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小型水电开发项目环评要点
2016-10-07姜云鹏郭肖娟
乔 玉 姜云鹏 焦 莹 郭肖娟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小型水电开发项目环评要点
乔玉姜云鹏焦莹郭肖娟
环境影响评价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重要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我国先后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若干相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有着严格的保护要求。小型水电开发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污染相对较小。在整理总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以贵州某水电站为例,探讨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建设小型水电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源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水电开发项目
贵州水力资源位居全国第6位,为首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的省份。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实施 “以电代燃料”的生态保护工程,将部分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有效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天然林。同时,建设小水电工程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本文以贵州省某小型水电站为例,初步探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小型水电开发项目需注意的环评要点。
拟建的贵州省某水电站为引水式径流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小 (2)型工程,装机容量为2×4 000 kW,多年平均发电量2 017.6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 522 h。工程位于贵州省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内。该饮用水水源已于200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划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该水电站规模较小,但选址环境较敏感,且在未办理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后被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勒令停工,并补办环评手续。本文在这种背景设定下探讨此项目环评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项目与法律、规划符合性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1 与相关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工程特点、环境现状及相关规划情况,一方面分析工程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另一方面分析工程建设与相关政策、规划的协调性。本文主要以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与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规划的符合性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1.1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工程为水力发电类建设,属于政策中“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2与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的符合性
工程位于某水电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本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营期污废水均不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也不设排污口,不会污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工程总体上是符合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内容。根据水力发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特点,此类项目不可以在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建设,在准保护区内可以建设。
2 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工作中应充分收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尤其是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资料及该保护区内近3年已报批水电类工程环评文件。
工程引用所在水源保护区相关资料,根据HJ/T 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准保护区外边界一般为保护区水库的汇水范围边界,而该边界往往就是可以视为一个生态单元的边界。生态环境相关资料有相当部分与本工程有着较好的可类比性,资料筛选需要考虑因素详见表1。
水环境、大气环境可以选取3年内的环境监测资料,但是由于周边环境比较敏感,应进行实测。声环境基本无可类比性,以实测为主。由于水源保护区内相关环评文件编制时间较早,相关数据和调查结论需考虑时效性,资料需校核后引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查勘和现状监测数据,补充完善环境现状调查资料。
表1 生态环境资料可类比分析考虑因素一览表
3 环境影响分析要点
基于水电项目环境影响特点,环评工作中主要将生态、水环境和固体废物影响作为评价重点。
3.1施工期
本工程已开工建设、施工期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对已施工部分内容以回顾性影响分析为主,明确工程已经造成的环境影响情况。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问题,造成的环境影响如实地反应在环评文件中,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部分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未施工部分按照环评常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同时,需结合已施工部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的环保要求。
3.1.1已施工部分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由于这部分影响已经发生,采用常规的预测方法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法,可参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方法和思路,结合实地调查及施工监理报告进行。工程于2009年开始施工,2010年3月停工。施工营地已基本建成,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其余工程仅做了基础性开挖。
3.1.1.1生态环境影响
根据施工现场查勘与环境现状资料,实际测量并图示各施工临时占地面积,调查施工过程对植被实际破坏面积和类型,分析评价施工占地合理性、施工方式的环境合理性,针对现场问题配合各监理部门及时提出整治措施。
3.1.1.2水环境影响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坝址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养护和机械冲洗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主要含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若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3.1.1.3固体废物影响
工程共设置3处渣场,均位于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经现场实地调查,3处渣场共有1 500 m3弃渣。其中的两处渣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已造成不利影响,需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在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3处渣场应重新选址,并对现有弃渣及时清理至水源保护区外。渣场选址应符合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并保证运距适中。施工期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施工区没有残存生活垃圾。
3.1.2未施工部分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未施工部分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与预测。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第六十条,正常情况下,施工污废水禁止向河流排放。施工期间产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生产过程用水,生活污水全部回用于绿化洒水,不外排。事故性排放采取完全混合模式,预测事故状态下生产废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固体废物污染源包括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弃渣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工程建设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占地、人员进驻及施工活动等,其影响主要限于施工区范围。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影响范围主要在大坝至厂房之间及其附近的水域。
3.2运营期
水库建成后,蓄水过程、大坝拦河过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过程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2.1.1对水生生态影响
水库蓄水后,会使得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向湖泊、水库生态系统演化。库区周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一些喜湿、速生草本植物或湿地植被将在短期内可形成小群聚或优势种群。同时,库坝的截流改变了原有河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引起库区及下游生物的重新分布。对于新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库区建设又将为一些物种提供繁衍的环境,如适宜于在静水中或缓流中生活的物种,以及水禽等数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水流变缓,水深增加,使得喜激流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减少,而适宜静水生活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增加,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为鱼类生长繁衍提供食物和栖息、产卵场所。
3.2.1.2对陆生生态影响
水库蓄水后,一些原生活于库区范围内的陆生植物会消失,进而使得该范围内的陆生脊椎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迫向高处转移,因水库是小型的峡谷河道型水库,水库淹没面积小,不会对动物的种群数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淹没对库区的陆生生物的影响在范围和程度上都较小。
3.2.2水环境影响分析
3.2.2.1对闸坝阻隔减脱水河段的影响
水电站取水将导致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水资源变化,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减水区的环境影响有消极作用。为使下游减水河段生态环境不受影响,需要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补充坝址以下减水河段必须保持一定的河流生态需水量,以减轻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2.2.2库区水环境影响及富营养化问题
工程建成后,受拦河坝的影响,库内水位将抬高,水体流速减缓,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迁移和净化能力将产生一定的变化。
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流流态结构的变化 (流速变缓,水深加大)以及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逐渐释放出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为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水流结构和营养条件,库区水体诱发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拟建水库蓄水前必须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对库区盆底进行库底清理,水库运行期必须严格控制库区周围及其上游流域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源,防止库区富营养化的发生。
3.2.2.3输沙问题
水库修建后,入库水流以较高的流速和紊动状态进入水库内转变为低速缓流时,挟带的泥沙就淤积下来。由于回水影响,河道和滩地流速减小,较粗的颗粒 (包括推移质)以三角洲形式淤积下来,而较细的颗粒特别是黏土易淤积分布在库区内较下游的部位,或保持悬浮状态,因此,水库修建后上游流域的大部分泥沙将会逐年淤积在水库内,使得水库内泥沙与建库前相比会逐年增加。
3.2.2.4生产废水
水电站在运行期间本身没有污染物排放,但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产生少量跑、冒、滴、漏废油以及润滑油等进入水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建设事故隔油水池,在事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期间收集这部分生产废水,以防止对库区内及下游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3.2.2.5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电站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该部分污水应经二级处理后全部回用,禁止外排。
3.2.3固体废物分析
电站运行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废机油对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保护措施
4.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严格执法;施工期要尽量控制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落实生态环境恢复和景观绿化;优化电站各建筑物及构筑物外观设计,在造型、色彩、布局上与景区的景观保持协调,开挖线周围裸露剥离面种植植被遮蔽;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下放生态基流:蓄水期推荐选用1台水泵抽水下放生态基流;运行期溢流坝堰顶设有闸门,将闸门开启一定的高度下放生态环境用水。
4.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生产循环补充用水或浇灌周围植被,禁止排入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干燥后与固体废物一起处置。机械及汽车冲洗废水拟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的方法对该废水进行隔油处理,处理过的出水用于浇灌植被或洒水降尘,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高含油废水委托外运处置。生活污水采用接触氧化工艺,出水用于直接回用,禁止排入河道。
4.3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生活垃圾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消纳处理。由于废机油为危险固体废物,要求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理。
4.4水土保持措施
各工区采取临时拦挡防护、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弃渣场堆渣前先修建挡渣墙拦挡,并设置截水沟,堆渣结束,覆土并进行植被恢复。营运期在采取有效的水保措施以及绿化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水土流失量将大为减小,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5 结语
本文列举的贵州某小型水电站位于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所处环境较为敏感。项目在与法律、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环境现状调查中资料的引用,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此外,还应重点关注项目工程分析、选址可行性分析、环境风险分析等方面,为同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乔玉女工程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姜云鹏男工程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焦莹女工程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郭肖娟女助理工程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
TV213
B
1007-6980(2016)03-0023-03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