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山脆李”的电商掘金之路

2016-09-30吴愚鲁

当代党员 2016年17期
关键词:巫山供销社项目组

吴愚鲁

2016年7月6日,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

在媒体闪光灯的映照下,“李行天下——2016巫山脆李北京推介(品鉴)会”拉开帷幕。

望着推介会盛况,巫山汇创客公社负责人王阔有些激动。

王阔明白,随着“巫山汇”品牌蜚声全国,古老的巫山脆李开始在年轻的电商平台上焕发生机。

打造新“引擎”

2015年,巫山县供销社主任蔡巍开始操办一件大事。

巫山县供销社响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准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

当时,不少农村都已建立了电商平台,但是大部分尚处在简单地“买进卖出”的初级阶段。

而巫山,则希望推动农村电商向高级阶段“进化”。

“我们希望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名优农产品实现生态产业化,形成线上线下相配合的集约化产业链,打造新型农业品牌。”蔡巍说。

按照这个计划,县供销社将当地农产品“老字号”——巫山脆李作为突破口。

可是,作为一个传统农业项目,脆李的生产销售尚处于各自为战、风险自担的原始阶段,不能胜任电商“品牌”重担。

“要打造电商品牌,必须先对脆李进行全产业链改造,使之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要做到这一点,仅凭供销社很难做到,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蔡巍说。

因此,县供销社开始谋划:为脆李打造市场化平台。

这时,蔡巍遇到了王阔。

王阔是巫山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重庆主城区,从事商业项目推广。

经人介绍,蔡巍找到王阔,说服其回家乡创业,打造巫山人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平台。

王阔欣然回乡,成为巫山农惠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控股人,县供销社参股。

农惠源成立后,很快开通了巫山脆李官方网站及配套订购渠道。

与此同时,农惠源也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吸引本地加工、商贸等配套资源自发前来,为打造产业链做好资源和人才准备。

这就是县供销社和农惠源共同成立的巫山汇创客公社。

“除了农惠源,创客公社还吸引了其他农产品电商小微企业入驻,并注册了‘巫山汇’商标。”王阔说。

这让王阔很快聚集起一个“项目组”——借着巫山汇创客公社,他认识了淘宝运作、物流、订单管理等不同电商环节的“小伙伴”,成立了“脆李项目组”,共同谋划脆李电商发展大计。

上游正“本源”

2016年6月28日,巫山县脆李基地——曲尺乡,由巫山汇创客公社主办的“2016年巫山脆李电商销售官方开秤仪式”举行。

望着热闹的仪式现场,蔡巍心想:“电商启动,仅仅开启了脆李产业化——要保证‘水到渠成’,还必须从生产源头上提升品质。”

从前,名声在外的巫山脆李,其生产和收购环节各自为战,导致脆李大小不一、销路不畅。

为扭转这个局面,县供销社牵头组织了技术学习培训,又派出技术员进村入户,对脆李种植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

同时,由巫山汇创客公社组织销售员,对脆李开展统一成片收购。

从此,张波成了家乡人的“贵客”。

作为曲尺本地人,“脆李项目组”成员张波专门负责脆李订购。

脆李成熟后,张波就会穿行在家乡的山水林间,挨家挨户上门订货。

不同于以前少量收购的水果商,张波从来都是大手笔——整户按标准“包干”。

“比卖给‘散户’省心。”农户李久东说。

经过上游环节正本清源,脆李电商“源头”品质大幅提升。

下游畅渠道

2016年的一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位网络买家收到了一个标有“巫山汇——巫山脆李”的纸箱。

纸箱打开,一颗颗黄绿饱满的脆李映入眼帘。

这些脆李,从曲尺乡的李树枝头送到万里外的买家手里,前后不过48小时。

而就在一年前,脆李电商仅能卖到重庆主城区和四川成都等地。

变化从何而来?

第一步是通渠道。

一开始,“脆李项目组”接洽了顺丰速运。

“我们希望用优质物流渠道,迅速拓宽销售半径。”王阔说。

对方报价是:1件(5斤)脆李,48元运费——这让项目组难以接受。

这时,巫山县政府及时伸出援手——相关部门负责人与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题座谈,确定了战略合作。最终,顺丰把运费下调到1件30多元。

在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下,巫山汇除官网主渠道外,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官方淘宝店等网购渠道。

第二步是建节点。

巫山汇创客公社在曲尺乡建立起了脆李仓库。每天上午,农户只要把李子送到仓库,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清理和统一包装,送上顺丰冷链车,到半夜就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登机,发往全国各地。

第三步是合众力。

巫山汇创客公社依托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推出了“脆李分销”模式,打造脆李销售集群。

2016年,王阔召集入驻创客公社的电商微企,号召同行加入脆李分销。

“由我们统一发货,售后也由我们负责。”

“我们旗下脆李定价138元一件,给你们105元一件。”

“合力参与,就能形成脆李销售的集群效应。”

…………

在王阔游说下,不少微企动了心。

新模式一出,战绩斐然。

“我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脆李,一个月就赚了几千元。”蔡巍笑道。

推介“扬名”

2016年3月,曲尺乡,满山李花绽放。

不少遥控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机上镜头正对李林花海。

由创客公社主办的“巫山李花节暨重庆首届无人机航拍大赛”,正在火热进行。

举办这场大赛,绝不僅仅是为了“看热闹”。

“以前,巫山脆李品质虽佳,却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知晓度较低。”王阔说。

如何提升?

“我们的脆李定位为中高端消费人群——宣传上与其‘撒大网’,不如精准定位,针对消费能力中等偏上的群体投放广告。”王阔说。

于是,巫山汇启动“精准推介”,全面提升品牌知晓度。

“在主城地铁、轻轨1、2、3号线及部分住宅小区密集投放广告,同时,在政府推动下策划专场推介活动。”王阔说。

“精准”定位下,一系列组合拳旋即打出。

6月30日,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巫山汇脆李亮相全市农村电商展示展销活动。

7月6日,“李行天下——2016巫山脆李北京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次日就收到了500多份订单。

…………

至8月3日,巫山汇创客公社电商平台当年脆李销售结束。

“一算账,竟卖了1万多件,比去年增长了9倍,加上分销商的部分,2016年巫山汇脆李已卖了2万多件。”王阔笑了。

蔡巍也很开心:“有了脆李的经验,到今年冬天,巫山的纽荷尔脐橙也将通过电商卖向全国。”

猜你喜欢

巫山供销社项目组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巫山一段云·情寄天涯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愿做巫山一片云(男高音独唱)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醉美巫山赏红叶
巫山怪石——天岩记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