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云南巡抚的上任及去向研究
——以其籍贯分布为视角

2016-09-28于桃桃

关键词:巡抚籍贯云南

于桃桃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明代云南巡抚的上任及去向研究
——以其籍贯分布为视角

于桃桃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明代巡抚制度始于洪宣之际,督抚在明朝尚带有临时派遣的性质。云南地处明王朝西南方,地理位置特殊。因其靠近边境且蛮夷易发生叛乱,严重威胁王朝稳定,使中央派遣官员巡抚云南成为必然。明代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派遣官员巡抚云南,被派遣至此的巡抚籍贯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兹以此为视角探究其上任与去向,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明督抚制度。

明代;云南;巡抚;籍贯

关于明代督抚制度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关文发、罗冬阳等均做出较为深刻的论述。本文以明云南省为研究范围,探究该地巡抚上任及去向因由,以期加深对明督抚制度的认知。“巡抚之始,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太祖命皇太子巡抚陕西地方,巡抚之名始见于此。”[1]卷二十二 552关于巡抚之始,关文发在《试论明代督抚》文章里有不同观点,其认为明代巡抚萌芽可提前至建文元年。本文采取第一种观点,即认为明巡抚这一名称最初出现于明洪武年间。皇太子巡抚陕西虽然只有其名,没有行巡抚之实,但“巡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此时是毋庸置疑的。有明一朝,督抚并非地方大吏,其本身没有品秩,担任巡抚的官员品秩以原官职为准。任云南巡抚的官员依原有职位而被授予不同的宪衔,多加之为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等。明代派往云南的官员虽有因军事镇压不利被弹劾而免官的,但大体在镇压当地蛮夷叛乱、施行仁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巡抚在明朝只是临时派遣的官员,清朝沿袭明朝的督抚制度且加以改善,使得督抚实现了向地方大吏的转变。本文对明云南巡抚的籍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了一些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明朝云南巡抚的上任及去向进行探究。

一 明云南巡抚的籍贯分布及原因探析

明云南巡抚设置时间始于正统元年(1436年),止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2]卷五 598—619凡211年,中仅缺景泰八年(1458年)、泰昌元年(1620年)两年的记载,间有72位中央或地方官员被任命巡抚云南。除两名官员籍贯不详外,余70位巡抚云南的官员籍贯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关于官员具体籍贯分布地的名称,“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3]卷四十 志十六 882即两京十三布政使。本文依据两京十三省的行政划分来归纳其籍贯分布,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明云南巡抚籍贯分布表(单位:个)

资料来源:据(民国)吴廷燮《明督抚年表》、(清)张廷玉《明史》、(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绘制而成。

由上表可知:明云南巡抚的籍贯分布情况,南方籍为61人,北方籍为9人。南方官员数约占明云南巡抚总数的87%。其中,浙江、南直隶两地官员人数最多,分别占云南巡抚总数的19%和17%左右。湖广籍官员约占云南巡抚总数的14%,江西、福建籍官员均占官员总数的13%,四川、广东、贵州三省官员数占云南巡抚总数的11%。北方官员数约占明云南巡抚总数的13%。此比例与江西、福建两省分别相同,却不及南直隶或者浙江所占比例。由此,可得出结论:明云南巡抚中南方籍官员远远多于北方籍的官员数,南方籍官员中又以南直隶、浙江、湖广为主。

出现上述分布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南方地区历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称,该地河汊纵横,湖泊众多且靠近东南沿海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物资富足,“国朝岁供军储四百万,大抵取给江南。”[4]卷一 21由此可一探南方的实力。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将都城定于南京,有其深刻原因。“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月正月该南京为京师。……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中有七。……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3]卷四十 志十六 910此处作为王朝的行政中心,必然会有相应的政治优势。而南直隶、浙江、江西又一直是明朝人口分布的密集区,[5]这些就为南方大批知识分子走上科举之路提供了客观和主观条件。

其次,南方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尤其丝织业、商业等发展快,是当时中央王朝的主要经济依靠。明嘉靖年间大学士鼎臣曾上言:“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供输甲天下。”[3]卷七十八 志五十四 1900由此可一窥南方地区的经济实力。江南重赋也能从反面说明该地的经济水平,商业的繁荣使其成为明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嘉、湖次之,杭又次之。……建文二年,诏曰:‘江、浙赋独重……岂可为定则以重困一方。宜悉与减免,……’成祖尽革建文政,浙西之赋复重。”[3]卷七十八 志五十四 1896之所以重赋也与其经济的承受能力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宽裕使得世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精神追求,进而有机会参加科举并入朝为官。

第三,明清时期江南著姓望族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江南‘望族之最’:明代无锡翰林学士华察家族、余姚县明代集忠孝文武于一门的浙东名族:‘孙境孙氏’孙燧家族、松江府华亭县徐阶家族、浙东绍兴余姚县王阳明家族”。[6]名门望族多家境殷实、具备明显的文化优势,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7]卷六十二 列传二 2132这些著姓大族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之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其非常重视本家族的文化修养和声望。积极让子孙后代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以维持和提升家族的名望。

再者,明代恩荫制度、门徒等影响。恩荫又称为“任子”“门荫”“世赏”,明代的恩荫制度沿袭宋元。即因上辈有功而赋予后代入朝为官的待遇,如此一来南方官员即可凭借“门荫制度”实现官位的延续,“近商辂子良辅,除工部主事……御史钟同子越,除通政司知事之类,盖由恩荫授”。[1]卷六 162“少师、大学士严崇荫子世蕃,俱至太常寺卿。”“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公鼐子恩荫翰林院编修。”[8]卷五 83其不用参加科举即可入朝为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北方寒门学子进入仕途的道路。南方文人中有才华、有抱负的最终都有可能走上为官之路,像王阳明、徐阶等就是如此。正如《论语·子张》中所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即官做好了,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学习好了,就能去做官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另外,南方的文学氛围浓厚、书籍印刷技术先进、优越的环境等为文人墨客们提供了文学创作的良好环境,他们组成文社以文会友。其中有抱负的便会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南方人数众多,他们利用师生、同年、地缘等构成一个牢固的关系网。明后期著名的东林党就是主要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地缘是其最终成立并长久存在的原因之一。“时又有复社之名,与东林继起”,[9]卷二十四 522而明末创立复社的张溥、张采就是同窗好友。嘉靖年间浙江籍官员顾应祥曾巡抚云南,其与王阳明就是师生关系。最后,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其极少受战乱的影响,思想活跃、开放。相比而言,北方却受战乱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人才的选拔。

二 明云南巡抚的上任

明云南巡抚的籍贯不同且其上任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上任原由主要有几种情况。首先,上任官员熟悉地方利病。嘉靖九年(1530年)至嘉靖十二年(1533年)担任云南巡抚的浙江籍官员顾应祥,后因“多违例辄归”[10]卷一百五十八 3552而革职。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十八年(1549年)再次被朝廷起用担任云南巡抚。再次任用与其熟悉当地利弊有一定关系,熟悉利弊有利于其更好的施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云南的贵州籍官员蒋宗鲁被弹劾,但未被革职,原因在于其对于夷情熟悉,不能立刻罢免,而是调外任用。其次,云南蛮夷易生变。明大学士商辂曾言云南蛮夷易生乱,应派遣刚正有为的官员去往该地。成化十四年(1478年),朝廷担忧交人入寇因而任命湖广巡抚吴诚巡抚云南。正德八年(1513年),南直隶人洪远剿灭时任云南长官的司土舍那代谋叛。嘉靖十年(1531年),云南阿迷州蒙自县蛮才古等作乱,浙江籍顾应祥平定之。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福建籍陈用宾剿平云南蛮莫、云南猛奉等叛乱。云南的地理位置特殊,明廷格外重视。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学士商辂等曾进言:“云南与安南切近,蛮夷土官衙门易生变,宜命吏部推选刚正有为大员巡抚其地,庶可安靖地方。”[2]卷五 601云南的地理位置与安南接壤,涉及到明王朝安定、边境安宁等问题,所以屡派有为官员到此。如上所述记载,云南地区蛮夷易发动叛乱,有些甚至公然与朝廷对抗,斩杀中央派来的官员。正因云南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太多,明廷屡派官员巡抚云南以保证该地的稳定。再者,前任官员因被弹劾或自乞罢官而导致职位空缺。崇祯三年(1629年),安徽籍官员谢存仁自陈罢官,后王伉替补其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广东籍官员李焘乞求罢官。嘉靖四十二年(1563),江西籍官员敖宗庆因被弹劾而革职,浙江籍官员吕光洵接替其位。另嘉靖年间巡抚云南的浙江籍官员应大猷被劾褫职。该地特殊性加之官位出现空缺,朝廷必然会派遣新的官员前往。最后,距离的问题。湖广、江西等与云南距离相对于北方而言较近,派南方籍的官员去有一定的优势,即南方籍的官员对于南方的地理特征、人文情怀、习俗相对熟悉。其可较容易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明云南巡抚的任职情况也有一定特点。首先,久任其职。有明一朝巡抚云南的福建籍官员陈用宾,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上任到三十六年(1608年)凡十六年,后因武定府失事被逮革职。其他云南巡抚的任职时间大多为3—8年左右,巡抚可久任其职原因在于“抚台一官最称雄紧,久任极为得宜。盖地方利病既热,吏习而民安之”。[1]卷二十二 564巡抚可久任其职一则因其熟悉当地吏政,百姓安定。二则其虽本身无秩,且其存在对于总兵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其次,镇压蛮夷叛乱。虽然叛乱时有发生,但巡抚的镇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云南的社会安定。巡抚云南的官员多为平定蛮夷之乱、土司衙门叛变等事务,除此之外也有其它作为诸如教化当地蛮夷。嘉靖十一年(1532年),浙江籍官员顾应祥巡抚云南,其擅长经略,在云南更定卫署、修缮城垣、颁布乡约。除此之外,他还严明军队职官袭替、受到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的欢迎。崇祯年间巡抚云南的浙江籍官员钱士晋多有功绩,修筑城池、平定叛乱等,这些作为也有利于云南安定、明王朝的稳定。

三 明巡抚云南官员去向

明云南巡抚的去向有一定的特点。其去向大致有几种:

1.罢官、闲住。此种情形是明云南巡抚中较为常见的,且多因镇压军事叛乱失败而被罢官或闲住,也有因特殊情况被免官的,嘉靖年间湖广人旺文盛就是因为有病在身而被免去职务。嘉靖江西人欧阳重因核饷问题被免官,万历年间四川人刘世曾因虚假上报军功被削籍,浙江人顾应祥、福建人陈则清、浙江人应大猷等都曾闲住。无论是被罢官还是自乞罢官,无非是因现任或之前所担任官职时犯过失被弹劾,明云南巡抚多是因为镇压蛮夷叛乱不利而被免官。

2.致仕。即官员正常卸任退休,回归家乡养老。其中致仕的有弘治年间松江府人张诰、正德年间南直隶人顾源、江西籍王懋中、嘉靖年间湖广籍韩楷等官员。更甚者如任职时间最久的陈用宾,其因滇南失事而被处以斩首。致仕算是入朝为官者最好的归宿,其多历经宦海沉浮,为朝廷贡献一己之力。能在适当的时机告老还乡享受晚年实属难得,因在其一生的为官生涯中,可能会因为政绩不佳被罚俸、或受其他人或事件的牵连而被罚甚至罢官。尤其明朝建立初,朱元璋对有功之臣的杀戮,这种威慑有一定的延续性,对明代的官员有很强的震慑。

3.升迁或改迁。升迁的官员中有部分到南京任职,虽明永乐年间将都城迁到北京,但南京依然保留着完整的行政体系。至南京任职的官员多南兵部右侍郎、南工部右侍郎、南京参赞军务等,也有官员由云南改抚贵州、湖广等地,再有嘉靖年间云南巡抚江西人鲍象贤总督两广。升迁的官员多数是屡立军功、平定叛乱者,改迁贵州、湖广等地距离可能是考虑因素之一。

4.回籍养病。明巡抚云南的官员中有因为自身身体原因而请旨回籍养病,弘治年间福建人林元甫因病回乡调理、嘉靖年间广东人吴章因病离开、万历年间四川人曹與参因病回籍。因病回籍养病,大都获得准许。

5.卒于任期。云南巡抚有因为各种原因卒于任上的:嘉靖四年(1525年),江西人吴祺卒于任内;崇祯年间福建人蔡侃因母亲年老回乡照料,后卒于家;崇祯年间浙江人王世德因过度劳累而卒于任内。因公卒于任上的官员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纵览云南巡抚的籍贯分布,与其上任到此有一定影响与关联。但上任之后其去向问题无论是罢官、回籍养病、升迁还是卒于任上,与其籍贯分布没有必然的联系。笔者认为其籍贯分布是与生俱来的,对其上任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其去向问题中却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些不确定性使其去向也各不相同。

四 由籍贯分布思为官之“道”

由明云南巡抚的籍贯分布情况,反思为官之“道”。如要走为官之“道”,经济是一定的基础,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满足的前提下又何谈精神追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适用于古代,物质条件的富足可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世人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广结好友、以文会友。再者,文化氛围浓厚、思想活跃也为世人走向仕途起到助推的作用。外在的社会环境很重要,相对安定的环境有利于文人们培养情操、创作文学作品。如若常受战乱影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或者即使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但经济拮据生活艰苦,十年寒窗只为榜上有名,最终又有落榜的风险,这都很难顺利地走上为官之“道”。而最为重要的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需要具备为官从政的天赋与兴趣,这是决定其能否走稳为官之“道”的关键所在。其自身无心从政,即使通过各种渠道为官,一生碌碌无为只为做官而做官,最终也只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进入仕途为官后,又是一个重要阶段。为官者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德行、功绩。要想得到中央的重用和百姓的拥戴,必须有政绩。这就要求为官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有解决从政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灵活变通。即使具备这一点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官运亨通,也有可能因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或者事件而被罚俸或罢官,而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更不用说自身为官过程中有贪纵、腐败、虚报功绩等问题的了,一旦被人弹劾,除特殊情况,必被追究责罚。在其位谋其政,且不可尸位素餐。为官者如政绩卓著必有升迁机会,期间如有过失轻则罚俸、罢官,重则斩首。如上文所述,时任云南巡抚的官员中有因劳累过度而卒于任上的,这种精神值得钦佩。但也有因个人过失而提早结束官宦生涯的,这与其个人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一定的社会背景与环境有关系,实属可悲但又掺杂着些许无奈。

最终为官者能够顺利致仕属官途顺利。为官兢兢业业者,在自己任内能够为民请命、施行惠政,其即有升迁的机会。也有辛劳过度最后卒于任上的官员,此类官员既被朝廷表彰又为后人所钦佩。有的官员清廉一生,但最后可能禁不住诱惑而贪腐,一朝被弹劾声誉毁于一旦。为官者最终的归宿,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身行,真正做到为民施政,不贪恋权势、金钱,方能留名青史。

以籍贯分布为视角来探究明巡抚云南官员上任及去向,并由此想到为官之“道”。此处“道”指为官的阶段历程。真正的为官之道博大精深,非三言两语能道清。翻阅和浏览史料中众官员的为官生涯有所触动,写罢此文,深感为官也是一门学问。为官一定要正、要实、要活,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淹没,为后人所耻笑。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民国)吴廷燮.明督抚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明)张瀚.松窗梦语[M].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

[6] 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 (明)王世贞.皇明异典述[M].北京:北京中电电子出版社,2005.

[9]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0]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Class No.:K248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The Incoming and Whereabouts of Appointed Governors of Yunnan in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Yu Taotao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al Tourism,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China)

The governor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dated back to the times of Hong Xuan. Governors in the Ming Dynasty is of temporary dispatch. Yunna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in the Ming Dynasty, with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For it is near the border and barbarians to the rebellion, which is a serious threat to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ispatches officials to govern Yunnan from the first year of Zhengtong (the year of 1436).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of the appointed governors shows a certain law.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tried to interpret the governor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Ming Dynasty; Yunnan; governor; native place

于桃桃,在读硕士,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14级。研究方向:明清史。

1672-6758(2016)09-0043-4

K248

A

猜你喜欢

巡抚籍贯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摄影作品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字一师
闲散生活
村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袁崇焕的籍贯
陈县令拍错马屁