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忧思与心灵救赎

2016-09-29文红霞

文艺评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生态

○文红霞

当代文坛

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忧思与心灵救赎

○文红霞

迟子建的小说是可以纳入生态美学观照的,她的作品中无论落笔令人沉醉的故乡风物,或是特异的人文风情,都以诗性的意境、干净澄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生存的体察和对爱与美的真诚信仰。在她的作品中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追求人类的身体与心灵、世俗生存与精神信仰的和谐。

一、自然与生态忧思

迟子建说:“对我而言,故乡和大自然是我文学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它们照亮和温暖了我的写作和生活。”①其实不仅仅是照亮,也是她作品里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她的生命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冯毓云说:“我以为迟子建对自然的崇拜是一种对人的存在的深深忧虑,是一种对生命存在根基的守护,亦是反客为主,将视自然为客体的人类中心主义彻底解构。”②我是深以为然的。

迟子建对自然,对美有一种灵性动物一样近乎直觉的捕捉力,这是化在她骨髓里的东西。从《北极村童话》开始,迟子建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明净天真的美。几乎在她每篇作品里都有优美澄澈、旖旎多情的自然描写,它们就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流淌在小说的森林里。在她的笔下,故乡景物是那么令人沉醉:神奇的白夜,宁静的村庄,醉人的都市,灵性的日月星辰,会流泪的鱼……它们生长在边远小城,自足完满,生机勃勃,充盈着生命的活力,散发灵性的光芒。甚至有论者说:“本质上,迟子建是一个自然风景画家,文字是她作画的工具,人物和情节不过是她颜料的一种。”③虽然有些武断,却也道出了迟子建热爱自然的特色。可以说,自然不仅仅是迟子建小说中大篇幅书写的内容,也是作家用以安顿心灵的彼岸世界,作家在对自然的书写与沉醉中念乡怀乡。

站在叙事者立场来审视《额尔古纳河右岸》,回忆传统生活方式、怀念已经频临消亡的古老文明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位已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我”给读者讲述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现状、人生信仰、民族性格及百年沧桑时,丝毫不让人觉得野蛮粗砺。鄂温克人有着原始先民的世界观,他们敬畏天地万物,认为它们都有灵魂。他们的吃穿住用皆来自自然,住的是希愣柱,逐驯鹿而居。既从山中猎取各种动物,也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那片山林,他们与大兴安岭和谐相处的关系,体现了一种互惠的负责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作者以对这种生存方式的深情回溯,表达了浓厚的生态文化忧思,即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作为一个从大兴安岭走出的作家,她对那片土地抱有极深的情感,她说:“我就是在那片土地出生和长大的。”④在小说中迟子建一直在思考和追问:古老部族究竟该怎样在现代文明中存在和谋求发展?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鄂温克人从深山中迁移出来,建立一个定居点,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以融入现代文明,这在主流话语的宣传中从来都是言辞铿锵、不容置疑的。然而迟子建以温婉的口气说,不对吧?古老的生活方式也很好啊,未必就是野蛮的,恰恰相反,它更靠近鄂温克人的灵魂,更贴近森林、星空和大地。鄂温克人就是大森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他们迁移出来很可能毁掉了这一部族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那些在文明旗号下的开发、建设也并不都是福音,反而带给山林生态以毁灭性的打击。铁路、公路修进山林,森林被大量砍伐,环境因此恶化,动物们无处安居,那些酷爱自由、热爱歌唱的鄂伦春民族的存在在这时显得很无助,他们一再躲避,就像山林中那些珍稀动物,却渐渐发现自己已无立锥之地。

作家对鄂温克人去向的关注也就是对大兴安岭,对地球生态命运的深切关注,她想用这种方式呼吁用心去珍爱自然,珍爱这个养育着我们,还将养育我们后代的星球。在生态梦魇威逼着我们的今天,各种频繁发生的强自然灾害,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涌现,这是非常具有警醒意义的。其实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⑤

迟子建似乎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她的短篇小说中早有描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就像一个隐喻,迟子建以忧伤的笔触书写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在掠夺中滋生的精神危机。小说中的乌塘因诸多小煤窑而灰暗肮脏,平时烟尘密布,下雨都是黑雨,但是它的黄昏在阳光下又有着莫名的美,就连它的街巷都有着诗意的名字:青泥街、落霞巷、月树街等。但是再美的名字也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一个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城市,也是人们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极为糟糕的城市。众多的煤窑给少数权贵带来滚滚钱财,却把以蒋百为代表的无数个矿工的青春、生命和他们家庭的幸福埋在了地下,把一个肮脏破败的城市留给了居民。也因此滋生出黑暗与罪恶。正好应了鲁枢元不无悲愤的感慨:“人,其自身已经成为自然生成的天敌、环境恶化的污染源。人走到哪里,哪里就生态失衡、环境败坏。这真是一个让人扫兴的结论。”⑥

再比如,《鱼骨》中一条过去可以用麻绳结的网网很多鱼的河,现在守一夜只能网上来几条小杂鱼。《白银那》中黑龙江十几年都没有渔汛了。《踏上月光的行板》中王锐夫妇之所以在城市打工,是因为“附近市县滥伐林地,大肆开垦荒地,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村中那条原本很丰盈欢腾的地根河业已干涸,农作物连年减产。春季的时候,风沙大得能把下到土里的种子给掘出来”。在这些短篇小说中大都只有三言两语,很容易被读者忽略,但确实有路标一样的效果。

此外,迟子建浓墨重彩描写了故乡的民俗风情,可以说,凡黑土地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游戏等都有精彩展示。如《逝川》中关于泪鱼的写作,人们怎样守候在河边,渔火点点,怎样捕鱼放鱼,鱼的模样,吃生鱼的可爱的吉喜等,都写得极为细致传神。而迟子建故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大都与自然密切相关,诸如木刻楞房子、大火炕、雪爬犁、桦皮船、河灯、萨满、开江鱼、血肠酸菜等,既是人世间的世相百态,也是热气腾腾的生命本相。人们歌哭于此,生死轮回,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些书写不仅仅是叙述的重要部分,也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意蕴,寄托着作者对那片神奇的黑土地的深刻眷恋和对自然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二、人性与心灵救赎

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危机,如道德滑坡、人性的堕落、沉溺于声色享受、互相戕害等等。在迟子建笔下,她想要质询和拷问的不仅仅是社会本身,更是人的良知与灵魂,是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但她又不愿意自己的笔墨过于冷厉,因此她在作品中坚持歌唱爱与美,想以这种方式给当代社会提供治疗。有论者称迟子建这类写作为“别样的底层写作”,是说迟子建作品在将冷峻的事实推向小说叙事的前台,但她仍然在追寻着苦难中人性的光亮,⑦从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她的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作者有意让“我”这个陌生人来观察、倾听乌塘无处不在的苦难:官吏为了向上爬,用金钱或权势胁迫蒋百嫂接受他们的条件,蒋百于是不能被安葬,被雪藏在家里的冰柜里。蒋百嫂在复杂的情感中人格变异,走向堕落。她的醉酒、乱性都源自对黑暗和寒冷的深深恐惧。儿子也因此家庭变故而变得极为忧郁孤僻。矿工的生命朝不保夕,在死亡的边缘讨生活,原本就已十分凄凉,而那些前来嫁死的女人则将他们的人生处境推向了更深的寒凉处,她们带上节育环,手捏几份保单,只等男人矿下出事,拿钱走人。这是真正人心黑暗和社会黑暗的堆积。还有从兽医转身治人的医生;被朋友出卖当了十几年右派的民歌歌者;考上大学无钱读书的卖笤帚的女孩;替有钱人放烟花被夺去一只手臂的男人……无尽的荒寒,无尽的悲痛,真比鬼故事还要惊悚。人对人的操控与掠夺已经近乎极限,而普通人的生命贱若草芥。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如此沉重晦暗、粗砺荒寒,却仍有温暖与诗意跳跃在字里行间,就像漏在树叶缝隙的黄昏的阳光,虽有些乏力,却仍是撩动人心的。小说中塑造了“我”这个细腻、温情、感觉敏锐、诗意盎然的抒情主体形象。“我”始终在与自我心灵对话,也在与外面的世界对话。小说因为“我”的讲述和倾听而呈现对话性、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小说中周二夫妻彼此关爱,他们代表了平凡夫妻的温情,他们共同操持着一个平凡但温馨的家,也将爱施诸他人,认孤僻的蒋三生为干儿子,总把他带在身边,对发疯时的蒋百嫂百般劝慰,周二嫂还将那个瘸腿人领回家中,为的是让他睡个好觉,吃顿热饭……这些爱和温暖是有超越意义的,它们代表了迟子建一个信念,那就是爱和美一定会战胜恶,人类需要彼此取暖,彼此关爱。

小说结尾,“我”从苦难深重的乌塘跑出来后,迎接“我”的三山湖是一个流水澄澈、晶莹透明的自然世界。“我”随云领去清溪放河灯,在那条似乎与天河接通的小溪上,“我”把魔术师的胡须放进河灯,实际上是放下悲伤,以一种圣洁的近乎宗教般的仪式完成了对小说中所有魂灵和苦难的超度。蝴蝶绕指起舞的童话场景即是一种祝福,似乎魔术师欣悦于“我”的转变,化身蝴蝶给予的爱的表达。这一场景使小说顿时超越了生与死的距离,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是作者含着泪珠的微笑,传递了一种清澈明净的生命观。

《群山之巅》中的迟子建心情悲怆:“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小说以极寒地区的偏远小镇龙盏镇上辛、陈、安三家的爱恨情仇为线索,讲述命运如何袭击人类,剥去人性的伪装,展现其黑暗阴森的底色。死亡是一只黑蝴蝶,从小说一开篇就翩翩起舞,时时停留:斩马刀下的王秀满;安雪儿预言中死去的老杨、龙井等人;安平枪下的亡魂;李素贞理容过的一张张脸;安玉顺、绣娘、安大营、辛开溜、辛欣来、李素贞的丈夫……如此多的死亡和与死亡伴生的生存苦难。

“人生是苦的”被迟子建酿成了一瓶酒,在每个人物命运故事中都加了一小杯,因而每个人物哪怕是过场人物都散逸着酸涩的味道。如为母亲报仇的化成黄鸟的小伙子;因癌而死的年轻女人和她悲伤的丈夫;瘫痪在床20年的李素贞丈夫和任劳任怨照顾他20年的李素贞;因法警身份而被世人嫌弃的安平;深爱日本妻子的辛开溜;含辛茹苦照顾婆家、娘家的王秀满;供养丈夫出息了自己却惨遭抛弃,儿子也变傻的单四嫂;下药害了情敌陈媛却又无法从愧悔中自拔的唐眉……他们都在自己的苦难之河中挣扎,无法自救无力挣脱。用迟子建《后记》中的话来说:“世上有这么温暖的阳光,为什么我的世界却总是遇霜雪?”⑧小说既是对极寒地带的小民的生存的描摹与探询,也在对一个个人物命运的描述中拷问了人性,拷问了良知、灵魂和情感。

虽然《群山之巅》满纸沧桑,弥漫着浓重的绝望和死亡的哀凉气息,却也带有炽热的浪漫主义色彩。迟子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爱情,这些描写成为小说中至为温暖动人的亮色。比如安平和李素贞这对苦命人的凄情苦恋,鄂伦春姑娘孟青枝的英姿飒爽、明媚娇俏的形象,辛开溜对秋山爱子一生的怀念,辛七杂和王秀满的彼此温暖,这些都是小说中的希望。

毫无疑问,只有希望才能激发人活着的热情,让人咬牙熬过漫长的寒冬,忍受苦难的折磨。《群山之巅》中的人物渺小如蚁,生活困顿迷茫,但他们也都有一份对生活的希

①胡殷红《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与迟子建谈〈额尔古纳河右岸〉》[J],《文艺评论》,2002年第1期。

②冯毓云《迟子建小说:诗意的栖居》[J],《文艺报》,2009 年7月28日。

③唐韵《色彩之美与距离之美》[N],《小说评论》,1999年第5期。

④迟子建《跋:从山峦到海洋》[A],《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望,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单尔东抛弃了妻儿后不敢回龙盏镇,林大花间接害死了安大营后害怕白天,他们过不去心中的道德栅栏。即使法庭宣布李素贞无罪,她却发出泣血呼号:我有罪!唐眉害陈媛痴呆,自己也掉进了悔恨的海,她愿用照顾陈媛一辈子的方式赎罪。

生态是生命的存在与演化之态。生态美学的提出就是提醒世人重视生命,对生命的存在和联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审视。生态美学的理想境界就在维持自然与世俗生存及超越性精神信仰之间的平衡关系里。在这些小说里,迟子建的叙事清新流畅,虽有对现实的批判,却节制含蓄。反而是那些对优美澄澈的自然风光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那些对人类互相关爱的深情吟唱的笔墨带给人悠长的回味。迟子建正是以这些小人物在人世间的挣扎困顿和友善温情为叙事线索,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精神危机的救赎之思。她作品中诗意的爱与美也确实给当代文学注入了另一种舒缓、宁静、柔和的超脱气质。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⑤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⑥鲁枢元《精神与生态系统》,《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67页。

⑦张东丽《别样的底层写作:解读迟子建小说近作的一种视角》[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⑧迟子建《后记:每个故事都有回忆》[A],《群山之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迟子建小说生态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生态
谦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