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研究
2016-09-29段兆雯李开宇
段兆雯,李开宇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128)
·环境科学·
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研究
段兆雯,李开宇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陕西 西安710128)
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郊10区(县)乡村旅游发展为案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揭示出推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研究结论:① 构建4个层面和20个指标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体系;② 推动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4个主导因素为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等;③ 提出了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乡村旅游;动力系统;评价;西安市
201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农村整体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即由单一的粮食生产为核心的阶段逐渐转变为多业态并举的阶段,着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休闲农业。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自然而然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1],也必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就需要克服乡村旅游业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育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国内外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和乡村旅游地理空间分布研究等方面[2]。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对期刊的检索,输入“篇名”为“乡村旅游”,共5 653条结果,而输入“篇名”为“乡村旅游动力”共得到22条结果。由此可知,国内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动力系统研究的文献较为有限,仅占0.39%。
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的文献主要运用定性方法,对具体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西安市城郊10个区(县)为研究案例,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进行评价、研究,这为促进西安市城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1 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对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动力因素的研究总体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者们认为乡村性以及与城市目的地的差异化是推动乡村旅游活动的根本推动力或源动力[3-4]。对于贫困地区或不发达地区,旅游扶贫是该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之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催生了新乡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反过来新乡村精英通过示范作用,带动了社区居民从事旅游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常规化和自觉化发展[5]。张骁鸣等以西递村为例,认为人对空间固化、观念与行为的强化以及社会关联的硬化等特定动力因素促使西递村社区长期延续旅游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旅游主导的乡村变迁[6]。Gun等从系统论视角出发,认为乡村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驱动的结果,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7-10],在这个系统中需求、供给、支持作用和中介的影响是构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这4个子系统之间彼此关联并相互促进。其中需求的拉动作用和供给的推动作用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动力子系统[9-10],除此之外,政府的支持作用、中(媒)介的影响也是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11]。
2 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
2.1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03年以后,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景点在西安城郊大量出现,乡村旅游发展步入数量急速扩张阶段。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旅游年”等的推出,使得乡村旅游在西安备受关注,西安乡村旅游业发展迈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西安市除内城区新城、碑林、莲湖3区外,其余6区4县均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其中以长安区、灞桥区、雁塔区、未央区等4区和户县乡村旅游景点最为集中。2013年西安10区(县)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到38 723万元,比上一年增加39.64%。目前,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正处于由初级农家乐模式、旅游观光模式向高级乡村休闲度假模式转换的过渡阶段[12]。
2.2评价方法
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复杂多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满足了多指标通过“降维”,使较少的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并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以西安2013年乡村旅游发展数据,对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进行评价和研究。
2.3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
综合上述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遵循简单性、可操作性、可量化性等原则。把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的因素归结于乡村旅游产业基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社区等4个指标,听取行业内相关专家以及通过筛选最终来确定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1)。
2.4数据收集及处理
通过查阅2014年《西安旅游统计年鉴》以及西安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得到表1中X1~X20的指标数据,对西安10区(县),即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长安区、临潼区等6区和周至、蓝田、户县、高陵县等4县进行研究。着重对X17,X18和X19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文将西安城郊乡村旅游资源按照其知名度分为5个等级:0A,1A,2A,3A和4A。X17代表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是指1星级以上旅游资源的数量;X18代表乡村旅游资源平均等级,是指1A以上旅游资源分别与相应的权数相乘并相加得到,权数的确定分别为4A为0.4,3A为0.3,2A为0.2,1A为0.1。X19代表市中心平均距离,是指研究西安10区(县)1A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的经纬度与西安市中心标志物钟楼的经纬度之差的加权平均距离。
表1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在计算中,先对表1中20个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取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标准化结果:
(1)
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对表1中20个指标进行“降维”,可以得到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和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表(表3)。在表2中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849%,信息损失率仅为9.151%,因此这4个主成分基本代表了20个指标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从表3可以看出,4个主成分与各评价指标变量间的载荷矩阵,它反映了原始指标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度。
从表2和表3可知,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X2,X3,X7,X9,X12和X20组成,其中,X12,X2,X1和X9作用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载荷量最高,依次为0.948,0.939,0841和0.837。这4个指标即乡村女性从业人数、耕地面积、土地面积和农林牧渔总产值等,主要反映了乡村旅游供给条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推动力,可定义为供给动力因子。
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4,X6和X8组成,即地区总人口数量、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它们的作用在第二主因子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931,0.798和0.838。这3个指标反映了地区内的需求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拉力作用,可定义为需求动力因子。因为地区乡村旅游主要的旅游者是本地居民,地区人口基数越大,则反映乡村旅游者的基数越大;地区第三产业总值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代表着地区经济实力,经济实力越强,可供旅游者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则参与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第三个主因子变量为X18,即乡村旅游资源平均等级。该指标反映了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质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推动力,可定义为资源动力因子。第四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9组成,即乡村旅游景点距市中心的平均距离,这一个指标主要反映地区乡村旅游地的通达性,所以乡村旅游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子,可定义为区位动力因子。
表2 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
表3 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表
3 西安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综上所述,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受4个主导动力因子的影响,即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系统模型详见图1。
图1 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Fig.1 Dynamic system mode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an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文献基础上,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指标划分为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社区管理水平等4个层面和20个评价因素。运用主成分法对2014年西安10区(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的主导因素为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等,构建了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1]吴必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探析2014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14-01-11(212).
[2]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1):200-205.
[3]Fleischer A,Felsenstein D. Support for rural tourism: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4):1007-1024.
[4]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5-40.
[5]朱璇.新乡村精英在乡村旅游中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2(6):73-79.
[6]张骁鸣,保继刚. 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起点——动力”假说[J].旅游学刊,2009(6):19-25.
[7]GUNN C A. VAR T. Tourism Planning:Basics Concepts Cases(4thed)[M]. New York:Routledge,2002.
[8]杨军.中国乡村旅游驱动力因子分析及其系统优化研究[J].旅游科学, 2006(4): 7-14.
[9]叶红.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2007(8):79-82.
[10] 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11):2094-2103.
[11] PANYIK E. Rural tourism governance: Determinants of policy-makers′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Planning & Development,2015(12):48-72.
[12] 张传时.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0-515.
(编辑徐象平)
The evaluation of dynamic system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an
DUAN Zhao-wen, LI Kai-yu
(Institute of Human Geography,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dynamic system and leading power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a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 with experts.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paper calculated and analysis the data about Xi′a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2014 and study how to develop 10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t last the paper revealed the dominant dynamic factors promoting rural tourism in this area. Research conclusions: ① 4 levels and 20 indicators are built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② 4 dominant factors are identified to promot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an, namely, supply, demand, resources and the location factor; ③ the dynamic system model is buil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Xi′an.
rural tourism; dynamic system; evaluate; Xi′an
2014-12-08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D271)
段兆雯,女,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和旅游研究。
K901
A
10.16152/j.cnki.xdxbzr.2016-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