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思考

2016-10-08王菁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三维目标有效性

王菁

摘 要:从2001年至今,基础教育改革十五年,如何通过“三维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来提高中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美术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杜绝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所长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三维目标”的设定、实施与检测能充分保证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使美术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有效提升的好课程。

关键词: 三维目标;美术课程;有效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经过几轮调研,在2011年4月得到了进一步修订,从2001年的《义务教育美术标准(实验稿)》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历经10年,课标研制组前后经历了几次反复修改,使美术课程所具有的愉悦性、表现性、创造性和操作性不断完善。在修订的内容中,修订组在几个时间段都反复提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设定、实施与检测,2007年至2010年的修订中提到“完善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进一步完善‘学习活动建议,将‘评价建议改为‘成就标准”;2011年1月的修订中重点提到了“质性评价”内容,除了建议建立“学习档案袋”之外,还建议“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2011年3月到4月的修订中提到了“将学习领域目标作为分目标”。《标准》中反复提到三维目标的问题,可见,也为即将倡导推行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一、传统中学美术课程目标设置现状分析

美术课程目标呈现“虚”。在以文化课为重头戏的示范性中学,学校的美术教育很容易走形式主义,学生美术观念的确立因为美术是“小”学科而被孤立,为了美术而美术,美术被视为独立于社会文化情境之外的自主而封闭的体系。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往往被部分教师理解为根据教材内容去熟悉视觉元素与设计原理,掌握美术表现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美术教育的内容除了以培训班模式训练“双基”,常规课上教师们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创新、探究和突破,实际上不知道具体做什么,而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训练与表现,评价方式虽然强调独创性,但还是看重“双基”掌握的娴熟程度。

新修订的湘美版教材在每课的标题下列出了这个课目的教学目标和时量,比如七年级上教材《卡通故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征、创作卡通形象、编绘卡通小故事,二课时;《画家笔下的色彩》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色彩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二课时;《让图表说话》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图表的分类与功能、学习图表设计、理解图表中的信息,二课时。这些教学目标都是给教师教学借鉴和参考的,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检测问题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从而我们可以反思这样一些问题:

(1)我们的教案中是否有以上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2)我从来就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摆设?

(3)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是否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4)课上完后,美术老师会根据课程目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吗?

(5)还有“过程和方法”目标,课堂呈现是否流于空洞的表演、讨论、探究、合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虚而不实,没有真正落实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中。

二、新课改中美术课程“三维目标”设定的意义

三维课程目标能体现美术课程中的“实”。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源于此,美术新教材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几乎都依据了此三维目标的指向。三维目标的实现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所长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设定应以“以学定教”为方向

学生独立学习能提升学习的能力;美术课堂现已改变过去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状况,数字化的世界给予了师生巨大的想象空间,知识量已是无底洞般,而学生自身的智慧、能力也远超于过去,教师应将部分课堂交给学生,适当地转换师生角色,也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这也是“以学定教”的关键。真正的自主学习只有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亲自经历和尝试,才能实现学习的增值;只有学生独立学习,才能充分展现立体的、丰富的、“过程性”的学情,从而实现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

2.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设定应以“顺学而导”为手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找寻课程的基点;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情,基本反映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学习风格等,比如,有的学生自小参加过绘画培训,就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基础。来自自治州、少数民族等地区的学生一直生活在富有浓厚民族气息的环境中,熟悉工艺品的制作流程;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十万个为什么”,有主动探索问题习惯,教师根据这些学情,就应该做足准备,如选择一些知识作为课程的铺垫,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来制订课程目标,界定难度,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包含经验性反思和理论融入式反思。经验性反思可使教学经验日趋成熟,但无法超越经验的局限,就象对一幅作品的评价,有时候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能以教师的经验限制学生的思想和判断。理论融入式反思可使教师的专业成长超越经验,反思的方法有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题研读、结合培训所得来反思课堂、课题研究等。

3.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设定应以“目标实现”为境界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依据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三维目标的实施应成为我们自觉化、习惯化的行为。

三、中学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设定、实施与检测

1. “三维目标”的设定

“三维目标”的设定首先要确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了解新教材提供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情细化成本堂课需要实施的教学内容;另外从知识与技能目标出发,设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年级上册《标志设计》有两个教学目标,即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的设计方法和运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山区姜山中学王老师的一堂《标志设计》示范课中,将总的教学目标细化成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过程目标(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和情感目标(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横向、纵向贯穿,具体落实。

2. “三维目标”的实施

一个学期的美术课程在教材编纂时都包含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领域,每一类型的美术课程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三种最基本的教学结构形式与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关系值得尝试。

(1)边教边学。这种教学结构有学生独立的学,但学习的独立性最弱。在时间上,学生学的独立性被频频插入的教师引导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在学习内容上,学生面对的问题情境和任务被教师的精细引导割裂成一块块,无法整体的解决问题。

改进:使教学过程设计更粗线条一点,尽可能地设计至少一个让学生能较长时间独立面对问题情境的学习过程,嵌入边教边学的环节中 。比如在课程中插入一个设计小训练,内容为前半段所学知识的运用。

(2)先教后学。学习的独立性较强。教师先教新的知识、技能、原理、方法,学生再独立展开练习。这种独立学习由于受到教师先教的影响,是一种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模仿和迁移学习。弊端体现在学生的初感很容易被破坏;学生很难获得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改进:教师先教时,宜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技能、原理方法;练习时可开展变式练习,如标志学习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3)先学后教。学习的独立性最强。学生先学,自主获取一定的知识、原理、方法,或自主提出新的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解决,教师后指导。这种方式由于没有教师的教在先,学生的初感最容易被保持。

改进:呵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多元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世界的多元视角,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出“原生性”的创造力。学生充分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教师的“教”能从最真实的学情出发,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

3. “三维目标”的检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关于一堂美术课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检测,手段有作业设计,课前、课后提问等手段,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①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美术知识;②学生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或前瞻,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并解决有关的问题;③学生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比如,如何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欣赏作品;④学生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美术学科问题解决的角度,则强调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美术现象的探究,并初步掌握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美术。教师可以预设并反思今天所备的课中,可以设计哪些“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哪些学习方法的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内心的丰富体验、态度,既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指科学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美术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美术课程注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在我们每一个单元课程中教师都要思考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习过程提供教的支撑。

真正的美术教育不能是片面的、走过场的、作秀式的形式主义,应该从“三维”课程目标的科学设定进行有效实施,美术教育应成为沟通社会的工具,应融入在社会与生活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社会,要重视美术作品的叙事功能,其内容应以议题为本,关注作品的时代文化传统、习俗及艺术家经验背景,其方法应重研究讨论,评价的对象也应从技术掌握的娴熟程度到对思想、观念的创新性方面。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三维目标有效性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