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即生活

2016-10-08吴苗苗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主主义杜威教材

吴苗苗

[摘 要]自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以来,《民主主义与教育》广泛流传,“教育即生活“这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成为教育史上一颗耀眼夺目的瑰宝。对于“教育即生活”的理解,必须要指出的是杜威是在对“生活”做了全面的认识之上而提出这一命题。因此,本文首先对于《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生活”的含义进行解读,之后再分析“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蕴意。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民主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美国教育哲学之父,这位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历经几十年依然在世界教育史上保持着崇高的地位。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改革,曾经在美国乃至世界掀起一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民主主义与教育》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是杜威教育思想之所以可以深入人心的根基。一百年来,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这一认识吸引着无数学者们对教育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影响着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追根溯源,我们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解读“教育即生活”才能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将“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作为第一个专门的议题,可见“生活”这一概念在杜威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杜威眼中究竟什么是生活?在整本书中,杜威并未做过专门的解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对“生活”做专门的研究。生活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社会环境的构成是由于个人活动和别人活动联系起来的结果。社会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行动的改变,从而塑造人的外部行为习惯。社会环境能够激起人的参与性与责任感,即杜威所说的“使他感到活动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活动的失败就是他的失败”。在杜威眼中,学校是特殊的环境。特殊在它简化了生活,净化了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公平分配每个人所拥有的机会。也只有当学校成为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时,教育才是社会的职能。生活与共同体相联系。共同体并非是杜威首次提到,卢梭也曾将这一概念用在政治生活上,而杜威却将它引到了教育中。杜威强调“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沟通是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必要条件,生活和共同体相关联也是因为沟通,正如杜威所说的“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所以“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 生活与经验相联系。生活的过程是一个人与人沟通以获得经验的过程。生活和经验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点,他们都适应通过更新而延续的原则。通过社会群体的更新,经验得以延续,生活也是如此不断地向前发展。杜威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我们在与别人共同生活中,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活动,利用沟通来获取经验,这种经验为我们的继续活动提供力量,在不断地更新后,生活也就延续下去。

杜威用“教育即生活”来解读教材和课程的诸多方面,教材和课程也成为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载体。杜威并未对“教育即生活”做准确的阐述,但当我们去理解教材和课程时,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出他的这种思想。他认为“教育上的教材首先由供给现在生活内容的种种意义所构成”,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生活提供了教育的材料。当组成生活的因素变化时,教材也要依据这种变化进行甄别,适当的教给学生。杜威所关注的生活包括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的教材应具有社会性,民主主义社会下以共同生活为主题,课堂上所讨论的也应该是有关于共同生活的问题。杜威所用的教材绝不是客观存在的教科书,而是种种事实和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教材的组织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兴趣,所以材料要想达到让儿童充分扩张自己的直接经验的目的,就必须使材料和生活联系,要让刚进入学校的儿童感觉到校园生活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当儿童的现实生活更多的和社会接触时,校园生活又会是社会生活的体现。生活无处不在,我们的校园也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们不得不去商店里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工具一样。在课程上,杜威反对为知识而学知识,主张主动的作业和游戏,这些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目的是为了学习观念和事实。在儿童早期,他们生活在活动的世界中,他们乐于模仿,善于学习,总是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充满好奇和注意,幼儿园也必须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在学校中总是学习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东西,他们探索社会中各种活动的过程,从中获得各种联系和意义。杜威学校的课程全部以活动形式展开,其出发点也在于生活的意义,他将生活以活动的形式生动的展现在教育上,展现在儿童面前。教育即生活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课程,不在于教师,而是在于当儿童感受到这一点时,儿童本能的冲动得以释放,学习就成为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因为学生真正把学习看做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倘若上面的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当然,教育即生活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错综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我们并不是将生活的要素放置于教育中,而是从教育中体会生活的意义,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杜威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但他对教育本质的研究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如美国学者罗斯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样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成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唐斌,朱永新. 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义及当代启示[J].教育思想研究 ,2011,10.

猜你喜欢

民主主义杜威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星期评论》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轨
杜威归来
从反对派到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的发展
华侨民主主义与辛亥革命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