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发展是关键

2016-09-28王嘉实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县域经济

【摘要】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总书记作出重要讲话,以此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来说是最现实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大的机遇。其对河北的发展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面对机遇和挑战,河北何去何从,河北该怎么办?本文在总结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调整和各主要城市及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城市定位;县域经济

一、京津冀一体化存在问题

(一)协调管理机制缺失,统一规划难落实:区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公共管理失调问题凸显,公共资源协同管理难以展开。一亩三分地的三地迫切需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对各方利益进行折中,促进区域利益最大化。

(二)产业高度重叠,竞争合作关系混乱:产业同构性、同质化问题突出,发展定位雷同,产业链条重叠。在产业选择上,各地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争取利润率高、见效快的项目,以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为主。

河北不仅是传统产业大省,又是工业大省,原材料工业多,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工业占 88.2%,传统产业中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建材又占 79.1%,形成了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大而不强是河北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自古以来就以“冶铁”见长,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省。钢铁产量连续十余年居全国第 1位,占中国钢铁产量的1/4,其中全球 10 吨钢铁中约有 1 吨产自河北。

(三)生态环境问题严峻:河北省空气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是全国范围内严重缺水的省份,还承担着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绝大多数的用水供给。最近几年,河北省环境不断恶化,地下水资源严重缺失,湖泊不断枯萎,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另外在生态林业方面,承德和张家口为京津地区的天然屏障,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滥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低。

二、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一)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紧紧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轻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医药工业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利用高新技术,坚持“互联网 + 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力争在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河北要放眼世界,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跨国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钢铁、装备制造、水泥、光伏、玻璃等重点领域在世界大环境下的比较优势,积极与亚洲周边国家、非洲及中东欧国家等重点区域开展产能合作。通过“走出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把园区和基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做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并且配套设施比较完善。通过园区对接方式合作,建立若干以承接北京高科技专业项目的特色园区,形成“北京技术研发—河北成果转化”的模式,强化基地支撑、龙头园区带动、品牌引领、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四)在承接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突破口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互补、梯度、差异关系,差异化错位发展将会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从发展的基本态势来看,“承接合作”是河北的重要任务,河北一方面要提高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目录的八类重点产业(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紧密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承接条件和比较优势,筛选确定承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领域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确保承接的产业能够落地发展,通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速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河北省各城市定位及县域经济发展

河北省有11个地级市,各市发展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不可千篇一律。保定和廊坊是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要发挥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充分发挥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对冀中南、冀东的两翼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提升沧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强邢台、衡水规模实力,极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

河北省共有114个县,其中贫困县32个,涉及272.6万贫困人口。在世界绝大多数现代化国家的周围,都有着一个和首都共享富余繁荣的“首都圈”,而“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实数罕见。当前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河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不能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产业少。二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大且多处于产业链初级,经营管理不完善,服务业规模偏小。三是区域间合作共赢意识差,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县域经济偏重资源消耗型和生态破坏型的粗放发展模式,重视提高财政收入和经济数据。五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

河北县域经济在以后的发展规划中,必须加强与京津等中心城市的合作,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吸收资源,改变落后的、传统的发展方式、效率、理念;在发展方向上,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功。一是重视产能的升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资耗低、污染少的产业,有序淘汰老旧产业。二是兼顾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通过多样化经营的开展,保证民生产业稳定发展,对盈利性农业产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加对农民的培训投入,实现通过技术更新带来的农民收入。增加产业链条,重视农产品的细作生产以及深加工,重视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三是建立完备体系,发展配套型产业。河北县域经济应当有精准的功能定位,即发挥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为中心城市提供保障与服务。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着眼于承接转移来的产业、以建立完备的配套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为调整目标。endprint

四、河北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好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一起做。这也是协同发展的发展。分工协作是协同发展的关键点。河北省要树立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跳出河北看河北,主动合作、善于合作。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兼顾河北的核心利益诉求和战略意图。要打破行政分割的藩篱,突破市场壁垒的束缚。(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共建机制,积极探索区域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促进资金、科技、信息、人才等各类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创新利益共享机制,破除京津冀间的合作障碍,让河北的要素进得去,京津的要素流得出。创新公共服务机制,逐步缩小与京津公共服务的差距,大力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建设。

(三)优化城市布局:京津“双城记”一马当先,而河北没有发挥腹地支撑作用,北京、天津两极过于肥胖,河北的城市过于瘦弱,“河北的胸膛里跳动着北京、天津两颗强劲的心脏,而河北自身这个躯干却是瘦弱的”。若不改变京津冀城市群失衡的层级结构,也就是河北的城市建设水平搞不上去,不仅难以实现京津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河北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也存在问题。我们的7300万人口,还会有一部分人继续流入京津,加剧人口压力,要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建设水平,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一方面提高对本地人口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形成对京津人口的反磁力。

(四)保护生态环境:河北与京津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改变首都周边贫困带落后状况,实现其崛起,只能是绿色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只能是绿色增长极。我们必须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使河北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撑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晶晶,王树春,杨志强.京津冀地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 年(5):23-27.

[2]金浩,隋蒙蒙.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田耀斌,曹耀峰.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优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书利答记者问[J].共产党员(河北),2014.

[4]王盼盼.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

作者简介

王嘉实:出生年月:1990.06,性别:男,籍贯:河北,最高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县域经济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