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红军张泉:每道伤疤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2016-09-29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8期
关键词:儿童团张老榆钱

老红军张泉:每道伤疤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张泉,1920年出生,1931年加入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服役于红四军、新四军、华中抗日大学、黑龙江省军区、解放军169师、东北军区抚顺兵役局,后任抚顺矿务局机关处长。离休前系抚顺矿务局机关处长。

童年时,他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手拿铜盆藏在树上站岗放哨,为红军传递情报;少年时,他参加了红军,是调皮的“红小鬼”,过草地时曾因过于疲惫,在行军路上睡着了,三个战士轮流背他追赶部队;青年时,他是指挥若定的军事主官,洞房花烛夜跨上战马奔赴前线打仗;人到老年,他成为“故事王”,为年轻人还原真实的长征。战争年代14处受伤的身躯上,每道伤疤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今年96岁高龄的张泉,他的一生都在长征……

敲铜盆为红军传递情报

1920年,张泉出生在安徽省,自小体格健壮。10多岁时,张泉组织30多个同龄孩子组成了儿童团,张泉任团长。

有一次,一个红军团在村里住下了。为提防敌人突然袭击,张泉带领的儿童团主动承担起放哨的任务。他安排儿童团团员沿着出村的山路散开,每人拿着一个铜盆和一个木槌爬上树顶。张老回忆说:“站得高看得远啊!儿童团能第一时间发现敌情。”

传递情报,儿童团有自己的暗号。“发现三四十个敌人敲一下铜盆,发现四五十个以上敲两下,发现七八十个以上敲三下。村外一里地以内,树上全都有儿童团团员,一个接着一个往回传消息。”

有一次,敌人的车辆朝村口开过来。有规律的敲盆声从第一棵树传到第二棵树,再传到第三棵树……没等敌人进村,收到情报的红军已经在村口埋伏好,将敌人一网打尽。

1930年年末,红军一个师驻扎在张泉所在的村子。元旦那天,在张泉家中,李自亮师长跟张泉开玩笑说:“你们跟我走吧,什么时候再打到你们村,你再回来。”见张泉似懂非懂地点头,李师长又故意说:“算了,不带你们了,带着你们还得派人保护。”

一听这话,张泉赶紧站了起来:“我要报名,我要当红军!”听说张泉报名参加了红军,30多名儿童团员也都报了名。“小鬼,你们记住,你们是1931年的阳历年,也就是1月1日当的红军。”李师长挨个儿摸着他们的头,郑重地说。

“记住了,我们是红军!”张泉握紧拳头,喊了出来。这句话,像一句口号,也像一句誓言,至今回响在张泉的耳边。

长征路上险些掉队

当了“红小鬼”,日子却不像想象的那样风光。张老回忆说,由于年纪小,吃不了苦,自己没少给部队制造麻烦。

长征途中,部队常常要日夜兼程,才十四五岁的张泉体力吃不消。有一次,连续赶了三天路后,晚上还要跑步前进,张泉累得挪不动腿,两个眼皮直打架。“那时候年纪小啊,就盼着自己摔一跤,这样就可以趴下睡一觉了。”想着想着,他眼皮一沉,竟然真的趴在地上睡着了……

等张泉醒来时,大部队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排长和3个战士站在自己面前,嘴里还喊着“小鬼”。怒气冲冲的排长说道:“你这个小鬼,怎么能半路睡着掉队呢?知不知道你把首长吓坏了!”

原来,当时的“红小鬼”张泉是首长的勤务员。平日里,首长一声招呼,机灵的张泉就会递上水壶。可这次,正在赶路的首长连喊好几声“小鬼,给我拿水来”也没人回应,首长这才发现张泉不见了,赶紧命令同行的排长回去找。

排长带着3个战士原路返回,边走边喊“小鬼”,不知走了多远,听到喊声的张泉才从睡梦中醒来。“排长说:‘小鬼你怎么能半路睡着掉队,你把首长吓坏了!’我说:‘我不是睡着了,我是摔倒趴下了。’”对于张泉的“狡辩”,排长又好气又好笑,吩咐3个战士轮流背他赶路,这才追上了大部队。

长征途中时常饿肚子

正在长身体的“小鬼”,饭量自然大,再加上每天都在赶路,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但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能吃的东西实在有限,红军平时只能碰上什么吃什么。“春天、夏天就拔野菜、捋树叶,到了冬天连野菜也没了,有时候一天也见不到一口吃的。”

每当遇到田地的时候,看着田地里的庄稼、蔬菜,张泉常常馋得直流口水。但是张泉明白,红军是纪律严明的队伍,绝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次,走到一片地瓜地前,张泉拔不动腿了。首长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想吃就去挖吧,记得把钱放在地里。”“后来老百姓有经验了,看见红军经过,就去地里找钱。”张老回忆说。

艰苦的环境中,香甜的窝头、馒头都成了奢望,“别说吃了,连看都看不到”,生茄子、野菜、榆钱都成了可口的饭菜。嫩绿的榆钱用开水煮了,或者烀熟,就能填饱肚子,可老榆钱却苦涩得难以下咽。“吃不上饭的时候,老榆钱用手搓一下就吃了,实在是饿急眼了。”

洞房花烛之夜上马出征

张老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婚纱照:年轻英俊的新郎表情坚毅,温文尔雅的新娘轻轻依偎在新郎身边,洁白的婚纱美丽素雅。照片里这对年轻的夫妻就是年轻时的张老和老伴,而这张珍贵的婚纱照是10多年前儿女找人用电脑技术合成的。

1949年,张泉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身为文艺兵的老伴。两人结婚那天,年轻的战士围在新房里闹起了洞房,可正在这时,情报员一声响亮的“报告首长”让热闹的人群安静了下来。“报告首长,前方来电话了,说发现敌情,您看怎么办?”

“告诉前方,我一个小时之内肯定赶到支援!”话音未落,张泉已跨上战马奔赴前方,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等战斗胜利结束,张泉回到家中,一推门,坐在床上的媳妇顿时大声哭了起来。“我也不知道她是气的还是吓的,她说她以为我回不来了。”

战场上失去了4根手指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摸着头上、脸上、胳膊上、腿上深浅不一的伤疤,还有缺失了4根手指的左手,张老缓缓地回忆着。

“左脸上这个洞是一颗炸弹爆炸时弹片崩的,头上这个伤是子弹打的,胳膊上这几处都是弹片擦伤的。”张老挽起袖子,挨个数着伤疤,每道伤疤都在讲述着一个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故事。

战争年代,张泉全身14处受伤,其中5处在左胳膊上。张老说,卧倒的时候,左胳膊在最前面作支撑并保护着头部,所以往往首当其冲。战争年代,战士受伤似乎像发烧感冒一样成了寻常事,几处较浅的伤口,张老已经不记得是怎么留下的了。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左手上的伤。一场战斗中,冲在最前方的张泉遭到敌人疯狂扫射,左手不幸被机关枪打中,除大拇指外的4根手指骨头全部断裂,只剩一点肉皮连着。战场上医疗条件极为有限,随行的医护人员只为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当时一点没感觉到疼,可能是被打麻了。”张泉带伤继续战斗,直到战斗结束后才被送到医院。当医生解开被鲜血浸透的纱布时,发现他的4根手指已经全部坏死,须马上截掉。

就这样,张老永远失去了4根手指。战争结束后,他被定为三级伤残。

□本栏编辑/牛泽群

本期稿件由辽宁省委老干部局提供

猜你喜欢

儿童团张老榆钱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星星火炬放光芒:儿童团的故事(1)
山西革命根据地抗日儿童团工作探析
骂鸭记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又是榆钱飞满天
采榆钱
鲜嫩清甜榆钱饭
中央苏区儿童团的总检阅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