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浅析
2016-09-28尹茂红高达元王多清
尹茂红,高达元,周 河,王多清,孙 彬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737100)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浅析
尹茂红,高达元,周河,王多清,孙彬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737100)
青海省化隆拉水峡铜镍矿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投产的一个中小型矿山,开采30年来,资源已经枯竭,2002年闭坑。青海省化隆拉水峡镍铜矿很注重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曾做过许多地质工作,但苦于资金及技术所限,地质工作较为粗浅,找矿工作没有取得突破。在地勘期间,在1#矿体的深部施工过一个192m钻孔,但没有找到被错失的矿体。通过研究,认为钻孔施工不够深,本次工作是在对拉水峡镍铜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其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认识,认为该区地形切割较大,比高在200多m,提出1#矿体深部存在被F9断层错断的部分矿体,而且断层错失距离应该在200m左右,通过钻探验证,得出这一思路是正确的,找到了被错断的矿体。
拉水峡镍铜矿;地质找矿;构造;浅析
青海化隆拉水峡铜镍矿是一个资源枯竭的老矿山,区内广为第三系红层及第四系黄土覆盖,覆盖面积达80%以上,仅在切割剧烈的沟底见有基岩出露,找矿难度比较大,怎样找到矿山的后续资源,是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对于埋藏较深的矿体,除物化探找矿体外,在通过研究矿区构造,重新梳理前人的找矿经验,大胆尝试,是一找矿的重要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祁连加里东褶皱系南祁连冒地槽带南东边缘的化隆晚太古—早元古隆起带的东南端。区内广为第三系红层及第四系黄土覆盖,覆盖面积达80%以上,仅在切割剧烈的沟底见有基岩出露,出露的基岩主要为下元古界化隆群的一套变质岩。
1.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两套:即上覆盖层和下伏基岩。上覆盖层以第三系红层为主,不整合于下元古界变质岩之上;化隆群构成结晶基底。区内第三系地层分布广泛,为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以红色砂质、泥质岩为主,厚度可达200m。第四系风成黄土仅在第三系顶部有局部覆盖,最大覆盖厚度40余m。
1.2构造
区内地层总体呈现为一个背斜(智尕昂—拉水峡倒转背斜),智尕昂—拉水峡倒转背斜通过拉水峡铜镍矿区中部,由矿区北西向南东展布,背斜走向由近东西向逐渐变为南东,形成明显的北东突出的“弧形带”。背斜轴部由智尕昂组构成,两翼为关藏沟组。
区内断层大致有两期:一为与区域褶皱伴生的南北向走向断层(有时呈北北西向)及东西向横断层;另一期则是加里东晚期与拉鸡山褶皱近于平行的北西、北东向断层。两期断裂自形成后均长期活动,直至第三纪末。
1.3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从基性、超基性岩到中酸性岩均有出露。其中基性、超基性岩与铜镍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1.4变质岩
本区所出露的老地层,从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看,都可以说明是一套经受了深变质作用的变质岩。
1.5矿床分布特征
化隆南部地区的矿产以铜镍为主,矿区、矿点及矿化点数量较多。分布于尕吾山—鲁满山复背斜东西两翼的关藏沟组中,成为东西两个近南北向区带。东矿化带主要由拉水峡铜镍矿区、关藏沟矿点、关藏沟西沟以及列卜加矿点构成;西矿化带主要有乙什春、沙加、亚曲、加家、下什堂等5个矿点、矿化点构成。从成矿类型上看,主要与含矿超基性、基性岩体有关。铜镍矿体主要赋存在关藏沟组下岩段黑云石英片岩之上的斜长角闪片岩、辉石岩中,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面积较小,地层出露较为简单,而以反应沉积环境不稳定的滨海浅海相沉积为主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与地台型新生界沉积分别组成基底与盖层。就矿区特征来看,则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岩浆活动频繁但岩体规模都小。
矿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构造形态、规模等都可划分为多个层级,初步认为矿区处于一级复杂的向斜-复式向斜之中,褶皱有Ⅰ、Ⅲ、Ⅴ、Ⅶ、Ⅸ为向斜。Ⅱ、Ⅳ、Ⅵ、Ⅷ、Ⅹ为背斜。矿体位于其中一褶皱的一翼。断裂主要有F1、F2、F3、F4、F5、F6、F9等。其中矿体被F9断层措断。
3 前期地质工作
1957—2008年,地勘单位在该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期间开展的工作有1∶50000地质填图、重砂测量、分散流测量、地面磁测及水化学测量,磁法、电法详查、1∶10000地质填图,1∶25000地气化学测量和壤中汞气测量。
前期本区已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但苦于资金所限及技术等原因,找矿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4 找矿新思路
生产勘探期间,认为1#矿体被F9断层措断,曾在1#矿体的深部施工过一个192m钻孔,但没有找到被措失的矿体。在对拉水峡铜镍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其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认识,详细研究断层的擦痕,确定断层的性质,重新提出1#矿体深部存在被F9逆断层错失的矿体。该区地形切割较大,比高在200多m,认为矿体措断距离应在200m左右,通过钻探验证,得出这一思路是正确的。
2009年3月,施工的钻孔ZK3-2在钻孔在垂向深度160.4m处见到特富矿(如图1所示),从此处设计并施工了ZK3-3、ZK3-4、等钻孔,对矿体的空间展布及延伸情况进行了控制。
图1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铜镍矿区2360m水平探矿0线钻孔剖面图
5 成果与结论
5.1矿体空间形态
通过勘探,此矿床为一高品位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呈透镜状产出,矿体倾角60°~70°,走向方向长60余m,倾向方向延伸50余m。
5.2矿体特征
原Ⅰ号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96%。矿体赋存在智尕昂—拉水峡倒转背斜的北东翼,并受南西走向的走向断层(F3)控制。矿体最大长度150m,厚3.5~4.7m,最大延深200m。矿体总体走向SE,倾向NE,倾角50°—近直立,为上缓下陡的较规则透镜体状产出。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石类型以硫化矿为主,少量氧化矿。矿石化学成份以Ni为主,共伴生有Cu、Co,矿区矿石平均品位:Ni4.47%,Cu 0.59%,Co0.11%。目前I矿体按照地质勘探时期提供的储量报告,矿石已采完。
新发现的被措断的Ⅰ#矿体,呈北东—南西走向,倾角60°~70°。在走向上长度约为60m,倾向方向上延伸约50余m,呈透镜状产出,就钻孔控制的情况来看,矿体在垂直方向上位于2223~2174m水平之间,矿体的围岩与原Ⅰ号矿体相同,据判断新矿体与Ⅰ号矿体原为同一个矿体,后期受F9断层的作用被措断下移,通过钻探验证这一思路是正确的。
从总体上看,新矿体与Ⅰ#矿体的产状没有大的变化,认为新矿体是F9断层切断Ⅰ#矿体并通过构造运动所形成。
6 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方向浅析
6.1区域找矿
拉水峡镍铜矿成因类型以 “具热液特征的晚期岩浆贯入型”为主,风化壳型为次,虽然矿体规模小,但是其铜、镍品位高、伴生有用元素较多,蕴含的经济意义大。区域经过几次普查找矿工作,也发现了有意义的矿点——官庄沟及其他矿化蚀变带,区域范围内因古老岩系也被新生界大面积覆盖,至今对区域成矿远景研究仍不够,今后在该区域继续开展地质工作,加强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
6.2构造找矿
本次通过研究矿山的构造,从找到的矿体来讲,矿体受构造控制和影响比较大,可供同类型枯竭矿山的找矿所借鉴。
[1] 青海省化隆县拉水峡镍铜矿 1#矿体地质报告[R].
[2] 汤中立,李文渊.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及地质对比[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4] 李文渊.中国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与地球化学[M].西安地质出版社,1996.
P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