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个学习领域”开发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2016-10-08卞龙余
卞龙余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在美术教育乡土化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组织学生针对性参加校外美术活动,加强四个课型的学习。
一、巧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在这一学习领域,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将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生态游、写生等方式,到以上地方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巧用“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学生游览高邮湖、蝶园广场、人民公园等地时,可以让他们观察野外各种花卉,发挥想象,设计创作花卉图案,运用在服饰、刺锈、编织等生活领域的各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家乡高邮地处淮河下游,高邮湖畔,是中国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基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家乡独有的服装产业基地,把它与美术教材中的《服装设计》一课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欣赏古今服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通过为家乡设计品牌服装制作,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高邮素有“全国集邮之乡”的美称。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家乡的邮文化资源进行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集邮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另一方面又可让学生动手设计家乡风光的邮票、明信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三、巧用“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在这一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录像、搜集照片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资料,通过放映幻灯录像、展示图片、介绍文字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当地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欣赏乡土美术文化,感受乡土美术文化的浓浓气息。高邮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鱼米之乡,美景无处不在。无论是世界文化遗产——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还是众多诗人倜傥论文的古文游台;无论是充满怀念味道、青石板错落的南门大街,还是坐落在湖心岛上的镇国寺;无论是古老的驿站——盂城驿,还是发现石器文化的龙虬庄……美有千万种模样。
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视频,然后做成PPT,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我还让学生课前上网搜索一些相关景点的历史简介,搜集当地历史名人的生平、小故事等,增强学生的美术人文底蕴。另外,我们还可组织学生对每次游览活动中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事件和活动进行评述,激发学生对来自身边的“美术现象”进行评论的热情。
四、巧用“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1)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究美术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探索活动,调查当地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根据节日的特征,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创作和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某一领域的优秀文化。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对家乡传统的“双黄鸭蛋节”等活动的探究,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通过对家乡临泽高跷、卸甲的布袋偶及民间的捏巧艺人、糖塑艺人等艺术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探究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以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为目的的综合探索活动,调查美术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运用及其关系,用图文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如在教学中,我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以“美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校园环境,形成关注环境、关注自然的意识。在美化校园的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造精神,培养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创造成果。
总之,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将乡土文化引入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文化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