主人发出,让一席八人依次轮饮一杯;催杯,是对席间喝的慢者的促进,或是对酒量大的照顾,目的是催他喝快一点;跳杯,就是以发起人为起点,顺、逆时针均可,隔一人或两个人,也还有隔三个人的,数到谁名下谁就得无条件喝一杯,然后循环进行,直到最后此杯回原主为止。这些带有传统色彩的酒令、酒规,在酒席宴饮间无需每次重申,人们都能自觉遵循,若有违例就被罚酒。此外还有,同凳、磨角、穿杯、对面笑、赶麻雀等;还有划拳、猜数、打杠子等数字游戏和思维判断活动,目的都在让客人喝得热闹、喝得痛快。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房县的酒家是很尊崇古代酿酒大师杜康的。早在明朝洪武年间,房县乡亲曾在县城西关修起“杜康庙”,酒家时常前往祭祀,称之为“请酒仙”。过去县城西关是一条通往四川、陕西的交通要道,这里来往行人川流不息,黄酒馆也相当密集,像样的酒馆就有十几家。顾客也多为肩挑杂货或担盐的盐夫,或是背搭肩的生意人,也有身穿土布便衣、脚穿草鞋前一赶集的乡下人。门面讲究的酒馆也常有消遣的绅士、阔少,他们聚合一起高谈阔论,谈天说地,以显风雅。如今,人们仍与黄酒结有不解之缘。因此,“杜康庙”依然存在,时有酿酒业中的长者前往去化纸上香。尽管西关这条交通要道已被新修水泥路所代替,可酒馆的设置并不比以往逊色,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你若路过这里,都可看到“酒坛”,闻到酒香,听到劝酒声。城内除了百姓家庭自办的小型酒馆外,还分别在东门和南门外新修了两上相当讲究的高级酒家,专售家乡黄酒,一个被称做怡悦酒家,另一个称做“醉仙楼”。这两家酒店各具特色,但都以黄酒招徕四方客人。乡间绝大部分家庭也都常备家酿,以为劳作之资。

房县的黄酒性虽平稳,但存放一久,也能成为“三碗不过岗”的烈性酒。民间常将酿好的黄酒密封,埋藏于地下,数月即成“避风酒”,俗称“见风倒”。这种酒喝来同别的黄酒无异,但经风一吹便酒性大发,与《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景阳酒家的“透瓶香”“出门倒”相似。这种窑藏愈久,酒性愈烈,饮者愈乐。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亲爱的朋友,你若有机会来房县一游,亲口品尝,定会令你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土特产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月球快递”已签收,“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小A去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