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

2016-10-08李敏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快乐课堂新课改基础

李敏

摘 要: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下,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课堂角色的彻底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构建“快乐教学”的几个基础、建立“快乐教学”的几种方法、建设“快乐教学”对教师的几点要求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快乐课堂;基础;方法;建议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向深入。这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其本质是为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课堂角色的彻底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忍受”为“享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快乐、有趣、有效”。

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愉快的意境、舒适的心境、轻松的气氛,辅之以表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思考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当前,由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所占升学分值很少,过低的分值导致很多学生、家长、部分学校对本学科不重视,学生、家长、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科称为“副科”,有的思想品德教师也没能端正自己的心态与认识,不肯在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仍然沿用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法,因此出现较为普遍的教师“灌”学生“厌”的低效教学课堂。

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程目标,需要教师调动各方面资源,实施以兴趣促进学生“要学”“乐学”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构建“快乐课堂”的几个基础

1. 注意搜集“快乐”的教学题材

思想品德课堂的“快乐”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如果教师平时没有积累 “快乐”素材,等到上课时才去瞎编,肯定起不到“快乐”的效果。“快乐”素材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去留意、积累。搜集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留意自己身边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生活案例;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杂志和报纸进行积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获知;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等。而且我们要把搜集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备案,进行加工处理或筛选,以备教学所需。

2.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现代教师必须抛弃陈旧、迂腐的教学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室是师生、生生分享交流的空间,要让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在课堂上发表。只有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的“快乐”起来。

二、建立“快乐课堂”的几种方法

1. 积极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是建立“快乐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让我们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堂“有趣、有效”。

比如笔者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六课《合作与共赢》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景,即“抛绣球游戏”。游戏规则:四个组各自推选两个同学来代表本组参赛。首先一人背筐,一人投球,背筐者努力接住投手的球,然后以球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学生在一种非常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度过了一堂课。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输球的原因。学生在“快乐”中明白了竞争除了需要自己的努力外还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这比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说教,要快乐、有趣、有效得多。

2. 呈现“快乐教学”的各种趣味案例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道理比较抽象,使学生不好理解,需要教师举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尽量选取教材以外的“有趣”且能发人深省的案例。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有趣的案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进而学生才愿意主动地去思考。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比如,笔者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危险的诱惑》时,选用了《爱斯基摩人捕狼》的故事。刀尖上的层层冻血对北极狼充满诱惑,爱斯基摩人利用狼的贪婪将狼抓住。故事有趣,进而引发学生对诱惑的深思,体会拒绝诱惑的重要性,起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或让一些生活情境再现。图、文、声、像并貌,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既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苦学”为主动的“乐学”,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笔者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九课《防微杜渐》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动画视频小故事《偷东西的小孩与他的母亲》。多媒体展示的有趣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到“快乐”,故事的内容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启发:小错误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让学生明白要擦亮眼睛,警惕不良行为,学会防微杜渐。

4. “快乐”建立在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础上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肯定、赏识、赞扬、称颂,初中生更是如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见解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积累成功的体验。因不断“成功”而“快乐”,又因“快乐”而不断自觉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回答以及具体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这种建立在“快乐”基础上的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愿望。

三、构建“快乐课堂”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1. 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和驾驭能力的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一堂课准备得再充分,各环节设计再完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驶课堂,同样不能让课堂有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快乐”的氛围后,还要能够驾驭课堂,做到“收”“放”自如,避免因“快乐”而导致混乱,无法把持,出现教学失控和避免学生“乐”而不思。

2.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重难点,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所以,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

3. 具备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日益优化,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学校中得到普及,为了营造“快乐”的教学情景,这些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构建“快乐课堂”,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实践证明,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效益更好。让“快乐”领航,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总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让我们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各种“快乐”因素,让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让思想品德课堂“快乐、有趣、有效”。

(作者单位:四川省珙县上罗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 杨月季. 初中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与 素质教育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4).

[2] 杨建召.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政治学习的 乐园[J] .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2,(1).

[3] 王长贵.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实践与反 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猜你喜欢

快乐课堂新课改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五抓五促”夯基础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