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阆中教育:有阆中的样子.

2016-09-28本刊主笔文迪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阆中朴素样子

本刊主笔_文迪

阆中教育:有阆中的样子.

本刊主笔_文迪

这个标题是一句多余的话吗?

不,这是在说名实相符,是“必也正名乎”。在中国的大地上,名不符实、即民间所言“不成样子”的现象,滔滔者天下皆是。

上月中旬,记者在郑州参加“2015年新教育高峰论坛”。之后取道洛阳,去看了看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巨大的佛像依附于山水之间,朴素而庄严,悲悯而内敛。与古希腊神庙的破土而出、标高于自然很不一样。

龙门石窟与山河大地浑然一体,其造化之美,令人无法言语,只是心灵被感召。然而,大煞风景的是,路边的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红灯笼,整条街像房产商打造的仿古建筑、或所谓的“明清一条街”(到底是明还是清?头尾差了五百多年)。

如今,中国的多数公园里、广场上营造的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文化”,抛弃了自然、古迹的朴素,张灯结彩,俗不可耐。完全忘记了道法自然的伟大真理,似乎天天想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古老厚重的榕树上,缠上金箔,悬着彩灯,表示这里都是摇钱树。

中国的校园又何尝不曾受到社会文化、消费主义时尚的恶劣影响。正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时尚女性手里,如果不抽上一根万宝路香烟,“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同样,在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口号下,城市里多少小学孩童的手中,也是人手一台iPad做作业,美其名曰“数字化课堂”,大人们不再痛惜幼童们稚嫩的身体和眼球怎么抵挡电波光影的辐射。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时尚是一种丑,丑得我们无法忍受,以至于每不到六个月就必须换一次。”

我们的校园并非孤岛,与别的领域一样。情人节前夕,都市爱情的真挚要以玫瑰花的数量来衡量,999朵?土豪们根本拿不出手。对于玫瑰,古代中国人认为多看几眼也是滥俗,晚明士大夫文震亨所著《长物志》里,即认为玫瑰花艳俗,仅堪食用。中国人认为牡丹、芍药、梅花、兰草才是花中之君子。

一说到牡丹,不得不又提到洛阳。“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现在的洛阳是把牡丹花集中到广场,像俘虏一般成排成行地呈现给世人。而古洛阳的花似锦,是小家小户的庭院风光。千亩一片的牡丹花,那是赏花吗?是邀功请赏,是暴殄天物。

如此的“不成样子”,在祖国各地的公园、校园、广场无处不有。其本质,在于不相信人类的良知,不相信中国几千年文明,不相信那些令中华民族天长地久的朴素真理。

自胡适以来,中国人也不再相信刘备、张飞和关羽,不相信历史上曾有这样的君臣关系和兄弟情谊,也大大低估《三国演义》的教育意义。中华民族之所以把“刘关张和诸葛亮”代表的蜀汉奉为正统,是历经“五胡乱华”的惨烈悲剧而有的良知良识(司马光《资治通鉴》),是魏晋两朝一代又一代的良史头可断、血可流的拼死标举。

而阆中的老百姓依然朴素地相信张飞。阆中教育人给我们讲了一则小故事:文革时,“破四旧“的红卫兵要挖桓侯祠的张飞墓,是夜,雷电交加、击断一截古树,百姓称“张飞显灵了”,红卫兵小将只好罢手。

雷击古树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借此而做文章,却是阆中百姓的一片真心。

阆中古城的魅力还在日常有人居,小家小户的风光

TIPS_

阆中之名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因山水而得名,有“阆苑”之称,以2300多年不变的地名而全国闻名。

阆中地灵人杰,两汉时为中国天文学研究中心,唐宋时人才辈出。杜甫叹曰:“阆中胜事可断肠”。西汉阆中人落下闳创“浑天说”,制“太初历”,是春节文化的由来。父子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等都为阆中人。唐高宗时天文学家袁天纲和李淳风,因考察阆中山水而定居阆中,葬于阆中。

杜甫又赞:“阆州城南天下稀”,唐以来,阆中山川毓秀,科甲鼎盛,杜甫、李商隐、黄庭坚、司马光、苏东坡、陆游、吴道子等一大批文豪画家留下不少的名篇。秦末范目,助刘邦定三秦,封慈乡侯;三国程畿、唐德宗时尹枢、尹极兄弟先后中状元,人称“梧桐双凤”;北宋谏议大夫陈省华,其子尧叟、尧佐、尧咨三人,两状元一进士;南宋张宪,抗金骁将,与岳飞同时被害,封阆中侯。

阆中城市布局依风水,嘉陵江三面绕城,形成“金水大抱”之势,锦屏山、白塔山、灵山、蟠龙山、玉台山等成满月状,成“蟠龙”之势。文庙、贡院等为中轴线,呈笔架之势。

其实,“刘关张”一点也不陌生,他们就是阆中街头平凡的张三李四,是阆中教育人中的张老师、李校长或王老师。

“刘关张”所演义的,是最朴素的教育真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如是回答。“从之成群曰君,眼里有光为臣”。意谓: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

在《论语》里,政治等同于教育,问政即是问教。同理:局长要有局长的样子,校长要有校长的样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而阆中教育人正像“刘关张”一样,刘备,有做大哥的样子;张飞,有做兄弟的样子。

我们在阆中也看到了:老师,有老师的样子。无论是城里的教师,还是乡村的特岗教师,他们都有做老师的尊严和幸福。

在这里,记者们再一次领悟了汤勇局长践行“朴素教育”的良苦用心。因为,当前的社会文化太浮躁、太花哨,像龙门石窟路旁的红灯笼,像洛阳牡丹节上那些无辜的花朵。

“不成样子”是名不符实,是文不再明。文化,人文化成之意。文,古文里通于“纹”,是天地之道的自然显现。东汉郑玄注曰:“文,道艺也”。文,所指的绝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诸如我们在民族小学看见的武术,是修身立德的道艺,如佛法所言,这正是对传统的“正知见”;我们在木兰小学看到的孝亲,是天理良心的显现;在阆师附小看到的楹联书法……无一不是“道艺”,是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的文明示范。

名不符实,并非今天才有的现象,也绝非中国才有的现象。孔子在春秋乱世叹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说,觚都不像是觚了,还能叫觚吗?)

阆中的阆,一个美丽的会意字。《说文解字》言:阆,门高也。从门,良声。良,意指美好的人。阆中因山水而得名,又称“阆苑”。

而阆中的区域教育,有“阆苑”这样美好的样子吗?

阆阆,阆哉!——这是本刊记者一月以来观察阆中教育之后的由衷之言。

猜你喜欢

阆中朴素样子
隔离朴素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