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10-08林燕霞
林燕霞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盆腔炎时应用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电图科2014年1~12月之间,临床确诊60例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用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但增加了物理方法;对比两种疗法所产生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33%,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P<0.05)。结论 治疗盆腔炎应用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具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盆腔炎;物理方法;左氧氟沙星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85-03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对其病情归纳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由于该病有较强迁延性,复发后对妇女身心造成严重损害,使其生活质量和情绪均受到较大影响。临床治疗盆腔炎时,通过对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全身抗炎,并通过灭菌作用消除其体内盆腔脏器及周围结缔组织被感染情况。我院心电图科为了提高对盆腔炎治疗效果,在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增加了物理方法以提升疗效,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之间,临床确诊60例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范围22~53岁,平均为(34.1±7.4)岁;病程20d~5个月,病程平均为(3.12±6.9)个月;盆腔腹膜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各9例,12例为生殖器炎性反应;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范围23~55岁,平均为(35.6±7.9)岁;病程23d~6个月,病程平均为(3 42±7.5)个月;盆腔腹膜炎和生殖器炎性反应各11例,另8例为盆腔结缔组织炎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 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药物治疗。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H20056031。生产企业:中诺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10粒/盒,口服。1日0.3~0.4g,分2~3次服用。
1.2.2观察组治疗 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增加了物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器械:微波治疗仪。型号:TJSM-92A。天津市赛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251477号。治疗方法:在患者骶部放置一块电极片,在肚脐下部放置一块电极片,控制电流强度在20~40mA范围内,电疗30min/次,以2周时间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物理方法作用:通过温热刺激作用,促进患者血运并帮助患者炎症吸收和消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改善,以及妇科实验室理化检查情况如何,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情况。
1.3.2疗效对比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改善临床症状情况、理化检查改善状况;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理化检查未见异常宫颈分泌物;有效=患者基本症状缓解,理化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见好转,理化检查未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均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理化检查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稍适休息后症状改善,其不良反应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期间,头晕和腹痛以及腹部不适,各有1例,患者经休息调整后症状改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
3讨论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炎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及性活跃期女性人群中。导致患者盆腔发现炎性症状的原因,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病菌,通常患者被感染原因较为复杂,多以混合感染为主,一般女性机体能够对病原菌有天然免疫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原菌。由于盆腔炎诱因较为复杂,导致患者经治愈后较容易复发,给女性患者生活带来较大困扰。
贺小玲通过对13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发现,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虽也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盆腔炎迁延性强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身心均受到严重伤害,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了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该药作为广谱抗菌药在治疗中起到了抑制细菌DNA复制合成的作用,使得对照组取得了总有效率为70.00%的灭菌效果。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与对照组相同,但联合了物理疗法治疗盆腔炎,在治疗中通过温热刺激效应使得盆腔血液循环加增,使得炎症的吸收均得到有效促进,在止血同时还起到了扩张血管的功效,因此,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达到了消肿和消炎的作用。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应用了左氧氟沙星治疗,每疗程20d连续2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对比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观察组不仅应用了药物治疗,还联合了物理方法治疗盆腔炎,经过连续2个疗程治疗,高切全血黏度值、低切全血黏度值、血浆浓度值对比,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1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3.33%。结果与顾晓劫报道的具有一致性。
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优势在于:观察组临床治疗时,通过物理方法来配合药物治疗,在巩固左氧氟沙星抑制DNA螺旋酶活性作用同时,还通过温热超短波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治疗中将其中一块电极片置于患者骶部,来促进其盆腔血管扩张,在增进其血液流速同时促进其静脉回流;同时患者肚脐下部同样放置一块电极片,同样起到促进血运和静脉回流作用,这样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吸收盆腔炎症,并最终帮助患者消除盆腔炎症。同时微波理疗方法的应用,不仅发挥了左氧氟沙星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旋转酶活性,还抑制了病原菌在患者机体内再复制,激活了患者血运和提升了患者免疫能力,有针对性的抑制了侵入患者体内病原菌的顽固性。根据实验室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可见,通过联合治疗纠正了患者电解质失衡现象,对其酸碱平衡起到了协调作用。通过微波使得带电离子和分子摩擦发热后,既可以起到增进组织凝固和止血作用,还能够在扩张血管同时促进血运,以促进组织代谢进而起到消肿和消炎的功效。
综上所述,治疗盆腔炎时应用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者提高免疫力,同时有效扩张患者血管并促进血运,可见物理方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具临床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