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火车“意外”走红
2016-10-06
7053次列车是全国最慢的火车,它运行全程184公里,用时近6个小时,平均时速32公里。全程票价11.5元,各站之间的票价仅一元。
这趟列车本来只是一列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铁路职工通勤车。大约四年前,一些拍客将火车照片发到网上,“陈旧的车厢和低廉的票价,引起了人们对绿皮火车的怀念”。
翟涛觉得不仅仅是为了便捷省钱,“人们对绿皮火车的怀念,是因为它象征着年轻时的远行、奋斗和梦想”。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锋
发自山东淄博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谢卓芳
乘务长刘国行今年56岁了,默默无闻开了一辈子绿皮火车。眼瞅着快要退休了,他却没想到自己执开的7053次绿皮火车,竟然一下子火了。
为什么火?就因为慢。
7053次列车,一列由内燃机车拖挂四节车厢的绿皮火车,缓缓穿梭在山东淄博到泰山的山林间,全程184公里,单程用时近6个小时,平均时速32公里,算得上目前全中国最慢的火车。这趟车还特别便宜,全程票价11.5元,站与站之间的票价仅一元。
在中国,人们对绿皮火车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它嘈杂拥挤、运行迟缓;另一方面它承载着远行的青春梦想和对物美价廉的渴盼。1990年代以前,无数绿皮火车蔓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此后,中国历年推行铁路大提速,绿皮火车逐渐完成使命淡出历史舞台。
这列行驶在山间的7053次绿皮小火车,意外地勾起了人们的回忆。有人专门从济南、北京赶来,就为了找个临窗的座位待上6个小时,怀念过去的缓慢时光;有人晒出只有一元钱的车票,感叹它是时代里“最便宜的火车”……
车上没有空调,只有摇头的风扇,但人们更习惯打开车窗让风呼呼地吹进来。缓慢行进的7053次列车,就是每个人心中那列独特的绿皮火车。
乘务长的职责
2016年9月8日清晨5点多,淄博,山东中部的这座小城还没有完全苏醒,东方的天际只露出一抹亮色。
刘国行早早走出家门,赶往淄博火车站。作为7053次列车乘务长,今天是他当班的日子。路经快餐店,他买了四个肉馅儿火烧和四个不带馅儿的火烧,当做在火车上的三餐。
5点40分左右,他走进火车站前的检查点,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开火车不允许酒驾,前晚也不能喝酒。”刘国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站台车道内,各列红色绿色的带空调的、特快列车整齐排列,蓄势待发。只有四节车厢的7053次显得格外小巧。墨绿色的车厢上印着白底黑字,“泰山—淄博”。
乘务长属于技术工种,火车车厢从出库到运行再到返程入库,所有技术问题均由刘国行负责解决,责任重大。
列车发车前,刘国行要对车厢进行繁琐的检查。他首先在车厢尾部挂上红色的尾灯,再在首尾各挂上一面红旗。这杆红旗代表至高无上的命令,“只要红旗在,表明正在检车,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开车。”
挂上红旗后,刘国行拎着锤子和手电筒,围着车厢叮叮当当地敲打,敲敲轮子,看看弹簧。检查完毕后,他撤掉一端的红旗,机车车头开始与车厢连接,他再次顺着车厢检查列车的普通刹车和紧急制动。检车持续约一个小时,而这样的检查,每次发车前和收车后都要进行一遍。
早晨6点52分,乘客们检票登车坐定,只有四节车厢的7053次列车准时发车。
这一天,从始发站上车的乘客多达百人,多数是淄博地区爱好旅行的“驴友”。7053次穿过淄博南部山区,沿途的风景、农家饭和各式各样的集市,吸引着许多“驴友”乘坐这列绿皮火车。
7053次列车没有配备常见的推着手推车的售货员,因此整列火车运行当中,没有“啤酒饮料矿泉水”,也没有“花生瓜子八宝粥”。这趟火车跑得慢,也基本上不超载,所以也没有人喊“把腿收一收”。
除此之外,7053次列车拥有人们对绿皮火车永久的印象,皮革座椅,摇头风扇,上下开启的车窗,以及——慢。
驴友的最爱
在行驶了48分钟之后,7点40分,7053次抵达26公里外的临淄区火车站。两千多年前,临淄曾是齐国国都,人们出行依靠步行和马车,步履缓慢。
从临淄开始,列车运行方向需要变化,机车车头也将从车头调换到车尾。乘务长刘国行照例把繁琐的车检再重复一遍,挂尾灯,插红旗,指挥机车和车厢分离,检查连接管口,机车连接,测试制动装置。一切完备后,发车。
其间,一列白色动车从绿皮车旁疾驰而过,像是两个时空的撞击和交接。
离开临淄区后,四节车厢的7053次驶入南部山区,如一条短小的蛇,穿行在山林中。乘务长刘国行望着窗外,列车进出隧道,光线忽明忽暗。
刘国行出身于铁路世家。清朝末年,爷爷曾为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抗战时期,父亲被迫给日本侵略者修筑铁路。1949年之后,铁路仍然属于军事战备设施,火车都是绿色的。
1952年,刘国行的父亲被抽调到北京开专列,多年后他回到淄博,被安排进工会担任领导工作。但刘国行的父亲拥有与那个时代相匹配的性格,他认为工人应该下到一线,于是拒绝了工会的工作,一直担任检修火车的工段工长。
8点14分,7053次停靠南仇小站,上来的乘客依然是许多背着登山装备的驴友,车厢略显拥挤。
行驶在辛泰线上的7053次列车,共历经12个小车站,几乎逢站必停。不同于其他火车的是,除了淄博站、莱芜东站和泰山站卖票,其余停靠站都是上车补票。列车上专门配备了一名售票员,负责给乘客办理补票手续。7053次列车的票价比高铁票低了太多,全程票价11.5元,各站之间的票价仅一元。
铁路沿线的山区景色和农家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驴友,是这列慢火车忽然火爆的主要原因。7053次列车本来只是一列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铁路职工通勤车,刘国行说,大约四年前,一些拍客将火车照片发到网上,“陈旧的车厢和低廉的票价,引起了人们对绿皮火车的怀念”。
此时淄博南部山区的景色正美。时值秋收季节,从车窗望去,田地里金灿灿的玉米已经成熟,山上的山枣正是最甜的时候,如果日子合适,还能赶上乡村的集市。
9点28分,列车抵达源迁站,驴友们欢呼着下车,奔向高山和农村,车厢内顿时显得很空荡。
73岁的源泉镇农民李明军拎着一包玉米从这一站上车,他对7053次有着浓厚的感情,“坐了快40年,这趟车有我一份功劳。”李明军说,1970年代,他曾作为支援建设的农民工,参与修筑辛泰线,“任务是砸石子,铺铁道,砸一筐给几分钱。”
辛泰线的修建同样是出于战备考虑。1960年代末,山东省根据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和“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决定修建辛泰铁路。
历时数年,7053次于1970年代通车后,除了执行战备任务,另一个用途是运送沿线上下班的铁路职工,延续至今。▶下转第3版
“机车每天烧油起码9000升,现在是赔钱运行。”一名铁路职工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说,由于驴友坐车的越来越多,铁路通勤职工有时候没有位子坐,只能站几个小时上下班,这样也增加了列车员的工作量。
绿皮车往事
7053次列车抵达莱芜东站是在10点54分。火车上没有餐车,在16分钟的停车时间内,刘国行迅速吃完三个火烧,喝完一杯水,匆匆解决了午饭。
随即,他来回巡视车厢,从配电箱到控制箱、窗户、风扇开关,都要检查一遍。这套工序他执行了近三十年。
刘国行1989年调入济南铁路局青岛分局火车检修车间,拜师学艺三年,考试合格,一步一步成为一名高级检车员。1992年,他执开的第一辆火车,也是一列绿皮火车,从淄博经东营到南京的浦口。
彼时,绿皮火车依然是全国通行的主流客车,但它时速缓慢,不足50公里。整个中国历经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后,绿皮火车愈发显现运力不足,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出现之后,铁路运力更是捉襟见肘。
当时最好的解决的办法是调集更多的绿皮车,增加运力。1993年临近春节,刘国行接到铁道部的命令,要求屯兵武汉。“所谓屯兵,就是从客流量不大的铁路局,抽调列车到客流量大的局。”在当时铁道部的语境中,铁路仍然带有浓重的军事战备意义,各铁路局支援春运的行动,称之为“屯兵”,下达的任务称之为“命令”。
刘国行随一辆绿皮火车从济南开到武汉待命。他们在武汉接受的任务是,把乘客从武汉运到福州,然后从福州回武汉;再把人从武汉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人回武汉。“那时候,从武汉到广州,要跑上一天半到两天。”刘国行说。
这次屯兵,让刘国行见识到了绿皮火车的运力,也见识了乘客的忍耐力。“坐席下,行李架上,厕所里,洗脸池上,全都是人。”刘国行说,过度拥挤与当时指挥员没有经验有关,往往有多少人就放多少人进站,人们想方设法钻进车厢,直到再也进不去人为止。
那时候的绿皮车厢里,乘客多到列车员根本无法打扫卫生,车到终点时,人们吃剩下的甘蔗皮,多到甚至能没过坐席的高度。
更让刘国行称奇的是,只要火车运行后,在这个逼仄嘈杂的空间内,拥挤的人们总能想到和谐相处的办法,他们不仅能一起嗑瓜子、吃水果、打牌,还会彼此谦让,为对方腾挪空地。
但火车超载给检车员带来巨大安全压力,“各车厢的乘客数量不一样,车厢连接处的弹簧和车钩容易磨损失效,发生安全事故。”刘国行记得那时候,他经常是从乘客的身上爬过去,甚至是趴在乘客身上,检查车体零部件,乘客也欣然配合。
如今,尽管刘国行依然巡检绿皮火车,但他再也不用担心出现往日的拥挤嘈杂。1990年代后期,刘国行执开的绿皮火车陆续停运,2000年,他被调入7053次列车,成为这列小火车的乘务长。此时,全国列车已历经三次大提速,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0.3公里,更快更舒适的空调车、特快、直达车,在全国蔓延。
无论从车次到乘客,绿皮火车正变得日渐稀疏。如7053次列车那样慢慢开的绿皮车,已经越来越少了。
“远行、奋斗和梦想”
大部分驴友从源迁站下车后,刘国行再次巡检列车,车上只剩下沿线农民和铁路职工。7053次曾是山区农民出远门的重要交通工具。
李明军这次乘车,是专门给在泰安工作的儿子送几根新收的玉米尝尝。这个坐了40年7053次的农民记得,以前车厢内尽是挑着花椒大枣进城卖货的农民,第二天再挑着日用品回村,上车如到家,“以前是农民坐车进城卖货,现在反过来了,城里人坐着这车到农村赶集”。
也并不都是美好回忆。刘国行执开7053次的第一年,巡车检车时,看到一个农民扒火车,从车厢外掉了下去。2011年,一个农民骑摩托车强行闯杆,与火车发生碰撞,当场死亡。最近的是一个月前,有行人挡道,列车紧急制动,刘国行下车检查时摔伤了胯骨。
年轻人翟涛一直是7053次列车的忠实乘客。翟涛的老家位于太河镇的山里,从淄博坐汽车回老家,他首先要花4.5元坐车到淄川汽车站,再花6元到太河镇,折腾下来要两个小时。冬天大雪封山,山路难行,而坐这趟绿皮火车,不仅顺畅许多,而且只要4元钱就够了。
翟涛觉得不仅仅是为了便捷省钱,“人们对绿皮火车的怀念,是因为它象征着年轻时的远行、奋斗和梦想。”
翟涛如今是淄博一所中学的老师,2004年,他曾乘着7053次绿皮火车从镇上到市里,又登上另一列绿皮火车从市里到省城上大学。毕业后,他从济南到北京找工作,站了9个小时,乘坐的还是一列绿皮火车。
但绿皮火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动车和高速铁路相继涌现,绿皮火车的轨迹渐渐从铁路运行图上褪去。
56岁的刘国行觉得自己就是绿皮火车的一个轮子,虽然破旧迟缓,但稳重踏实,他希望能稳稳当当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午12点41分,在穿越了159个涵洞、56座桥梁、22座隧道之后,7053次绿皮火车抵达泰山站,准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国行、李明军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