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结构“A不像A,B不像B”*
2016-09-29陈勇
陈 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A不像A,B不像B”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一种框式结构,如“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猫不像猫,狗不像狗”等。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这种框式结构较少引起学界的注意,相关研究甚少,如徐燕青讨论过“不像”型比较句[1],但是并未提及本文所研究的这类框式结构。下面,本文将结合框式结构的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从其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可变项A与B的排序规则和语义关系、语义增值、语用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行文方便,笔者把这种框式结构简称为“‘不像’框结构”。
一、“不像”框结构的结构特点
根据邵敬敏先生对框式结构的形式分类[2]219,笔者认为,“不像”框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双项双框式结构,“……不像……”是常项,A、B是变项,整个结构由两个部分构成,也就是两个小框,即“A不像A”和“B不像B”,从句法形式上看,它们实际是两个并列的单句,而整体结构也可看做一个简易的并列复句。由于历经长久的使用①这种结构在清代就已有,如“大众都练了,马静看了心里想道:‘刀不像刀,枪不像枪。’”(无名氏《济公全传》),“不像”框结构变得较为凝固,因此,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A与B在形式上必须对称
“不像”框结构在形式上要对称,即A与B字数相等、词性基本一致。例如:
(1)白衣女子听到菩提树下有响声发出,回过身来,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在爬动……(金庸《天龙八部》)
(2)各种买路钱,税不像税,费不像费,这都会增加中国的市场经济物流成本。(《中国公路“买路钱”应该怎么管?》《新京报》2011-04-28)
(二)A与B多为单音节词或语素
1.A、B为单音节词
如果A或B有一个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必须压缩,才能进入该结构。例如:
(3)如果猴子们会说话的话,它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形象被糟蹋得如此狼狈,猴不像猴,鬼不像鬼。(《动物园为迎猴年将猴子染成各种颜色引争议》《沈阳今报》2004-01-17)
(4)我从上海坐火车过来,看路边的景观,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东京、伦敦、纽约都不是这样的。(《需具备三个条件》《北京日报》2013-04-22)
上述二例中“猴”实际由“猴子”压缩来,“城”、“乡”分别由“城市”、“乡村”压缩来。
2.A、B也可为单音节语素
二者实际由双音节词“AB”拆分后,填入“不像”框结构的。例如:
(5)我们的领袖整日在戎马倥偬、羽檄纷沓里过生活……或一面铜线盘字的幡不像幡、旗不像旗的东西,来耽误他们宝贵的时间。(许地山《危巢坠简》)
(6)一阵鼓掌,(随着舞曲)“可怜的秋香”就开始了……跳不像跳,舞不像舞,比起我们中央苏区的S家姊妹,差得太远了。(《原始文献〈红军长征记〉揭秘了什么?》《共识网》2015-01-28)
上述二例中,“幡+旗”、“跳+舞”在汉语中都成词。
这里必须指出,A、B也可以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但使用数量较少,笔者对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人民网进行了统计,具体见表1。
表1 A、B的音节使用频次与比例
A、B的音节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框式结构的凝固度,音节数越多,框式结构越发显得松散,反之,越紧密。从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A、B的单音节使用频率最高,而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等的使用频率都较低,这说明,“不像”框结构实际较为凝固。例如:
(7)成都心腹宠物养殖场杨世群:我说你做出来像什么,狗狗不像狗狗,熊猫不像熊猫。(《揭秘熊猫犬是怎样炼成的》《新华网》2005-11-21)
(8)有观众在其贴吧发帖称:“沈冰说话大舌头,我真是忍无可忍了,翘舌音不像翘舌音,平舌音不像平舌音……”(《沈冰一开口观众就换台?奥运女主播成焦点》《扬子晚报》2008-08-17)
(9)一位大学老师在微博上感慨道,现在的大学,学术硕士不像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不像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如何才能挤出“水分”》《中国青年报》2014-03-21)
(三)A与B通常为名、动、形容词
A、B一般只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而且以名词居多。例如:
(10)该餐厅有四层楼,每层1 000平方米,周身包裹着一些形状不规则,质感很粗糙的外装饰被喷上混凝土和加了色彩之后,全然是一个树不像树,花不像花,很像海里的奇怪贝壳或乌贼的顶。(《文化产业需要“雅俗共赏”》《人民网》2013-05-28)
(11)刘国定脸上的肌肉顿时抽动起来,露出一副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的难看表情。(何建明《忠诚与背叛》)
除了上述特点外,“不像”框结构有时也具有延展性:“A不像A,B不像B,C不像C,D不像D……”例如:
(12)我们今天的社会伦常关系,某种程度上被破坏得非常严重,过去中国人讲究三纲五常,首推君臣,其次是父子,然后是兄弟、夫妻、朋友,这五种社会关系是维系社会的基本保障,而今天我们看到,基本上(有些地方)官不像官,民不像民,爹不像爹,儿不像儿。(《马未都〈醉文明〉:文化跟钱没关,用钱堆不出文化来》《人民网》2011-11-14)
二、“不像”框结构的句法功能
如上所述,从结构形式上看,“不像”框结构的凝固度较高,而在实际运用中,其用法也几近于词,即在句中可充当句法成分,主要做谓语、定语、补语等,少数可做状语。具体如下:
“不像”框结构充当谓语,例如:
(13)而按现场目击者的说法,拍照者黄某被城管人员打倒在地,“脸煞白煞白的,呼吸也不行了,眼睛睁不像睁,闭不像闭,大家都说他被打死了”,在当时的非常情境中,“大家都说他被打死了”很可能就是“谣言”之肇始……(《比“围殴城管”更可怕的是什么》《北京青年报》2014-04-13)
“不像”框结构充当定语,例如:
(14)五六个平方米的地方,有一个床不像床、凳不像凳的长台子,上面放着一床铺盖。(《风雪大坝守夜人》《荆楚网》2012-01-22)
“不像”框结构充当补语,例如:
(15)往嘴里一送,还真不赖,芝华士杰出的谷类之香与绿茶一搅和,虽然弄得酒不像酒,茶不像茶,可是“绿茶芝华士”映绿了杯盏……(《喝出品位当e世代遇见威士忌》《人民网》2006-10-30)
A、B为动词时,少数还可充当状语,例如:
(16)吴克坚再有城府再有水平也承受不起周恩来的目光,越来越不自然,脸上的肌肉全僵硬了,笑不像笑,哭不像哭地勉强问一声:“周副主席有什么指示?”(《鲜为人知:解读周恩来一生中的四次失声痛哭》《人民网》2010-11-10)
如上分析,“不像”框结构在句中的句法位置较为灵活,既可以充当谓、定、补语,也可以充当状语,这表明,该框式结构的句法功能有多样化的趋势。
三、A与B的排序规则
框式结构中可变项A、B之间的排序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3]8。笔者认为,“不像”框结构中A、B的排序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A、B按“构词顺序”排列
A和B来源于双音节词“AB”,因此,进入框式结构后,二者基本遵循了原词内部的构词顺序。比如,前文例(6)中“跳不像跳,舞不像舞”实际遵循了“跳舞”的构词顺序。再如,“疯不像疯,癫不像癫”遵循了“疯癫”的构词顺序,“官不像官,商不像商”基本遵循“官商”的构词顺序。这些语素进入框式结构后,一般较难逆序。例如:
(17)哪知那老儿怎地闯进师尊的药房,跟我胡说八道个没完没了,又说要讲故事啦,又要我跟他打赌翻筋斗啦,疯不像疯,癫不像癫。(六虚剑魂《武侠仙侠穿越系统》)
(18)官不像官,商不像商,官商纠缠不清、狼狈为奸,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警惕“商随官走”隐藏的危害》《人民之声报道》2015-02-06)
一些熟语对A、B的排序实际也有潜在的制约,即熟语内部的构词顺序直接影响其语素进入框式结构后的排序。比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虾兵蟹将”等,影响“兵”和“将”进入“不像”框结构后的位序,即“兵不像兵,将不像将”。同理,“饮食男女、男男女女”等实际也潜在制约“男、女”进入“不像”框结构的位序。例如:
(19)先是小组赛打的一塌糊涂,兵不像兵,将不像将,还出了个娱乐全世界的“黄油手”门将。(《盘点2010全球体坛十大悲剧人物》《新华网》2010-12-10)
(20)这让一名家长忍不住担心,这样的选秀,是一场对孩子性别观的大考验,很可能会诱导“男不像男,女不像女”。(《一周声音》《中国青年报》2007-04-06)
(二)A、B按“认知顺序”排列
A、B的排序实际符合大众的认知心理,主要表现为二者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等。例如:
(21)这是看透世情之语,若在台上,说不出这等话来。这两句话,文言不像文言,白话不像白话,但放在这里,又自刚从台上下来的华国锋说出,似又恰如其分,留有余味,耐人寻思。(《长达31年的毛泽东接班人选择:至少有明暗两份名单》《人民网》2011-06-13)
(22)杜月笙一家在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坚尼地18号的住宅,不但不很理想,而且不成格局,厅不像厅,房不像房,真正派上用场的简直数不出几间。(《上海青帮的覆亡和三大亨的结局》《人民网》2011-02-17)
上述二例中,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先有“文言”后有“白话”,因此,进入框式结构后,二者的排序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如“文言不像文言,白话不像白话”。从格局上来说,进入房屋一般先看到的是“(客)厅”,然后才是“房(间)”,因此从空间顺序来看,先厅后房,“厅不像厅,房不像房”符合这一顺序原则。
(三)A、B按“语义轻重”顺序排列
“不像”框结构的排序实际“以A、B语义凸显的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3]8。换言之,在排序过程中,语义凸显程度高的在前,而凸显程度低的在后。例如:
(23)虽然一年到头四脚朝天忙生活,但仍吃不像吃,穿不像穿,当地政府为他家办的低保,也是只能解近渴,解不了远忧。(《我对“十三五”的期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13)
(24)回王爷,当时阿爸让我和皇太极成婚,我远嫁到辽阳,主要是因为我们科尔沁人觉得大明朝虽然看起来是庞然大物,但它内部已经腐朽了,整个社稷摇摇欲坠,君不像君,臣不像臣,黎民百姓聚众造反,聚啸山林……(孤舟书生《极品皇叔》)
当A、B不能组合成一个词时,二者除了按照时间、空间先后等来排序外,通常还按照“语义轻重”来排序[2]221。比如,“吃不像吃,穿不像穿”中“吃穿”不成词,通常“吃”重于“穿”,且“吃”比“穿”更能凸显生活之艰辛,所以我们只说“吃穿”而不说“穿吃”。同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中“君臣”不成词,通常“君”重于“臣”,而“君”比“臣”更能凸显社稷之安危,所以我们也只说“君臣(关系)”,不说“臣君(关系)”。例(23)、(24)实际反映了“语义轻重”顺序原则。
如前文所述,许多语素进入“不像”框结构实际遵循了原有的构词顺序,A、B一般难以逆序。但是,有时为了凸显另一语义(通常为B),有些也可以逆序。邵敬敏先生指出,当“语义轻重原则”与“构词顺序原则”发生冲突时,前者可能起到主导作用[2]221。例如:
(25)与“红顶商人”相比,在产品发布会上拿出场费的官员,似乎更像“走穴”。你说他是“红顶商人”吧,他没有经商下海,你说他是政府官员吧,他却频频现身于商业活动并且从中获利——商不像商,官不像官,这样的“二不像”莫非也是“中国特色”?(《官员“走穴”出卖政府信用》《中国青年报》2004-07-13)
例(25)中的“商不像商,官不像官”,按照“官商、官商勾结”等的构词顺序,本应为“官不像官、商不像商”,另见例(18),但从该例的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逆序实际为了凸显“商”这一不该有的“身份”,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四)A、B按“语境先后”顺序排列
A、B在框式结构中的排序实际遵循二者在上下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两种顺序形成潜在照应。也就是说,“语境”暗示了A、B的顺序,主要有两种:
一是语境“双项”暗示,即语境暗示了A、B在框式结构中的排序。例如:
(26)如果“众筹”是桥,那么,捐款就是路。桥只能归桥,路只能归路。……以投资的方式做慈善,桥不像桥,路不像路,绝不是可行的办法。(《“众筹”与募捐理应“桥归桥,路归路”》《人民网》2015-10-09)
(27)如果一定要用男女通用的特征来概括的话,就是“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不会被异性视为恋爱对象的人有哪些特点》《人民网》2015-07-09)
此二例中,“桥只能归桥,路只能归路”暗示了“桥”和“路”的顺序,因此下文有“桥不像桥,路不像路”。同理,“男女”暗示“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
二是语境“单项”暗示,即语境只暗示语义重要的那一项(通常为A)的位置顺序,另一项不作暗示。语境“单项”暗示主要分为前语境暗示和后语境暗示。具体如下:
前语境暗示A,例如:
(28)最滑稽的是,死党倩还把“笨”写的字不像字,图不像图,被我笑了好一阵子: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笨”都不会写!(《六年级孩子今天迎来“最后一个儿童节”:青春,我们来啦》《扬子晚报》2013-06-01)
(29)老宋家镇因满地石材加工厂的粉尘污染老百姓很受伤害,这两个老镇合成了现在的张星镇,就该由政府出面规划整理各种工厂安置,规划安排村民集中居住,否则厂不像厂、村不像村,都有意见。(《过年的尴尬》《大众日报》2013-02-12)
后语境暗示A,例如:
(30)村不像村,城不像城,失去农村特点,不符合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这样的情况要避免。(《加快农业现代化》《湖北日报》2013-08-03)
(31)猛一看,长得鸭不像鸭,鹅不像鹅的,无论怎么驱赶,它都跑得不快,还不会叫唤。但这只丑小鸭又比家养的鸭子要“野”一点,令人称奇。(《市民养长相奇怪的丑小鸭“四不像”令人称奇》《人民网》2015-03-04)
四、A与B的语义关系
A、B在框式结构中相互呼应,因此,二者在语义上必须具有某种联系,完全没有联系的不能进入框式结构[4]。通过对汉语语料库进行考察,笔者认为,二者主要存在三种语义关系:
(一)A与B为同义(或近义)关系
A、B是同义(或近义)词,或含有同义(或近义)义素。例如:
(32)他的五官本来是端正的,和书元差不多,现在却完全走了样,像被什么凸凹不平的东西挤压过,弄得肿不像肿,胖不像胖,歪不像歪,斜不像斜。(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上例中,“肿”、“胖”不是近义词,但含有近义义素“面积或体积增大”;“歪”、“斜”为同义词。
(二)A与B为反义关系
A、B是反义词,或含有反义义素。例如:
(33)攻不像攻,守不像守,萨维利亚大概也看明白了这一点。(《张路:阿根廷队有隐忧 阵型决定他们能走多远》《北京日报》2014-06-17)
(34)从1987年开始,全国性的“蚕茧大战”时断时续打了8年,蚕茧收购站和小丝厂如雨后春笋,竞相抬价抢购蚕茧,加之丝绸体制混乱,各省市不一致,茧丝放不像放、统不像统,造成茧丝绸质量全面下降,必然失去市场。(《人民日报》1996-03-01)
上述二例中,“攻”、“守”是反义词;“放(松)”、“统(紧)”虽字面上不是反义词,但含有反义义素。
(三)A与B为“类义”关系
A、B属于同一语义范畴。例如:
(35)家住华凤镇的宋大爷对这面“涂鸦墙”有着极大地不满,“你看这上面都画些啥子嘛,画不像画,字不像字的……”(《南充不雅“涂鸦”上了墙 小朋友看了会咋想》《华西都市报》2013-05-28)
(36)明眼人肯定能看出这都是安排好的,不然怎么每次采访到的人都是用过这个产品的呢,谁没事顶着那个怪模怪样、头盔不像头盔帽子不像帽子的东西在大街上溜达?(《一周电视质量报告 直销广告假扮〈实话实说〉》《北京娱乐信报》2006-07-31)
此二例中,显然“画”与“字”属于同一语义范畴(艺术品);而“头盔”是“帽子”的一种,二者实际是成员与“类”的关系。
这种“类义”关系还表现在A、B具有较强的“像似性”。例如:
(37)很快,又刨了几个东西,看上去像古董,只是有点怪,碗不像碗,盆不像盆。(《农户挖出40多个似碗非碗怪古董 文保鉴定属宋代》《钱江晚报》2012-07-20)
(38)两条龙一大一小,形状既极丑陋,而且龙不像龙,蛇不像蛇,倒如两条毛虫,但所抢之珠却是一块红玉,宝光照人,的确是珍物。(金庸《雪山飞狐》)
上述二例中“碗”与“盆”、“龙”与“蛇”在形状或体型上具有高度像似性。
五、“不像”框结构的语义增值
“框式结构的结构义,不等于其各构成成分语义之和。”[2]223也就是说,框式结构实际产生了语义增值,拥有自身独特的结构义。语义增值是框式结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在语言交际使用过程中“不像”框结构并不能简单理解为“A不像A”加“B不像B”,该结构实际产生了明显的语义增值,即整个结构所表达的语义超出了其本身的字面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种增值情况:
(一)“不像”框结构凸显某状态的程度
某状态记为R,其在语义上与框式结构密切关联,出现在上下文中,一般为形容词。“不像”框结构的语义增值实际表现为:凸显R的程度。请看例句:
(39)由于部队伤亡过大,“团不像团,营不像营”,已经升为副营长的刘中柱奉命返回重庆接兵,补充兵员。(《刘中柱:上战场要么胜利要么捐躯》《中国青年报》2015-09-10)
(40)在大多数熟悉邦溪的人们眼里,三年前的邦溪“村不像村,镇不像镇”,镇村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紊乱是当时的写照。(《海南白沙邦溪镇委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华网》2013-09-04)
上述二例中“团不像团,营不像营”实际凸显“(伤亡过)大”的程度,“村不像村,镇不像镇”凸显“脏乱差”的程度。
以上用例,“不像”框结构以“加合”形式凸显R。有时,“A不像A”、“B不像B”实际有各自凸显的“状态”,例如:
(41)外表好看是男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而手脚勤快则是男人对女人的基本要求,懒婆娘是男人最怕的,整日无所事事,老公孩子衣服脏兮兮,家里房子乱糟糟,人不像人,家不像家,更不能忍受的是懒女人还有不良嗜好……(《盘点最易离婚的十六种女人》《人民网》2014-10-07)
上例中“人不像人”凸显“脏兮兮”的程度,而“家不像家”凸显“乱糟糟”的程度。
(二)“不像”框结构凸显某物的神秘感
某物记为W,一般为名词,“不像”框结构凸显W的神秘感,表现为W既像A又不是A,既像B又不是B,W与A、B具有一定的像似性。例如:
(42)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龙不像龙,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的诞生》《搜狐网》2015-07-16)
(43)蚩尤扭头一看轩辕和应龙骑着豹不像豹、虎不像虎的怪物紧追在后,心里早已胆怯三分。(《有关黄帝时代战争》《新浪网》2006-03-29)
上述二例中“龙不像龙,马不像马”、“豹不像豹、虎不像虎”实际凸显了“怪物”的神秘感。
(三)“不像”框结构有较强的“责怪”义
该框式结构除了表达“神秘感”一般不带“责怪”意味外,其余均暗含较强的“责怪”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该框式结构常与“责怪、埋怨、抱怨、指责、不伦不类”等词相呼应。例如:
(44)他叔叔段思良责怪他:“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僧不像僧。”(《大理段氏 佛法今犹在武学已无踪》《云南网》2015-04-23)
(45)一个小和尚看到北京来人视察,便借机埋怨道:“把裤衩晾在经堂,把火腿晾在经堂,泰国佛教代表团来了说:僧不像僧,庙不像庙。中央副(胡)主席还说,‘要尊重信仰自由’!”(彭凯新浪博客)
(46)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北溟新浪博客)
(四)“不像”框结构的语义泛化
“不像”框结构的语义实际等于“A不像A+B不像B+C不像C+D不像D……”。A、B属于同一语义范畴,但A、B是范畴较典型的成员,所以在框式结构中,二者作为典型的代表被特意罗列出来,以至整个框式结构实际出现了语义泛化趋势。例如:
(47)当时校舍破烂不堪,门不像门、窗不像窗,学校的操场连围墙都没有。(《贷款翻盖校舍校长放羊还债》《时代商报》2003-12-26)
(48)内蒙古丰华中学一负责人说:“当下的教育考评机制已经严重异化,整个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都变成了考试机器,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禁补令”为何形同虚设?》《人民网》2013-02-22)
在上述两个例句中,“校舍”不仅包含“门”、“窗”,还有“墙、床”等,因此,“门不像门、窗不像窗”实际为“门不像门,窗不像窗,床不像床,墙不像墙……”以突显“破烂不堪”之程度。同理,“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实际是“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以突显“异化”之程度。
六、“不像”框结构的贬义倾向
框式结构往往具有自身独特的语用色彩。框式结构的感情色彩跟其字面意义的褒贬无关,而是取决于构式义和语境[5]。前文已经提到“不像”框结构通常暗含较强的“责怪”义,即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笔者认为,这也正是该框式结构主要的语用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像”框结构的贬义色彩与A、B的语义关系、褒贬无关
1.贬义与A、B的语义关系无关
不管A、B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同义(或近义)、反义还是“类义”,整个框式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比如:前文例(17)中“疯、癫”是同义词,“疯不像疯,癫不像癫”是贬义的。再如“横、撇”属同一语义范畴,但进入该框式结构后,“横不像横,撇不像撇”也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同样,“中”与“西”、“人”与“鬼”都是反义词,进入该框式结构后,贬义色彩也较强。例如:
(49)但是老这样写,重复太多就没意思了,于是又写另一首:没正经临过帖,动笔歪歪斜斜,横不像横,撇不像撇……(《我的诗》《人民网》2006-05-08)
(50)如果把这个主体丢失,再去广泛地接纳,就什么也不是了,中不像中,西不像西。(《北大教授谈弘扬传统文化:形式上建个班背背经没意义》《人民网》2014-09-28)
(51)小云说,她看到很多原本漂亮的女孩子,吸毒后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有一个吸毒女甚至在吸毒后产生幻觉,拿起菜刀追砍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警方帮吸毒女孩走出困境》《深圳商报》2015-11-23)
2.贬义与A、B的褒贬色彩无关
不管A或B是褒义、中性词或语素,还是贬义词或语素,整个框式结构往往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比如,“金属、塑料”是中性词,“妖”是贬义词,“贵族、土豪”都含有褒义语素,它们进入“不像”框结构后,整个结构的语用色彩都是贬义的。请看下列例句:
(52)手机一入手就是凉凉的,金属机身的触感相当出色,不会像有的手机那样摸起来金属不像金属、塑料不像塑料。(《影音娱乐先锋 乐视超级手机1s上手体验》《和讯网》2015-11-13)
(53)这剧拍成这样,人不像人,妖不像妖,失败,失败!(风起西山的博客)
(54)心中以贵族为理想,行动自然离群众越来越远,结果落了个贵族不像贵族,土豪不像土豪。(《从土豪书记的购物卡说开去……》《钱江晚报》2013-10-31)
以上分析说明,不管A、B的语义关系如何,抑或A、B的感情色彩如何,整个框式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这表明,“贬义”实际来源其本身的结构义。
(二)消极语境是决定“不像”框结构贬义色彩的重要因素
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人民网,笔者对“不像”框结构共现的消极语境和积极语境进行了全面统计,见表2。
表2 “不像”框结构与消极语境、积极语境共现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该框式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消极语境与积极语境的使用频率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其与消极语境的共现频率占压倒优势。可见,“不像”框结构贬义色彩的形成与消极语境的使用频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不像”框结构与消极语境的共现,例如:
(55)谁能想到,世界华人的故土,曾落入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尴尬境地,万里归家的海外游子对着脏乱差的街头扼腕叹息,慕名而来的游客看着污水横流的小吃店意兴全无,众多客商参观游历后再无合作下文。(《“华人老家”的卫生革命》《人民网》2012-10-29)
极少数与积极语境的共现,例如:
(56)两年前,“树不像树,路不像路,进村全是困难户”的河南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如今家家住新房,户户有存款,这是该村大力发展民间柳编产业带来的喜人景象。(《市场报》1994-02-23)
七、“不像”框结构的相关格式
我们发现,还有一种框式结构“A不A,B不B”,与“不像”框结构的用法及功能相仿,如“工不工,商不商”等。二者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相同点,如下:
二者可变项A、B的词性基本一样,主要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像”框结构的用例见前文,“A不A,B不B”的用例,如“文不文,武不武”、“哭不哭,笑不笑”、“黑不黑,白不白”[6]。
二者在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凝固,且表达“责怪”义时,都有较强的贬义色彩。此类情况下,二者通常可互相转换,表达语义基本不变。例如:
(57)婚后家暴常有发生,老公在外面彩旗飘飘,这样的一场婚姻把自己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盘点一见倾心明星》《人民网》2016-01-23)
(58)王栩自认为自己是拯救重庆时尚的,王栩的妈妈却认为他穿的衣服男不男,女不女的,就是妖怪一样的。(《王栩家庭背景深扒》《中国新闻网》2014-08-13)
上述两例的划线部分分别可转换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但是,通过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如下:
A、B的音节数不一样。“不像”框结构中A、B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少数还可以是三或四音节,见表1。而“A不A,B不B”中A、B的音节通常只能是单或双音节,且绝大多数是单音节[7]。
二者表达“神秘感”时的语用色彩不一样。“A不A,B不B”也可表达“神秘感”,但其语用色彩仍是贬义的,而“不像”框结构表达的感情色彩通常为中性。此类情况下,二者实际不能转换。例如:
(59)更别提那个地狱魔王了,原本应该是一个类似《圣传》里的帝释天那样的人物,可影片从头到尾就一个“龙不龙、马不马、蛇不蛇、猪不猪”的怪胎形象。(《乐酷网》2014-04-16)
(60)他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红色的大衣,身边跟着几头马不像马,牛不像牛的动物,还有几个奇怪的小矮人……(《〈剑网〉圣诞树摇出黄金装备》《大洋网》2006-02-10)
显然,例(59)中的“龙不龙、马不马、蛇不蛇、猪不猪”虽也体现了一种神秘感,但感情色彩是贬义的,而例(60)中“马不像马,牛不像牛”的色彩是中性的。
二者的否定焦点也不一样。“不像”框结构是对人或物的外形特征、动作或状态的某一特征进行否定,主要侧重于“像似性”。而“A不A,B不B”则是对人或物、动作或状态本身的否定,其对应的肯定形式是“A是A,B是B”[8]。
八、结 语
“不像”框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较多的框式结构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框式结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从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可变项A与B的排序规则和语义关系、语义增值、语用色彩、与相关格式的比较等方面对“不像”框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不像”框结构在形式上相对固化,因此,对可变项A、B有一定的条件限制:A、B在结构形式上必须对称,通常为单音节词或语素,较少为双音节或以上的词;从词性上看,二者一般只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由于该结构在形式上较为凝固,其在句中的位置也较为灵活,它既可以充当谓语、定语,也可以充当补语、状语等。通过考察汉语语料库,笔者发现,“不像”框结构内部可变项A、B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规律,如:A、B遵循“构词顺序”,即按照原有词汇内部的构词顺序来排列;A、B遵循“认知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空间先后顺序来排列;A、B遵循“语义轻重”顺序,即按照语义凸显程度的高低来排列;A、B遵循“语境先后”顺序,即按其在上下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不像”框结构不仅在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产生了明显的语义增值,主要有四种增值情况:一是“不像”框结构凸显某状态的程度;二是“不像”框结构凸显某物的神秘感;三是“不像”框结构具有较强的责怪义;四是“不像”框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语义泛化趋势。此外,由于该结构暗含较强的“责怪”义,以及在语料库中与消极语境共现的频率极高,进而在感情色彩上衍生出较强的“贬义”,这也正是该结构主要的语用倾向。“不像”框结构不仅具有自身的构式义,而且在语言交际使用中也显示其独特的语用价值,本文对其进行考察,进一步丰富了目前汉语框式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