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建议
2016-10-08华素娟王荣
华素娟+王荣
班主任充任着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者,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而且良好的班级管理也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1. 制订班级的管理制度,抓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一个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目的主要定位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等方面,而忽视或轻视了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要注意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充分体现民主,由班级学生集体讨论通过;要注意照顾到家庭教育特殊的学生;要注意制度的切实可行性;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性和奖惩分明,必须以培养良好的、巩固的、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具有自我管理的责任感。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一旦养成并能自觉不断地强化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中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学校就可以减少很多的资源消耗。
2. 确定班集体奋斗的目标,倡导学生勇于自我批评
班主任在充分研究学生和班集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集体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以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控制自己的行为。当实现目标时,可组织班级的学生对目标实现的过程进行讨论并总结,使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励学生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另外,班主任在向学生提出奋斗目标时要注意精心设计班集体发展的目标;注意目标实现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注意制订具体的保证措施和相应的计划,要能真正地体现出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学生自主学习,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3. 确定班委,实施自我管理的模式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则是一件欲速则不达的工作,而班委则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班委一定要在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为了挑选出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做班委,可以通过“竞争上岗”办法聘用班委,实行班级自我管理。班委主要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日常学习、量化考核、文体卫生、班费的收支、评优树先、对外宣传和向班主任反馈信息等工作,逐步实现班级管理责任化,做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里的人,人人有事干,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得以提高。
4. 关心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因受地域条件制约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容易形成盲从、自卑的心理,而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者,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各方面工作,因此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特殊工作。在班级管理上,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做学生的知心人,将全体学生作为工作对象,着眼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班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如果一个班级的气氛是友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那么这个班级对成就的影响是积极的,优良的班风也能使学生形成乐观进取的良好心态和巨大的凝聚力。
5. 与任课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充分发挥群体效应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道篱笆三根桩。”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独挡一面,是很难将班级工作做好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将班级管理工作分担给班委也是很难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特色的。因此,班主任应在努力为任课教师创造良好课堂秩序的同时,教育班级的学生尊重教师,指导班委如何做好任课教师的好帮手。另外班主任在课后应及时与班级的任课教师沟通,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及时地在班级利用班会讲评,鼓励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
6. 班级管理中杜绝不当惩罚
惩罚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转化为学生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在工作上要有爱岗爱学生之心,言行举止要高雅、心胸豁达,对学生的过错能体谅、容忍并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化之,让学生从内心依赖、信任教师,教育学生懂法、知法、守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一个班集体中建立合理惩罚制度,该制度不是变向体罚,更不是对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虐待,必须是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权利、基于教育的目的,做到行使谨慎。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提升自身修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和树立良好的班风,搞好目标管理,也昭示着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务必要制订一套较为完备的纪律制度,并在全班实施。
(作者单位:华素娟 华东石油技师学院;王 荣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