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人单位视角的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思考

2016-10-08沈菲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

沈菲

【摘 要】基于用人单位视角,从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背景出发,分析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并从专业设置、校内师资和学生培养三方面提出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用人单位视角 广西高校 翻译硕士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20-02

自2007年设置以来,我国翻译硕士专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其中,广西有5所高校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置该专业学位的学校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等建立了各种翻译实习基地。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是区内几所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实习基地之一。为此,本文试基于用人单位视角,从用人单位对翻译硕士人才需求情况出发,分析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并从专业设置、校内师资和学生培养三方面提出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广西对外开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使得翻译硕士人才的需求增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持续成功举办,中越陆地边界广西段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使广西在周边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周边发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使广西外事工作具备了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条件。广西对外交往合作迅速发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对接受过专门翻译培训的翻译人员需求不断增加。

(二)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职能及翻译人员现状。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负责到广西访问的外国党宾、国宾的接待翻译;负责自治区领导重要外事活动及出访的翻译;负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种文件、资料、来往广电的笔译;协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行的有关国际性会议的同声传译和口译工作;负责区内外事文件、涉外文书和重要资料的笔译、校译工作;收集、研究和规范广西涉外翻译常用词汇的新词汇;指导全区外事翻译工作。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编制10人,目前满编,包括4名英语翻译,其中3名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毕业生,1名是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方向硕士毕业生,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印尼语、韩语翻译各1名。除了英语翻译,非通用语种翻译基本是本科毕业,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多少翻译训练。

(三)用人单位对翻译硕士人才的使用情况分析。从笔者所在单位的翻译人员工作情况以及广西大型外事活动借调的人才使用情况来看,笔者发现接受过专门翻译专业培训的人员翻译实践性强,不用入职培训即可独自承担口笔译任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两个问题:

1.口译和笔译专业分开教学,使翻译素质不够全面。目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分口译与笔译专业,口译专业的学生不重视笔译,笔译质量不高;笔译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口译。在联合国系统、欧洲联盟以及在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口、笔译的人员是分开的。但是,从国内用人单位角度看,这种口笔译分开的方式很难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需要的人才。从笔者所在单位使用翻译情况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做笔译又能做口译的人,而不可能一个岗位招聘两个翻译,一个专门从事笔译,一个专门从事口译。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语种单一,以英语为主国内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语种单一,以英语为主,很难满足笔者单位翻译需求。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迎来了新的“钻石十年”,国内特别是广西对东盟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但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开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笔者所在单位的东南亚语翻译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翻译实践训练,工作后也只能从工作中逐渐提高。

二、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问题

(一)优势。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西区内各类大型外事活动为区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和学生实践提供大量机会。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2004年以来,三大国家级政府主导型展会之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南宁举办。博览会期间,笔者所在单位、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等相关部门借调广西区内主要高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从事会务接待、翻译工作,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增加了他们的实践机会。此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及其他各类大型外事活动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外事接待和翻译的实践机会。二是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担任涉及东盟国家的翻译中具有独特优势。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大量外事活动的实践中有机会熟悉东盟国家人员的发音,有机会接触中国与东盟,特别是广西与东盟交往情况的材料。

(二)问题。目前国内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有翻译实践经验并能从事翻译教学的合格教师非常缺乏。二是学生实践量不够,学习内容以书本为主,与现实脱钩。三是实践型教师职称评定困难,侧重学术研究的职称评审体系无法激起教师参与翻译实践的积极性。

三、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专业设置方面。具体如下:

1.口译与笔译专业相结合。建议在口译和笔译专业之间建立桥梁,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口译专业学生开设笔译课程,笔译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程。不管侧重于哪一方面,每一个同志都必须从事笔译,因为,笔译是基础。有平时笔译经验的积累,才能练出口译所需要的快速反应和熟练的语言转换能力。反过来,经常从事口译工作、经常接触活的语言、跟上形势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语言,提高笔译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译员应力争使自己成为“全才”,成为交传、同传、笔译都行的“三栖翻译”。

2.开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需求是翻译语种要不断增多。建议结合广西地区优势,增加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的省区,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区位、人文、政策等独特优势,正在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高层次、高水平的东南亚语翻译人才是重要保障和宝贵资源。目前,国内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基本以英语为主,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属于空白。基于目前中国,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交往对高端翻译人才的紧迫需要和广西丰富的东南亚语人才资源和优势,增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能突显广西高校地区特色和优势。

(二)校内师资方面。具体如下:

1.培养一批有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重视培养一批有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与翻译实践活动,并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在教师从事翻译实践与其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时,能采取灵活手段,允许教师调课或请其他教师代课。这样可以调动教师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既提高了教师的翻译实践水平,又能为学生带来真实场景练习材料。

2.采用灵活的职称评定制度。考虑采用灵活的职称评定制度。允许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参加翻译系列职称评定,并享受与教师系列职称基本相同待遇。翻译系列职称评审侧重实践量,这样可以解决翻译实践型教师职称问题。

(三)学生培养方面。具体如下:

1.坚持双导师制度。坚持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第一,在校外导师选择上,坚持选择广西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口笔译从业人员,并不断更新、扩大校外导师队伍。第二,开设校外导师培训课程,帮助有翻译实践经验但没有教学经验的校外导师更好地完成指导学生的工作。第三,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用好校外导师资源,鼓励校外导师在其方便的时间结合其专业特长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参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2.不断寻求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途径。MTI教育是一个开放式体系,与翻译市场、翻译客户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在翻译服务的有偿链接中有一席之地。建议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不断寻求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习途径,与广西区内对翻译需求较多的单位,如广西外事办公室及广西14市外侨办、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中马钦州产业园、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承接广西外事活动翻译项目,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3.探索开展实景口译教学模式。探索开展实景口译教学模式。广西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承接广西区内一些重要外事活动翻译任务时,采取“一名有经验的老师+一名优秀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的模式完成有关活动的翻译工作。通过实景教学,学生既可以观摩教师现场口译处理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应锻炼,激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总之,MTI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交往频繁,并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广西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的实践特点,设计具有地区特色的课程和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适应本地区需要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柴明熲.对专业翻译教学建设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东方翻译,2010(1)

[2]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刘和平.中国口译教育十年:反思与展望[J].中国翻译,2016(3)

[4]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沈 菲(1977— ),女,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副主任,副译审,MTI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口笔译实践及教学。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
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广西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探析
广西高校英美文学慕课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壮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与广西高校反腐倡廉教育
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广西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