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院企合作医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9-30胡希俅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胡希俅

[摘 要]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满足医疗器械行业对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探索出了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有效的合作,提高了我校医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实现了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我校医电专业校院企合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将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持久更深层地走下去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2-03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充分认可,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医电专业)通过校校合作、校院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毕业生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待遇优厚。

一、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类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动手实践和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医电专业是集医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交融的一个专业,因而其实验室建设也有其特殊性。我校作为医学院校,开办医电专业,教学设备投入成本很高。医电专业是学校唯一的一个工科专业,很多实验实训设备都不能和其他专业共享,除必须投入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实训设备外,还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而大多数医疗设备价格都比较高。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用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医疗设备资源和场地,和他们共建相关实验实训基地,从而满足我校医电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三)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由于医电专业的知识跨度非常大,从基本电路知识到医学常识,从计算机基础到医疗设备相关知识,涉及医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所以医电专业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学校一般的专业课教师也只是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而对于具体的医疗设备维护使用等实际操作能力则相对比较欠缺;医院、医疗器械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又比较薄弱,很难胜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2]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派学校专业课教师到医院、医疗器械企业进修学习,学校对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系统性培训,可以解决医电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师资问题。

(四)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教材建设的需要

目前适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教材非常少,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疗设备相关的配套资料本身比较少,且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编写本专业教材要求编写者知识面宽,理论水平深,难度非常大;专业教材需求量小,经费少,即使教材完成了也很难推广,由于行业内部的竞争和技术的保密性,很多仪器结构原理和电路故障及维修技巧等内容都被企业内部保留,使教材的编写缺少很多有实用价值的内容。[3]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请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用他们的技术资料和维修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适合我校医电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

(五)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目前,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毕业生遭遇“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又遭遇“人才荒”,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用不到,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反而在学校没有学到;②实训环节比较薄弱,学生不能学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技能;③缺少实战训练,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就业市场和胜任企业一线岗位的工作。[4]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对我校医电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全新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医电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走与企业、医院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和创新了我校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医电专业 “1+1+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全程设计,分段实施,校院企联合,共同育人”的培养方案,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认知,初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的基本素养。学生第二学年在学校与医院共建的临床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教学医院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并安排见习,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第三学年在医疗器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历练,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完成由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同时促进就业双选工作。 “1+1+1”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我校医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与医疗器械行业需求相融合,为全国医疗器械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校院企合作,促进医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我校医电专业在校院企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的资源,将专业教研室设在学校和医院共建的临床学院,选聘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并组织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选聘的兼职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理论、教学规范、教学基本功等系统性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兼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变学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状况,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医电专业青年教师到医院、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双师”素质。通过校院企合作,我校医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校院企合作,共建医电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贯彻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五个对接”,学校始终坚持校院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与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立和健全了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实验实训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在医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校内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支持,使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与医疗器械行业接轨,能够达到专业的教学要求;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不断加大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的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临床学院建设专业课实验实训基地,在医疗器械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和医院、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有3个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实训室、3个专业课实验实训室和5个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了我校医电专业学生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和技能实训的需要。

同时,为了规范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5],更好地推进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学校与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定和完善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项目实训、实习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和责任,建立了良性的实训实习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

(四)推行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校院企互惠共赢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企业,服务医疗器械行业,学校与医疗器械企业联合,加强毕业生的实习管理,在实习中增加毕业生就业技能项目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本领和岗位适应能力。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建立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就业双选基地,让毕业生通过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赢得企业的认可,同时也能让企业在实习表现好的毕业生中找到所需要的人才。[6]

根据我校医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我校与广州市泰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和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湃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使每一位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就业,形成招生就业直通车。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入校后,本着自愿原则,即可与培养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培养单位根据标准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实习期间,学生免交实习住宿费用,并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实习地点由培养单位安排。学生毕业时,与培养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免去试用期,按国家政策及公司规定为毕业生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金,直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

三、总结与思考

校院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有效的合作,提高了我校医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实现了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我校医电专业校院企合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将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持久更深层地走下去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

[ 注 释 ]

[1] 赵善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8):73-74.

[2] 吴玉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17):183-185.

[3] 罗斌,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7(3):13-15.

[4] 兰虎,杨丽,陶祖伟.校企合作创新课程实训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192-196.

[5] 王庆.校院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J].继续医学教育,2007(34):16-20.

[6] 宋国华,崔明辰,张蕃,王福青,张福华,张云飞.依托高职集团实现校院合作双赢共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32-3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