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新常态下的娄底教师培训思考

2016-10-08邹兆林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娄底市培训建设

邹兆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改革、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先行。随着湖南省娄底市(以下简称“娄底市”)融入长株潭大城市群的建设,从全局性意义看,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趋紧迫,而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新时期娄底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我们的师资培训机构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名培训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好娄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一、娄底市教师基本情况

娄底市地处湘中,辖两县两市两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市各1个,总人口460万,新化、涟源、冷水江划归武陵山片区。全市共有普通高中43所,普通初中237所(城区35所、农村202所),普通小学924所(城区98所、农村826所)、教学点234个,幼儿园178所,教师共计4.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60%以上。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由于注重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但仍存着在很多问题:

一是教师缺编较多,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学科结构不合理,新教师培养周期过长。

二是少数单位的领导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工作忙为由,拒派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财政的继续教育经费没到位,基础设施落后,培训环境较差,教师参陪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是娄底市农村教师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较低,教育教学资源贫乏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导致了全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五是培训方法单一,内容过于统一,且不成体系,随意性很大,不能体现教师所需,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流于形式,不利教师发展。

六是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

七是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机构定位不准,职能不明确。

八是师资欠缺,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九是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欠缺,评价流于形式。

三、创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应对策略

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常态,秉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根本宗旨,发挥“研究引领、管理服务”基本职能,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有序开展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实现“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和谐发展”。

总体要求表现为八个“新”:以支持系统建设为基础,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迈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步伐;以培训体系改革模式创新为抓手,建立提升培训质量的新体系;以上下联动为关键,统筹协调,发挥中心的纽带作用,开创娄底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格局;以校本培训为前提,营造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新模式;以“国培”为引领、“省培”为拓展,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走向全省、全国的新品牌;以提升中心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保障,奠定中心发展的核心基础,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作出新贡献。

1. 加强支持体系建设

从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培训者培训、平台建设、优质课堂空间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支持系统建设着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市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以丰富优质的培训资源来满足校(园)长、教师的多元化培训需求。

——创新校(园)长、教师培训课程建设与开发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课题)研究为载体,建设与开发主题式的培训课程,在菜单化、选择性基础上,形成具有多样化、选择性特点的校(园)长、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体系。

——加强和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以深入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微课程”开发为抓手,进一步形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体系。

——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机转型发展示范校遴选,推动培训机构转型发展。新遴选一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推动高校基地与省级基地校(园)联合申报开展和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不断提升名师效应。培养和选拔娄底市骨干教师,成立 “娄底名师工作室”,探索激活教师发展动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机制。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优秀的兼职培训者。从基层学校的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娄底名师、娄底名课程团队、娄底名班主任、娄底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等教育教学的领军人才中,选拔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兼职培训者;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一批优秀的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培训者,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库。

——建成包括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科研及培训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娄底市师资培训平台,为全市中小学开展资源共享、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学习等提供信息化支持平台,并实现省、市、县、校四级平台互通。

——推进优质空间课堂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互动互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培植和发现先进典型,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有效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教育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好服务支持。

2. 加强培训体系改革和创新

以培训体系改革和创新为抓手,构建“国培引导”“省培拓展”“市级指导”“县级辅导”“学校督导”“教师主导”的培训管理机制,形成 “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体系。以“国培”为引领,“省培”为拓展,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对全市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教师培训计划具体实施,各中小学校要督促引导各岗位教师个体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参与研训的自觉性。参培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参与,主动将培训所学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3.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配备必要的党务干部,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适度加大发展教师党员的力度。

——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明晰师德底线和红线,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4. 加强校本培训

以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为主要模式,深化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完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系统,形成“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协调机制。以“集中培训—网络研修—骨干引领—校本研修—文本自学—训后跟踪”的混合式培训新模式,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中小学校的常规性教学研究活动一定要结合教师培训的知识点,形成教—研—训一体化格局,使之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办校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要对各中小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进行综合指导和评估,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意识,培养自主研修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努力造就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娄底市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校(园)长、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育教学的领军人才。

5. 全力推进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以“微课程”开发为切人口,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手机、照相机、投影仪、电脑等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乡村教师信息化硬件资源的不足。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6年全市完成区域内教师全员培训任务的65%,2017年全市区域内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基本完成。今后,每年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6. 加强城乡学校校际联盟活动的实施

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区学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定期组织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送教或者讲学,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开展校际交流或跨校兼课,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7. 加强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培训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培训教师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培训者考勤和培训内容的评价,又要重视培训后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既要注重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过程的评价。

四、开展好教师培训的保证措施

1. 组织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教师工作科宏观指导,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联合教科所、电教馆、各机构和省级培训基地校,创建“前后衔接、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左右沟通”的工作机制,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教师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措施,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培训机构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各学校相应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有关教师培训的工作和任务,制订本校师资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2. 经费保障

“十三五”期间要按政策落实师资培训专项经费,继续加大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量地开展奠定物质基础。一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114号)精神,“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从教师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师培训经费,由培训机构统筹安排使用。三是从城市教育费附加里面解决部分经费,加强教师培训的机构建设,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培训能力,努力把教师培训机构打造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航空母舰”。四是争取社会的赞助,缓解财政对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不足。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保证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各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每年公布一次,自觉接受教师监督。

3. 制度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列入相关评优和学校发展性评价的考核指标。各中小学要建立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档案,并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聘任、晋级、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按照娄底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娄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娄教发〔2010〕27号)精神,制订娄底市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相配套的表册,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平台”,完成与省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系统的对接,建立和完善《娄底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各学校要配备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员,具体负责学时登记管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建设工作。

4. 外围保障

接受上级特别是教育局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正确开展。处理好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与所在单位的关系,搭建良好的培训环境。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的联动,构建良好的办学环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紧扣地方需求,突显地方特色,拓展培训类型,形成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培训形式。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师资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娄底市培训建设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论 道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娄底市首届奇石文玩展览会盛大开幕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