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型课题激活地理教师教研活力

2016-10-08温广源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题教研过程

【摘 要】阐述微型课题的特点,探索地理教师如何利用微型课题开展教研活动,认为微型课题激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关键词】微型课题 地理教师 教研活动 活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68-02

地理教研是指地理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问题进行钻研,在教研活动时进行成果的交流、分享。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地理教研组这个集体的教研氛围。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理教研组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微型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的研究激活了地理教研活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条引领地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成功之路。

一、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微型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周期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了,这时候教研活动就开始了。教师什么时候解决了问题,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把过程和反思写下来,这个微型课题就结题了,整个研究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地理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些都是地理教师研究的内容。微型课题研究的角度可以很小,甚至可以是某一章节一节课的某个知识点的解决措施,它不脱离老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活动真实,研究过程踏实,研究的结果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非常务实,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科组教研活力非常有效。

(三)收效快。教师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得到收获。

(四)灵活。地理微型课题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它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也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课题成员的组建上可以3-5人,也可以1-2人甚至1人,每一位地理老师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二、地理教师微型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地理教研是交流、分享成果的过程,地理微型课题是对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规律和方法、总结经验的过程。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钻研就没有发言权,地理微型课题的研究就是教学钻研,它脚踏实地,很接地气,与我们日常地理教学密切相关。地理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微型课题教研活动。

(一)从地理教学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有时是一瞬间的,但如果教师能留住困惑,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可以让人豁然开朗,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的教研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因涉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昼弧和夜弧比例的变化,极昼极夜等知识点,空间想象力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立体模型,难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的研究,获得的成果主要有:制作了地理模型一个、录制了微课录像一个、制作了昼夜长短教学课件一个、昼夜长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篇、模拟试题一套。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所制作的模型、微课、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测试题等资料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从日常教学的听课评课中提炼微型课题。笔者所在的地理组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平时地理教师相互之间也经常听课评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差不大,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肢体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课堂幽默活跃,有的课堂沉闷无趣。为此,教研组内展开了一个“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微型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理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古典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影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巧妙的课堂语言的应用等。通过该课题研究,丰富了课堂素材,激活了课题兴奋点。

(三)从教学交流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办公室总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周测试卷批改学生答题问题、地理资料的使用问题、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等等。其中,所讨论的问题有一些共同话题是值得老师们去思考和整理的。比如,每年三月份高三艺术生艺考回来后,在考前60天的有限时间里,如何有效地指导他们复习?主要可以通过哪些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特别复习哪几个知识版块?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来落实考点及强化学生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度?这是高三地理老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开展了一个“如何提高毕业班艺术生高考前60天的地理科成绩”微型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构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综合指导方式,确定主要地理知识板块并帮助艺术生构建地理常见的答题模式,建立有效的学案库,最终提高毕业班艺术生地理科成绩。

三、微型课题激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地理教师的教研水平,让地理老师变成了钻研者,能够以研讨者、实践者的身份站到教研平台。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充电的过程。比如,笔者在研究“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时,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他人(如老师、伙伴等)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笔者让学生看书、查阅资料,制作地理模型,在做模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理解,通过制作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地理模型,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的重点、难点能简单明了显现,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子动起来,从而水到渠成地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研究“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这个微型课题时,笔者负责的是古典诗词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找到了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气候的形成因子”这个教学内容的授课中,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改写诗句的接力比赛,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哪些因素是影响降水,哪些因素是影响气温,在讲解的过程中让他们用心地做笔记,并思考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理论内容讲完后,接着就是开展游戏,有了教师前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也造了很多有趣的句子,比如:“城市四月芳菲尽,郊区桃花始盛开”、“向阳四月芳菲尽,背阴桃花始盛开”、“低纬四月芳菲尽,高纬挑花始盛开”、“内地日出沿海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背风坡日出迎风坡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

(三)提高了科组成员合作互助的能力。微型课题的研究,使得老师们更加注重自我反思,以前很多老师做完工作就没有再花时间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得失等。因为没有从中再思考总结,这次出错的地方下次不可避免再次出错;这次寻找到的典型案例没有保留,下次还得苦苦寻找;这次的灵感没有记录下来,下次还要寻找灵感,没有形成我们今后有用的一种地理课堂资源。现在教师加强了反思,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长法.微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新途径[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2]杨建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升教研组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8(29)

【作者简介】温广源,南宁市横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课题教研过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