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当彰显生活教育理念

2016-10-08钮庭友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陶行知理念历史

钮庭友

生活教育理念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操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教育理念设计和组织历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一、联系时事政治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历史就是一段漫长的生活,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特别是他们普遍关心的时事政治开展历史教学,达到知古论今、古今对比,以深化理解加强教育。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了解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出这一场战争必败的原因。接下来联系到现在的中日关系,联系到现在的中日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从两国综合实力的巨大反差,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国防力量快速发展。结合时事政治,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特别是了解我国当前国防现代化和军事实力,和抗日战争时期、清王朝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二、发掘民间资源辅助历史教学工作

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在民间生活中还有着一丝一缕的痕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将这些残存的资源汇聚起来,就能够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历史图画,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之前,笔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痕迹,寻找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等方面息息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具有更清楚的认识。学生可以询问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从小的方面了解对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影响,这样的生活感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笔者还鼓励学生搜集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例如过去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工厂,到现在自动流水生产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正是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生活中搜集的资料信息对比,可以为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三、自主搜集素材支撑历史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中,深入生活中,不仅学习理论而且尝试自己去分析研究,达到提高学习综合能力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中感知生活,利用多种路径搜集和教学相关的内容,依靠自己的努力拓展知识面、拓宽视野,加强学习方面的研究。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去了解我国外交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了解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联系当前军队深入改革的目标方向以及预期成效等。这些方面自主搜集的素材有些来源于生活中的渠道,有些来源于网络、专业书籍等,只要认真搜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就能够充分拓宽知识面,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直接接受历史知识点,而是通过深入生活拓宽思路,自主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这才取得了历史学习丰硕的成果。

四、深入生活调研延伸历史教学工作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思维分析研究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充分的拓展,特别是延伸到生活中彰显生活教育理念,培养调查分析能力,这是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资料,深入生活去研究世界,深入生活去揭示道理。例如《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调查》一课教学之后,我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调查的方向是“解放后、改革开放前、现在”三个时间节点,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衣食住行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调查研究既要着眼于本地区不同阶段发展的现状,从经济数据、图像资料的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家庭、个体生活,从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较好地体现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与认识。通过这样的分析调查研究,学生从生活中的数据、案例进行梳理总结,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等,这样就充分彰显了生活教育理念,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当今高中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将生活教育理念贯穿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拓展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理念历史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历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